正如大多数人说的:教育,该留下故事。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有,或大或小,或美丽或苦涩…它们可能平淡无奇,毫无波澜,但只要有心的参与,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经历?
1.自信,一种无法想象的力量
初次见他,他是躲在妈妈背后的,眼睛偷偷的看我。对于我的问话只是用点头和摇头来回应。有同学说他胆子很小,有一次上课他想上厕所,不敢打报告,直到憋不住尿了裤子都不敢和老师说。课上他从不发言,只是呆呆的望着窗外。即使被叫起来,也是欲言又止,多次尝试说话,却发不出声。
我以为这孩子可能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不正常才羞于开口。我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其他同学都能顺利的读完,而他只是磕磕绊绊,一字一顿的读几行,很难读一整段,更别说整篇文章。我站在他跟前,引导他怎样读好整句话,怎样读好一段话。可是他越发不会读了,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写字的时候,经常看着他手里擎着笔,半天写不上一个字,我教他怎样握笔,纠正他不正确的笔顺,可是没有多大起色。后来学生告诉我他妈妈每天早上在我来之前都会在教室里握着他的手写作业,写的慢了,她索性代他写了。我听了特别生气,多次找他妈妈谈话,甚至发火“您简直是自己把孩子毁了,他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做?”妈妈终于“妥协”了,不再替他写作业了。他也慢慢恢复了写字的能力…
后来,我安排了一位学习优秀,组织协调能力都很强的女孩帮助他,每天一起早读,一起作业,一起劳动,一起玩耍…女孩很认真,更加耐心,总是手把手的教他识字读文,有一天早读,女孩儿兴奋的对我说“老师,你快来,让他把这篇课文读给你听,他真的特别棒!”果真他流利而洪亮的一气读完了。我有说不出的感动,进步的不仅仅是他…
有一天语文课,我让孩子们开火车读词语,轮到他时,他的声音异常洪亮、干脆,仿佛蓄积已久的力量终于爆发出来,这声音让我震惊,让同学们震惊。片刻的安静之后,我竖起大拇指说:“魏新路,没想到你有这么动听的声音,老师喜欢!”教室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他涨红了脸,眼里却闪着兴奋的光芒。是的,他开始发声了…
自那以后他也开始和我说话了,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了!”得到我的赞许后,他就跑到妈妈身边,兴奋的挽着她,讲述着一天的经历,再也不是那个总是缩在妈妈背后,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的魏新路了,我看到的是一个自信的背影…
2.摇晃的人生同样精彩
他是个脑瘫患儿,右侧肢体肌肉严重萎缩,握笔都很费力,行走起来摇摇晃晃。但他乐观坚强,总是笑呵呵的,上课比其他孩子更加认真,作业总是按时完成,从不拖欠。但我并不觉得欣慰,更多的是心疼。我知道他写字有多么辛苦。一手压书,一手写字对他来说简直太难了(总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我经常帮他把文具盒压在展开的课本上,让他腾出两只手写字,可是你瞧,他的每一笔都是拖着拽着写出来的,每一个字又都是由这生拉硬拽出来的笔画拼凑起来。有多少次他都因错误而又不得不费力的将这些字擦掉,重写…他会累得流出口水,额头上汗津津的,可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从不落后。
我曾对他妈妈说,孩子的作业可以减半,别人写四个字他可以写两个,有些家庭作业他可以不写…面对我的特许,他们断然拒绝了,妈妈说,每天她都能陪孩子做作业到十一二点(他们宁愿经受肉体上的痛苦,也不愿在精神上输给任何人)抛开成绩,我想他已经超越了任何孩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排了三个节目,合唱我打算让每一名同学都参加(包括他),孩子们都说他不行,因为他根本就站不稳…妈妈也忐忑地对我说:“您看我儿子能参加吗?”我说:“当然可以,只不过要征求您的意见…”“我当然一百个同意,孩子他也特别想参加…”。
排练合唱时我让他坐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听啊,他唱得多带劲儿,脸上挂满了笑容,像一朵儿漂亮的花儿…谁忍心不让这朵快乐的花儿开放呢?那天放学,妈妈早早的过来接他,他挣脱妈妈搀扶的手,自己摇摇晃晃的走,而且很快,几乎要跑起来,我知道他想独立行走的欲望有多强…
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这些特殊的孩子,那么他们一样可以活得洒脱、快乐,甚至绽放出更加美丽的生命之花。就像有严重听力障碍的杨乃斌,就像“脑瘫”诗人余秀华…
许渊冲说:“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教了多少日子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住了多少与孩子们相处过的日子,记住了多少类似于这样平凡却又刻骨铭心的故事。因为教育,它本该留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