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断的成长,我渐渐发现自己身体与内在精神以及灵魂的变化。也许说出来会有些人觉得可笑。但这本身并不是个笑话,而是由于个思维的观念不一样,而对人物、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反馈罢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分享个人的故事。
一开始,还是和很多追求美的女性一样,希望自己能够瘦一点。除了增强运动以外,减少食物摄入,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不吃,自然就瘦了,长期不吃,肯定会被饿死。所以我采取的是“过午不食”的方法。
说到这里,肯定有许多人跳出来说,这样会伤胃,对身体不好,晚上没力气工作,要饿死……
总会有人拿出一百个观点和实际案例告诉你,这是不可行的。那么到底行不行?答案是可以的。
确实,我在2015年,开始把这个想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我要减肥”,“以后不吃晚餐了”,并采取了对应的行动。
我比较简单粗暴,说不吃就真的一下子断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应该给身体一个缓冲。慢慢的减少晚餐,再到完全不吃,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我那么直截了当有什么副作用呢?就是前3-4个月,可能因为晚上不吃,偶尔下午就买了面包酸奶充饥,因为真的是饿啊,喝水还是会饿。过午不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是下午五点以后不吃任何东西(除了白开水)。
等到2016-2017年的时候(零食我控制的很好,几乎可以做到不吃,饮料更是除了白开水和茶、酸奶,其他一概都拒绝),已经能够比较轻松的做到“过午不食”。
会饿吗?当然会。
饿的时候喝一点白开水,就可以饱腹。下午吃点水果什么的,也是完全可以的。
天天都不吃晚餐吗?
非也,我只是如今有了这样的习惯,非到必要吃的情况,则不吃。
也是最近一年的时间,面对晚餐二字,我发现,不光是我的精神在反复不断地拒绝,身体也受到影响,对于晚餐的反应越来越淡。
曾经是身体饿的时候,身体向大脑发送讯息:告诉自己要去买吃的买吃的买吃的,不吃晚餐,那下午吃点面包,也不算过分。
现在身体和精神却是达成一致:不如喝点白开水吧。
傍晚的一碗白开水和一份丰富的晚餐,不论是出于身体层面,还是精神选择,都会选择前者。就像身体觉得饮料不好喝,不会去喝一样的自然,这便是精神与身体的统一。人存在于世上,不外乎三个层面:灵魂,精神与身体。
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是思维存在的基础,也就是我们的所思所想,身体则是来到人类社会的一种凭证,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此时此刻,以此时的身份,向外界(包括你身边的人,事,物,以及偌大的宇宙深处)发布关于自己的讯息。
精神(瘦一点我会更快乐)会转化成思维(那就减重),思维是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一切而在我们脑海中已经形成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三观)。
思维创造的第一个层面,接下来是话语。
话语(我要减肥)是被表达出来的思维。它是创造性的,因具备向外界传达信息的能力,话语是被表达出来的思维,所以话语更具有活力(因为精神或者思维存在的形态,不是外界都能感受到的)。
话语是创造的第二个层面,接下来是行动(不吃晚餐)。行动是移动的话语,不光要说,更要去做,去实践。
三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一直在坚持那些让我觉得快乐的事情,读书、运动、少吃晚餐、记录生活……生活总体是作为我们自己的创造的工具而存在的,它们的所有事件无非是一些机会,供你用来决定和成为正真的你。
许多人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依照他们的最高憧憬而发展,他们也许没想过自己的所思、所为和所说是否相一致,是否与最高憧憬的生活想匹配?如果现实的你和理想的你有差别,那么请正视之间的差距。并着手去改变——有意识地改变——让你的思维、话语、行动与你的最高憧憬相匹配。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实在创造者,我们想要生活展现什么样的面貌,生活就会展现什么样的面貌。
与改变别人的行为相比。改变你自己的行为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