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扩写:春天,蠢蠢欲动的不仅仅是万物,还有充满野心的对手,果然,齐国起兵将要攻打鲁国,鲁庄公身为一国之君,当然寸步不让,也准备好了要迎战齐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曹刿未居庙堂之高,未掌朝野大权,但曹刿仍然毅然求见鲁庄公,不知他是否做好了可能求见不成的准备,也是否想好了能劝动一国之君的话语,曹刿的责任当然不会收到所有人的理解,于是他的同乡便开始劝曹刿,叫他不要去参与当权者自己的事情,当权者自己自然会去做出决定,决定战或不战,很明显,同乡似乎小瞧了曹刿,但曹刿一语惊人,斥责当权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便抱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去见了鲁庄公,曹刿不怯,便开始过问,鲁庄公靠什么去作战呢,鲁庄公身为一国之君,自然也有惜才之慈,耐心听问,随后便答到,衣服,食物这些可以用来生活的东西,我都会把它分给将士大臣们,他们一定忠心耿耿,为我作战,绝无二心。不同于鲁庄公的是,曹刿心中全是苍生,回答道,你把这些东西分给身边的将士大臣,可能他们会对你忠心耿耿,说一不二,但是百姓并没有收到你的恩惠,你是得不到百姓的顺从的,鲁庄公连忙说到,包括对上天所用的祭品,我都是实际报数,从不敢欺骗上天,鲁庄公似乎认定了自己一定会得到天时,曹刿一语,似乎说出了鲁庄公都未能达到的理解,此为小信用,上天是不会真正的庇护你的,曹刿真是博学多才,深知天之所降君,实是为民,对民无信,对天有信,此为小信,对民有信,对天有信,此为至信,鲁庄公只是形式上对上天尽了本分,但是并没有恩泽百姓,所以并不能真正得到上天庇护,鲁庄公又解释道,平时办案,我都明察秋毫,丝毫不保留,对民无愧,曹刿言笑,此番为民,才尽本分,有人和,当然可以去打仗,但是曹刿要跟着鲁庄公一起去迎战齐军,由此可看,曹刿真是心怀天下,身虽江湖远,心亦庙堂高,此之当属谓侠也。
两人坐在一辆战车上,士兵紧随其后,两军准备在长勺一决雌雄,齐鲁之间自然是有差距的,齐国可谓大国,兵强马壮,率先擂起了战鼓,准备发起进攻,鲁庄公自然不让,随后准备击鼓迎战,两位国君似乎都把战争想的很简单,但曹刿不同,他让鲁庄公先不要迎战,等待好机会,再去发动进攻,在第二次齐国打响战鼓的时候,鲁国依旧按兵不动,战争将至,尽管战士们已经准备好迎战,开始摩拳擦掌,但是,国君不发号施令,自然是无人敢动,但是比起按耐不住,将士们和鲁庄公心中更多的是不解,齐国见到鲁国将士纹丝不动,便开始擂第三次战鼓,准备发起第三次进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国将士以为这次又是无战而返,便懒散行进,曹刿见到这一状况,便告诉鲁庄公,可以派兵迎战了,鲁国将士一鼓作气,如龙似虎,攻势强劲,懒散的奇军自是不敌,很快便败下阵来,慌乱而逃,鲁庄公见到齐军落荒而逃,遂是大喜,便趁着这股劲想追击齐军,一鼓作气消灭齐军,曹刿连忙喊道,且慢,拉住鲁庄公说,等一下,先别发起追击,自己便跳下车去查看,曹刿见到齐军逃走时战车留下的车辙,又爬到了车杆子上,仔细观察了齐军逃走时的队形,这才安心,告诉鲁庄公可以下令追击,鲁国将士听到可以追击的命令,各各势不可挡,乘胜追击,毫无疑问,齐军大败,并被赶出了鲁国国境。
此战胜利,曹刿自然是功不可没,但是鲁庄公对于奖赏曹刿来说,更多是疑问,鲁庄公更想知道曹刿是怎么想的,曹刿便解释道,敌军在第一次擂鼓的时候,士气很足,自然也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在第二次擂鼓的时候,敌人士气已经开始有了亏损,第三次,敌军便战意全无,而我军将士,自然是士气充足,当然可以发起进攻,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乘胜追击,因为齐国国力强大,且兵不厌诈,所以当然要心存防备,在一切都看好后在发起进攻,我看到他们逃走时车的轨迹是乱的,军旗是倒地的,所以应该没有诈,于是便可以乘胜追击,鲁庄公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曹刿。
此战,曹刿从多个角度思考了战争的条件和打法,鲁国大败齐军,局势不仅稳定,曹刿也赢得了鲁庄公的佩服,也让天下见到了曹刿的责任,相信,君王若懂得惜才,曹刿必然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