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说到了写作的本质,写出能引发他人思考的文章,是我们的初心。端正写作态度后,一旦下笔,问题便来了:写什么?
800魔咒
还记得为了凑足800字而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的岁月吗?字数下限就是个魔咒,800字总是遥遥无期,好像永远凑不足,那种无助和抓狂,如今回想,满满都是笑意。
虽不求下笔千言,但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也着实令人沮丧。如何破除这个魔咒,确切地说,如何让文章有内容可写,这是写作实战的首要问题。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这句话就是答案。写什么,写我们的生活。不论是身边的大小事。还是影响时代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亦或是自己的感想领悟,都是写作的素材。我们不缺内容,缺的是发现内容的眼睛。
你的一天
试着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观察你的一天。
从早到晚,除了起床,吃饭,工作,睡觉这些笼统的事件,是否还有其他场景,悄无声息地,构成你的生活?也许是背包拉链开了,路人善意的提醒;也许是客户胡搅蛮缠,引爆你的情绪?又或许是离职时,回首过去几年,汲汲营营,仍孑然一身?
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它们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太过习惯,从未察觉。这些已经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构成我们的“知”。
陌生人的善意,令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遇到工作不顺,我们从烦躁,到愤怒,进而失望,最终妥协;而对于人生方向,迷茫和焦虑是几代人的写照。认知而触发我们的情绪;喜怒哀乐,都是“情”。
滴水之恩,就想涌泉相报;工作不顺,若不能忍耐,就想离职;焦虑不安,就想努力缓解,不管是脚踏实地去行动,还是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对每一件事,我们都有自己的反应,自己的想法。我们的这些想要,就是“意”。
我们的心,有知、情、意三种。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是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你主演的这部人生剧里。这三种情形每天都在上演,抓住它们,你就有了写作的素材。
你看,写作不就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吗?
文章的主线
没人喜欢流水账。
无数的生活素材,需要经过提炼,才能形成内容。如若不分重点,将知、情、意全部写出,注定平淡乏味,了无趣味。把生活中的素材串联成线,赋予明确的主题,并用素材进行佐证,才能令读者信服。这也是为什么写作前需要先问“写什么”的原因。
确定写作的目的,清晰文章的主线,文章的内容也就确定了。而后考虑文章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下一篇具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