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
你在过去一个月,看手机的时间和看书的时间哪个多?随着移动阅读的流行,虽然阅读数量增加了,阅读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因而,虽然学习能力一直很重要,这个时代显得更重要了。
从前的信息环境像以前的药铺子,通过专业人士帮助我们加工之后,才能看到的杂志/图书等。现在的信息环境,就像在网上问医,非常难分清哪些是正规医院;又好比,你在乡村赶集,街上吆喝声此起彼伏,而卖的最好的是吆喝声最大的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
信息环境如此险恶(如此繁杂,输入质量极差),我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耳聪目明,像周新驰,狗皮膏药贴多了也会遮眼,so这让每个人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被提到了生存技能的高度。
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是什么?
case:-“一天要喝8杯水”(信息);-根据xx文献说明,在肾功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一位成年人一天要喝2000ml水对身体有益(知识); //知识的上下文主要显示在“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对身体有益"是前因后果,告诉你为什么要喝八杯水。”肾功能没问题“,”成年人“这是适用边界。但问题是哪个更容易传播? //在网上传播最快的信息往往是严重缺乏上下文的。//
那么,问题变成”缺少上下文怎么办“?有人说,不如放下手机去看书,而第1课提到,如果你分析喝信息整理能力较差的话,看书喝读手机是没有差别的。所以,关键是一个原则,//在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什么意思呢:在移动阅读年代,传播最快的是缺乏整理的信息,但我们不抱怨学习素材,在自己身上加要求:我们提升学习能力,我们给它添加上下文。这就要求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分析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移动阅读成为主流接收信息方式的年代,最重要的提升学习能力的维度是分析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它包括2个方面,分析信息的关键,追问前因后果:
整理信息的关键,清晰适用边界:
通过追问这8类问题,把孤立的信息加上了上下文,它就变成了知识,信息质量得到提升。这时候信息得来的渠道和方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拿到一个信息后,我具备一种能力,给它加上上下文,我可以判别/加工这个信息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这8类问题并非泾渭分明,它是个思考方向,不必依次问下来,但刚开始锻炼这种能力时,建议都用上按图索骥,熟练之后,遇到新信息时就会很熟练,适当的运用部分提问,这些提问是最关键的提问,质量最高的,它可以体现你的学习能力了。
/工作1年-沟通能力和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工作3年-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能力,关系能力;工作5年-自我管理能力,逻辑能力,影响力;工作10年-婚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激励他人的能力。/
高速变化的当代中国,在所有具备可控性的要素中,只有职场能力的增长可以带来呈指数增长的自我升值。
而跟上面提到的各种能力不一样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元能力(meta-competency):关于能力的能力。我们说成人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各种能力。
便签法促进分析与整理信息
尽量在I便签中体现 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同时加工A1,A2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清晰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
考虑两个问题:问题1:你更喜欢吃咸鱼干,还是更喜欢吃鲜鱼?问题2:你认为咸鱼干和鲜鱼哪个更有营养? 答:喜欢吃哪种是口味问题,因人而异,这个无可厚非。但如果喜欢吃咸鱼干,还说它营养丰富,那就是有问题的了。
“干货式学习”是双重错误。一来,“得到书的精华就是学习”是成人学习的歧途。二来,干货也不是书的精华。之前说,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把信息加工成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而从一本书中摘出干货,其实是前述过程的逆过程,是把知识降解为信息。
你自己汲取文章的精华,用自己的话和方式加工成干货(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这是好事,有助于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如果把别人加工过甚甚至添加了自己私货的“干货”奉之高阁,吃多了会得癌症的;更何况有的人不吃,闻闻味道后丢到仓库,跟其他快发臭的咸鱼干堆在一起;存多了存久了会产生焦虑,然后学习“整理术”把咸鱼分门别类,或者学习“断舍离”。
So 不要再把咸鱼干当宝了,成人学习不是晒干,而应是转换。可以清蒸全鱼,也可以只吃鱼头,尝过滋味,化为营养。把对自己有启发、有感动、有用途的知识,贴上便签,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应用,得鱼忘筌,得饱忘鱼,不亦乐乎?
最后这小节是这几年对干货愈演愈烈的一些反思,如果你对我的观点不同意,这很好没问题,因为成人学习就是,标准答案不重要,关键是你投入的时间/思考,这对你的帮助很大。
(本文版权和解释归赵周老师&拆书帮所有,开儿整理自同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