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并不算专业书,这是一本杂文随笔,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国学、思维、宗教、民族主义、科学、伦理等问题,还有一些对于文学典籍的看法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点。
书的第一章叫“积极的结论”,我觉得这一章很适合现在的人。现在的人,顾虑太多,没办法开心的笑想哭就哭。小学生不可以随便哭,哭了老师会难做,家长会乱想,孩子怎么了,心情不好?是不是被霸凌了?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是不是成绩考差了?然后可能引出一堆事来,其实谁能想到孩子仅仅是因为路上买的冰淇淋掉地上了,又不能告诉家长自己在路上买了零食来吃。青年人不能随便笑。为什么笑?恋爱了?幸灾乐祸?这孩子傻了吧?也不能随便哭。哭什么呀!家长对你不好吗?心灵太脆弱了吧?当代的年轻人啊?一堆枷锁在身,不管做什么都会被过度解读。但其实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原因可以,没有原因也可以,心是自己的,思维是自己的,表情也是自己的,干别人什么事情呢?一开始可能有人对这些问题提出异议,随着人类相互之间的同化,慢慢的沉默了,当沉默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场景:在沉默与话语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也许有人一开始是站在话语一方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后来呢?当他看到周围的人都选择了沉默,他就开始思考,我这样做是正确的吗?为什么我们做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选择,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要不然我也试一下沉默,后来他发现沉默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于是就习惯了沉默。后来,他就成为了别人借鉴的对象,如此往复。除非事情关系到自己,沉默与话语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结果,人们才会选择做出改变,再次走向话语一方。
我没有办法评判沉默与话语哪个更好,只能说是做出对于自己最好的选择是大众的普遍选择,能说什么呢,沉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