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头上戴的那个圈儿吗?只要他不服从师傅管教,耍猴性子,唐僧就会动动嘴巴念念咒语,再神气的猴子也被折磨得上窜下跳,头疼要爆……你们猜猜,神话中的那个圈儿,现实中会有吗?
现实中还真有!只不过啊,那个圈儿代表的是行为规范的准则,它变身为一本书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弟子规》。
这个《弟子规》的本领,比那个圈儿厉害多了,只要用心学习它,它就会跟你们一辈子,举手投足都受着影响呢:当你们在图书馆看书时,说话的声音是不是要小一点?当你们手牵手过马路时,是不是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当你们在听老师讲课时,是不是也要遵守课堂纪律?一切的行为习惯,都与它有关。
今天,我就带你们去它家做客,认识认识它,好吗?
先来说说《弟子规》的出身吧,它出自于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叫李毓秀的教育家,当时它的小名叫《训蒙文》,李秀才知识渊博,把圣人孔子的思想,儒家的孝悌仁爱,全部倾注在它的身上,以三字一句,二句一韵的编排方式,使之成才,后来,遇到伯乐贾存仁,把小名改成了《弟子规》,并助它发扬光大!
《弟子规》师出名门,常常以老师的身份规范大家做人的道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待人接物的常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它的指导,远离邪魔歪道,走上了正道; 很多很多的家族也把它的话奉为家训,养成了忠厚朴实的家风; 还有很多的私塾学堂,把它编进了课本里,让小童们朗读学习,言传身教,成为蒙学经典读物……
《弟子规》在外讲学时,会把三百六十句的内容,浓缩为七句话,方便人们掌握它的思想精髓,这七句话就是:第一,孝顺父母,这也是最基本的;第二,友爱兄弟姐妹;第三,谨言慎行;第四,信守承诺;第五,博爱大众;第六,亲近有德之人;第七,学习知识。
小朋友们注意到了吗?《弟子规》为什么教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最后才是学习知识呢? 这是因为,儒家的孔子明确的表态: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父母,然后才能成为人才。品行好,心正,接受的知识就能转换为影响别人的力量。而如果一个人有才,但是他品行不端,那简直就是衣冠禽兽了。所以,修养自己的品行,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努力去做哦。
《弟子规》从一出生起,就被人们视为儿童的必读书目,指导孩子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修养,它除了教做人的道理,还特别针对儿童的学习,给出了具体的读书心法,那就是著名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如果溜出去玩儿了,眼睛看字就不仔细,心眼不专,就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记不住内容。我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在读书时, 还塞着耳机听音乐,这怎么可能专心读好书呢?读书一定要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你们看古代文化人读书时,是不是眼睛盯着书本,摇头晃脑,大声朗读?这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小朋友们,你们看,《弟子规》的内容多有趣啊!和它处朋友,开不开心?它懂的知识可多了,向它学习,我们一定会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我看好你们哦!(灰太狼0513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