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人更容易做出攻击性行为,也更容易对别人的语言产生误解。因为他们能够维持自尊的方式比较少,只能通过争执等攻击性行为“战胜对方”来相对抬高自己。
❤️自嘲是自我接纳的一种表现,能够让自己较为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一种高情商行为,证明了我们有一定的自我认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一些不足。
❤️当我们主动将贬低身份的词语用于自己身上时,会产生更多的“权力感”,缓解自己的不愉悦。另外,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也会慢慢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从而减少争执行为的发生。
❤️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一定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用“我们”,少用“你”,让对方感受到你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是共同解决外部问题。
❤️争论是暴力的宣泄方式之一,也不应该完全摒弃。因为争论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本质上也能够增加双方互相了解。
❤️争论也能够合理发泄个人的暴力情绪,避免长期积压的情绪突然爆发。所以,适当地与他人争论是有益的,但是要避免人身攻击以及讲粗话。这样才可能是一场互利的争论。
❤️加大音量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侵略性,从而产生排斥心理,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只能反击,让争论变成争执。所以,自己应尽可能控制音量。
❤️知名主持人孟非的一句话:“当我们在会议中为某件事争吵时,别人之所以愿意听我的建议,是因为我说话非常小声,别人总是不得不停下争论问一句:他刚才说什么了?”
❤️亲情的天然属性是分离,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发生争吵,实际上也是孩子到了独立的年龄,父母在履行进化的使命,也就是“赶孩子走”,驱使孩子走向独立。
❤️我们对环境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对环境的控制感上的。如果能够确定环境都是可控的,我们就会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如果环境中存在不可控因素,我们就会有较高的生理唤醒。就像我们的祖先不确定草丛中是否有狮子一样,我们需要保持“警戒状态”,这时,我们处在较高的生理唤醒状态,对环境也有更多的不信任,很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
❤️父母控制欲越强,越容易与孩子发生矛盾。因为孩子能自己掌控的“领地”被过度压缩,会产生很大的反弹,进而养成较为叛逆的性格。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但是矛盾并不是突现的,而是在一定的量变之后的显现。
❤️当我们感到疲劳时,其实身体在此之前就已经消耗了非常多的能量,也积累了很多“毒素”。同样,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在此之前也已经积累了很多争吵的“材料”。一旦发生争吵,我们可不会就一件事展开,而是会扯出一连串的事情。
❤️我们与父母的矛盾是因为一件件琐事叠加之后的爆发,琐事积累得多了,加上宣泄受阻,就会突然情绪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