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截取一段:“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该段的大意是:忍受委屈可以保全自身,先弯曲反而能够伸直;处于低处的洼坑竟可以变得充盈,守正才能够创新;少取一些可能收获更大,索取过多反而变得迷惑。圣人能够遵循以上原则,所以成为天下人的典范。他们不仅仅依靠眼睛去看,因而看得更清楚;从来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远播;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保住功劳;从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获得众人的支持。正是因为他们从不与别人争夺,所以没有人能够赢过他们。这一段哲理性很强,包含这么几个层次:
一是告诉我们遇到跨不过去的人和事物时,委曲求全、曲线救国说不定会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有时候我们的对立面力量比较强大,如果“以卵击石”,很容易在起步时就被扼杀。同时,委屈求全也是暂时的,通过委屈求全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以寻求自身的发展,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以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委屈求全、曲线救国的经典案例。
二是告诉我们时刻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切忌得意忘形。历史上在初期可以做到谦虚谨慎的人不少,而善始善终的很少。李自成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打进紫禁城之前,还能做到虚心请教;进入紫禁城后,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开始自以为是,最终从北京城退了出去,辛苦打下的江山被清政府夺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犯自夸自耀的毛病。殊不知,在你觉得高兴的时候,已经有人默默地给你记下了笔记。谦虚的品质,到了今天提倡仍不为过。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三是告诉我们不要事事追求圆满。事物的发展一般经历萌芽、发展、鼎盛、衰落、消失等阶段。圆满之后,一般就会走向衰落,也就意味着不好的发展会出现。生活中,我们总想事事求全,事事争先,弄得自己忙忙碌碌,名利有了,却收获了更多的嫉妒。不追求圆满,就是当我们从事的事物快发展到极盛前,要懂得谦让,要懂得适当退出,要适当分享,这样你的周围应该可以聚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