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有的人只会按部就班完成,但有的人不仅能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提前准备好领导下一步的规划,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会工作的人,都会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每一项工作。他们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都会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工作的真正目标?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完成工作不就是目标吗?其实任何一项任务肯定会有目标。你要思考,这个目标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在企业里面,你这个目标是谁给你的?很可能是你的直属领导,那么你必须要重新再去思考:领导在给我布置这个目标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只是进行了一个转述?
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是转述,中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信息的丢失或者变形。所以,如果他是转述,你必须要站在他的领导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你要思考,你的这项工作,能够帮助领导达成什么目标,从而让他的领导对他满意,这才是大前提。如果你把这个过程想清楚,那么你就知道该如何着手落实工作了。
第二,你的推力和阻力有哪些?在职场上,很自然的,有人会帮助你推动执行,有的人会反对你,甚至会阻碍你的执行。你需要迅速地区分,哪些人是你的支持者,哪些人不仅不支持,甚至是会阻碍你的工作。有哪些人是你可以利用的,哪些人可以纳入在你的先锋队当中,有哪些人你必须要避开他们的势力范围。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在商业当中,这个就叫做立场分析。其实有点像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受力分析,怎样克服摩擦力,最后能有一个更大的合力。
第三,完成任务的后果是什么?完成一项任务,它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你满足了自己的目标,也帮助领导完成了他的目标。但是很有可能,这件事之后还会产生一个后果,你需要把自己做的这个任务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当中来衡量。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你在一个小车间做完的一件事,很可能对整个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你再去做很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换句话说,你每做一件事,你都是以一种系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而且你要确定,这个系统对于你的这个后果的影响,是放大还是缩小,倍数大概是多少。如果你判断,完成这项任务,公司系统会放大你的功劳。那么,你在操作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它的风险等级,也就是说,你要保证你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其实这个逻辑模型不是让你去划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是要让你明白,公司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每做一件事情,想清楚动机、过程和后果,然后再进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