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剑,什么是剑刃所指!
文学——是一种表达
我是一个搞文学的人,本科读的汉语言文学,现在又在人大读英语语言文学。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觉得我离文学更远了,我以为英语语言文学会好一点,然而还是一样。
文学离不开文学作品,但文学专业却更多是对作者、创作背景、思想意识形态等等的研究评论。读一部文学,体验的很难再是一种快感,一种最初最原真的感觉,而是想要找出一点什么,来表现自己的专业判断力。
退一步,我继而思索,文学对人们意味着什么?
它或许只是一种消遣,一种百无聊赖时的玩赏;或许是一个世界,引人入胜;或许是一扇窗口,让你洞见潜伏在表面下的真实。但无论如何,文学的作用是不够显著的,它远远不如政治,比如托马斯潘恩的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常识》,托马斯杰弗逊激励全美的《独立宣言》。
无论人们对文学的态度是玩赏或严肃,都无法改变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力很弱这个事实。于是我开始思索,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它只是一种表达手段。
我曾经有作家梦,但如今已破灭,我无法写出心中所好又能大笔赚钱的文字,也不想去过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写稿日子。我依旧想要写书,但写的东西已经不同了。
高中时,我想写人气爆棚的网络小说;本科时,我想写金庸那样风靡全国的大众文学;大四时,我想写田中芳树《银英传》那样结合政治、历史的有深度的大众文学小说;毕业第一年,我想写村上春树《1Q84》那样精彩的大众纯文学,想写乔治马丁《热夜之梦》那样的技法纯熟的科幻短篇;毕业第二年,也就是去年,我想写约翰弥尔顿那样的结合宗教神话政治赢得不朽声誉引领多国革命的《失乐园》,然后我开始接触奥威尔,想写《1984》那样对集权主义予以痛击的政治文学作品。
而到如今,我开始想写潘恩和杰弗逊的政治作品。文学影响人的思想,如弥尔顿,如奥威尔,如鲁迅,但它们不够,远远不够!
历史——是一种材料
我开始喜欢历史。我读史书,用百度查古人。我甚至想读中国史或世界史的研究生,但还是优先选择了英语文学,因为英语对就业有用,而历史不然。更何况,我认为我可以先自己阅读各类史料,研究生的学习不过是形成一种系统的思考而已,我很想要这种思考,但同时也担心这种思考湮灭我对历史的兴趣。
为写小说,我对汉末三国和隋末唐初的历史都做过研究,学英语国家概况,又对英国的历史加以梳理,以及不可不学的古希腊和罗马。
我佩服那些做历史研究的学者,但我不想做这些。我觉得历史更多是一种材料,一种让我们了解过去,从而掌握未来的材料。有人说,历史充满了谎言,我说,我不在乎是否是谎言,我在乎里面的道理和说谎的能力。
历史有时候比文学作品更有意思,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充满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通过史料,我们仿佛真的经过了那些人的生活,比小说更充满真实性和想象力。
但这是历史的娱乐价值,仅有娱乐价值的历史是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的。但还好,它还有洞见未来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总结和判断,你会在处理现实事务时,拥有另一种思路。但历史本身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思路。
哲学——是一种思考
思考问题最深的,大概是哲学。起初,我对此非常厌恶,我甚至认为,文学过于浮浅,哲学过于繁涩,唯独历史是刚刚好。但显然,如果要对历史深入思考判断,我们必须学哲学,尽管它们有很多废话和荒谬的东西,但把一件事说得天花乱坠的满嘴胡诌也是一种我很羡慕的能力。
尽管我讨厌大多数的哲学,但我对政治哲学的热情却似乎随着我对政治的热情而激发了。
政治——是最终目的
和乔治奥威尔一样,我们最开始都非常厌恶政治,想要逃避它们,走向文学,然后发现,除了政治,我们别无可写。世界存在很多值得书写的东西,而爱情、战争、死亡……但觉得爱情不行,战争是政治,而死亡是人性。
我面临两种选择,书写政治,还是书写人性。大部分纯文学家选择后者,因为人性更普遍,更深刻,而政治更枯燥,更说教,更流于浮浅,更为人所操控。
但我决定书写政治,甚至从事政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重要的影响力。我曾经说:广告文案只能让人花钱,政治和宗教却能够让人去死。我想拥有的,正是这种让人去死的能力。
李维坦——新的我,新的“读裁者”
因此,我决意重新开更“读裁者”,并把它更名为“李维坦”,圣经中上帝创造的海中巨兽的名字,也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中,人们创造借以对抗上帝万物的国家的称呼。我将它作为我的英文名字“Leviathan”,遗憾的是微信号无法变更,还是“ducaizhe1”。
今后的内容,将主要是对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的思考。我甚至想,根据国际名校公开课里的内容做出一个个专栏,将它们的知识总结凝练,加以解说,呈现给大家。
比如耶鲁大学弗里曼教授的《美国独立战争》,我就打算再重头开始看,并一集一集的为大家总结,中英双语。
这是一场浩繁的工程,也许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但我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做这样的事情,成为知识和思考的终身学习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