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往不利就是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这是每个人向往的状态,但是却没有人能由内而外的达到这种状态,因为不容易企及,所有更加向往。
我的性格比较耿直,在步入职场之前一直是清高范儿,看待事物也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合得来的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看不惯的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看到有些八面玲珑和左右逢源的同学,打心眼儿里瞧不上。我觉得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原则性和价值观,人人都说一个人好,那这个人本身就是个问题,内心告诉自己,这些人不是自己的菜,敬而远之为妙。只要时刻牢记“直恭不惧人忌,无恶不惧人毁”,守住本真就好。
步入职场之后,环境不再如学校里那般简单,关系也变得复杂,喜怒哀乐已经不是从人的表情上可以轻易解读,而需要根据言行表现去揣测判断。有人对你热情,并不代表他喜欢你;有人对你冷淡,并不代表困难时他不伸援手。所以,我学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表象看本真,不再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别人。以前自己对人会有防备之心,要验证没有危险或者可以交际再去靠近;现在我换了一下思路,先试着靠近,主动去了解,然后再判断是不是可以交际的朋友,大概分为深交、普通、路人、远离四类。思路的转变,让自己的生活化被动为主动,也让路越走越宽,彻底摆脱了困惑和束缚,但是离无往不利还相距甚远。
以退为进中的“幼犬效应”、化敌为友中的“富兰克林效应”、反守为攻中的“沉锚效应”,除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以目标为导向,期间少不了爱与真诚。心理学盛行的当今社会,确实有放之四海而皆准,运用得当则是无往不利的真理,那就是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最近两年读了一些西方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感觉很受益,更多的是感动。感动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行为分析和细节积累,加之严谨负责的态度,把看似简单的理论不断的践行、验证、修正,然后形成更先进的理论。就拿《商业的本质》书中始终贯穿着真诚互信这条主线,深入透彻的剖析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将会怎样。让读者一看就懂得真诚互信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家庭、商场都适用。
那是不是西方的文化比较先进,我也不这么理解,其实只要翻看一下中国国学经典就能明白,我们的一句话,就可以让西方学者写一本书。这一点也不夸张,也没什么不好,看西方著作可以身临其境,有大量的例证,作者也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所以很有亲近感。而近代我们的作品却多了些华丽少了些实用,有的拼凑、堆砌使得作品的整体体验不好、晦涩难懂,有的则是肤浅造势,读后心脑空空,当然也不乏好的作品。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有时候却失去了自己对人生的的判断和主宰,把主导权交到别人的评论、目光和表情上,以别人的喜好为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实在是跑偏了。于是,失去本真、忘却责任,写出的文章也就失去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