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现在节日特别多,有些节日以前压根儿没听过。反正一经商家炒热,再平常的日子也成了节日。铺天盖地的广告,实际环境中,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到处都是。
于是全民开启了购物模式:买买买。
购物车里,放满了东西;要么单不够,打破计划去凑单。缤纷的商品,眼花缭乱之中又选了几样。说好的购物计划,拟好的购物清单一概都挡不住“买买买”的豪气。
而那些不会用网络支付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是不是因此就不会买买买了?
放心,商家不会忘了他们。
实体店里一派节日的喜庆,超醒目的促销信息牌,走过路过的,怎会错过呢?
于是, 买买买。
爷爷奶奶们或许在商场、网络中消费不多,但是这一族群,保健品面前,也是大买家。只因为商家说:过了这村就没了那店,之后要涨价。被人一忽悠,用得着用不着的都往家里堆。咱也先不论商品的真伪。
国门都挡不住国人“买买买”的步伐:
免税店里,国人狂买的身影……
买黄金如白菜的中国大妈们……
买奢侈品用蛇皮袋装的中国的大土豪小土豪,男土豪,女土豪们……
扎堆港台游、日韩游、欧洲游、小岛游等的国人……
此外,吃不了兜着走也不再是一句俗语,而有了现实的写照……
自助餐店里,疯狂往盘子里放各种食物,生怕少拿吃亏,一定要把本吃回来。
扶墙进来扶墙出去……
这种买买买,吃相可不好看。
以上种种你有没有中过枪。
也许购之前,你也曾告诫过自己要理性,然而……
这都是怎么回事呢?
1.是【损失厌恶心理】在起作用:让人宁可失去新经验也不放弃既得利益。比如那些优惠,不用掉仿佛是吃了大亏,有便宜占不占白不占。
2.而【聚光灯效应】让你以为自己被人关注着。事实上,那只是你的错觉。所以不必介怀别人可能的观感,而变得不理性。
怎么去根治这种“买买买”的剁手困境呢?
1.有极简意识。只买对的必需品,不买贵的、优惠多多的非必需品。需要这样做:购物前,先列好购物清单,然后再筛查删掉可有可无的非必需品,留下生活中的必需品。
可是有些东西也确实是必需品,因为造型的美观,购物车里放了好几件呢,怎么办?
2.留有一定的距离。什么距离呢?时间距离,空间距离。购物车里的各种物件,咱先放着,不要急于下单,过个两天、一周,外去看,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你没有当初那种热情了,原本心心念念的东西也就如此而已。失去购买热情的东西往往也不是非买不可的必需品。根据一段时间后热情的退散,再去删掉这些不必要的东西。
3.预留好购物准备金。
现在购物,支付手段多样,连买菜都不必用现金了。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卡,购物卡……刷卡一时爽,当时也看不到卡上数额的变化,可是过后可能会因为冲动买买买,刷刷刷而懊悔。
那么,提前做好预算,只预留购物准备金在某一张卡内,账号内。这样超限额用不了也是提醒自己的一个办法。
我在网上购物时,通常使用支付宝,在购物前我会在支付宝的余额里放上一定的金额,而真正下单时只用余额支付,超出的部分只能对不起了……而通常我的支付宝余额里都不放钱。
此外,用现金也是一种约制不理性购物的不错的手段,当然,这只针对我们这些想要克制“买买买”冲动的普通人。看着钱包里的钱不断变少,有没有很心痛的感觉。心痛就好,这种感觉会提醒自己,适可而止。
4.用替代性报酬策略弱化买买买的冲动。
有时人们为了发泄某种情绪,可能是喜悦,也可能是不爽,愤怒等等,就开启了买买买的冲动消费行为。对于此,我们可以用一些其他更有益的事来替代一时的情绪宣泄和冲动消费。
比如,可以痛快淋漓地跑上个几公里,或者来个瑜伽等。运动出汗可以宣泄掉憋着的情绪,有益身心,有益钱包。
而放上一段舒缓的音乐,拿上一本很喜欢的书,也能有效地消化转移掉不良情绪和冲动,同时阅读本身带来的知识和心灵的充实感是很多事无法替代的。阅读习惯的逐步养成,对于我们提升自己有非常大的帮助。
替代性报酬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行为的舒适区,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行动,去看待问题。
不管你以前是个“买买买”的冲动购物者,还是购物爱好者也好,从现在开始,请理性购物,理性管理自己的财富,理性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要让冲动消费,“剁手的困境”消耗掉你的人生。
不要惧怕自己克制不住,做不到,以上几点请在“剁手”前多加思量,多加运用,一定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