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些流行词汇让我们以为生活就该是苟且的,青春就该是迷茫的,我暂且迷茫地苟活着。不管是苟且还是迷茫,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清晰的人生路,没有做最爱的事,没有奔赴最响亮的梦。
所谓的人生理想、鸿鹄之志暂且放在一边,且谈谈我们每天在做的工作。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了“饭碗”或者“谋生手段”的代名词,似乎是一个扼杀一切梦想的黑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像是被洗脑一样一致认为工作并非我们所爱,浇灭了生活的激情。抛开注入我们脑中的厌恶,我们辩证地来看,最爱的事未必作为工作,就如同最爱的人未必成为爱人。现实生活中,以兴趣为工作的人是幸运的,就像有幸与最爱的人结为夫妻一样,仅仅只是少数人。对此我并不消极悲观,反而更加乐观看待。就如同父母那个时代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有时候我们选择适合的工作,而不一定是最喜欢的工作,然后试着与其“恋爱”,一定会收到圆满的结局。而那些“三心二意”的人,就只能自怨自艾了。就如同一个婚后还心心念念“初恋”的人一般都不会拥有美满的婚姻生活。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正确之举。因为家庭或工作的原因与深爱多年的恋人分手,不能相守到老,这样的桥段不论在影视剧还是生活中都经常上演。同样地,作为社会人,作为法律和制度下的臣民,作为一个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完全任由自己选择和尝试,这本身就是合乎一个社会或者集体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有人会说,总有人可以突破重重障碍,放弃所有,追逐梦想,就如同历史故事和小说里总有人突破家人和世俗的阻碍在一起。但我想说,这重重的障碍并非都可以突破,这荆棘的前路并非都要赤脚突围。父母年迈的身躯可以突破吗?困顿的家庭生活可以不管吗?就连周围的舆论,我们也未必能挥挥衣袖,杀出一条活路。所以,对于我们这样活在社会中的大多数,“曲线救梦”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要祥林嫂般抱怨这个现实的社会夺走了你的梦想,更不要自暴自弃,认为这个社会淹没了很多人的理想,我想说这个社会是一个整合器,它让有能力的人在竞争和协作中发挥价值,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具有某种价值的人,并在工作中发挥价值。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并不是只喜欢某一个工作,是我们内心的执念在不断强化,进而又在求之不得的境况下进一步放大,就如同那个暗恋十年的人,让你觉得非她莫属。心理学上喜欢把人以类划分,可以分为A、B、C、D四型性格。据此思考一下身边的每个公司或集团,只要是一个团体形式,必定是由多种岗位和职能机构组成,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而我们也相应地能从中选择更适合我们的某类工作。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是被框定在某一个工作,甚至某一个领域,我们在多种工作和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就像是学生时代每次新的班级我们都能找到可以一起玩的兄弟。苟且只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是工作本身,也不是这个社会的无奈,放弃苟且的态度,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让生活不再苟且。
如果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年幼无知也好,父母干涉也好,我们没有把兴趣当工作,而现在我们不再拥有足够的时间成本从头再来,不要放弃,用心观察,用心发现,我们总可以在可调配的范围内变道到适合自己的轨迹,而这时候就像父母时代的爱情,来一场“婚后恋”,很多时候人的存在感是通过自我价值的认同不断通过良性刺激而强化产生的,成就感也就不断上升,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其实身边取得成功的人未必在最初就能找到“真爱”,而是越来越爱。
苟且不该是生活的态度,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保持清醒,我们还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