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了四大神兽,今天说下四大凶兽。
四凶,中国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个凶神。四凶在左传和史记中均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 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tao wu第一个是第二声,第二个是第四声)、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结合民族学理论,四凶的本质,是四个酋长,他们不服舜帝统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凶兽可能就是这四个部落的各自图腾。
饕餮
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因为他太能吃,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了。它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饕餮是一种“恶兽”,而不是鱼蛇蟒鳄,不属于鱼类或爬行类。
穷奇
上古神兽《山海经·海外北经》描述一笔,北有恶兽,名曰穷奇,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善蛊惑人心,喜制造战争,而厌食死人。
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象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人总是披头散发。
梼杌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史记·五帝本纪》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混沌
混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史记.五帝本纪》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也就是说帝江的外貌就像是混沌那样。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混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有说法是混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或蚩尤死后的怨气所化。
混沌,部分也作“浑沌”。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