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与真理同频的,或是说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上帝既视感,比如说一些:诗人、哲学家、思想家,而此却无关乎于教育,那缘于一颗热烈而赤诚的灵魂。
——By Soda
沃尔特·惠特曼 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诗人、散文家、新闻工作者及人文主义者。他身处于超验主义与现实主义间的变革时期,着作兼并了二者的文风。惠特曼是美国文坛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自由诗之父的美誉。
华特·惠特曼的先人贫困而又微贱。他从美国爸爸那儿继承了直率诚实的性格,从荷兰母亲那儿继承了教友派教徒彬彬有礼的风度,又从这两个家系继承了对正义的执著追求。他的父系和母系祖先都在华盛顿的军队中服过兵役。即使惠特曼家的女性也似乎具有叛逆气质。他的曾祖母确是邻里中的传奇人物她口含烟斗,动辄破口大骂,村上的无赖见到她不寒而栗,黑奴的孩子们则把她看作保护他们的天使。正是从她那里,华特·惠特曼承袭了倔强和仁慈的性格以及对于受迫害者的兄弟情谊。华特·惠特曼在九个子女中排行第二,一八一九年五月三十一日生于纽约长岛西山村——惠特曼喜欢称之为色曼诺克、胸部贴着大海的小岛”。
孩提时代,浪花冲击海角的音响就是他的催眠曲。海风与浪潮的不规则节奏进入他的血脉,若干年以后,在他的无韵律的诗歌节拍中找到共鸣。华特四岁那年,惠特曼一家迁居布鲁克林,为了增加收入,父亲决定不再务农,改做木工。可是孩子们仍然回到西山村和祖父母一起消磨暑假。在这里,华特常常一连几个小时出外“探险”,与河流、田野、森林以及他最最钟爱的同伴、永远呼啸着的大海成了亲密的朋友。华特的父亲同意哈勒克先生的看法。这孩子多受几年教育也没有什么用处,让他去和人们打交道,老老实实学点手艺吧。
所以,惠特曼十三岁那年,父亲就叫他辍了学,把他送到一个印刷商那儿做了学徒在印刷厂里,也像在教室里一样,惠特曼继续钻研的仍然是无所事事的艺术。“如果这孩子染上疟疾,”他的顾主有一次这样说,“他也懒得打寒战。”然而,他长期沉醉在白日梦中的原因并不单纯是懒惰。“我邀请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在身子静止不动的时候,他的思维却活跃灵敏。“我俯身下视,悠闲地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他的眼和他的心对周围世界总是开放的。虽然他已经离开学校,可仍然在接受教育。事实上,他已经开始钻研一门比较高深的课程比大学里的任何一门课都更加高深。他的思维的触角正在伸向现实,真正的现实。
节选: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 。
你要到远处寻觅吗?你最后一定会回来的, 在你所熟悉的东西中找到最好的,或者像最好者一样好, 在你最亲近的人中找到最中意的、最强健的和最爱你的...... 幸福、知识,不在别处而在这里。
我无论生活在哪里,遇到任何意外都要保持自我平衡,面对黑夜,风暴,饥饿,嘲弄,事故,挫败,都要像树木和动物那样坚韧。
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一切对我都是可爱的。从这时候起我使我自己自由而不受限制,我走到我所愿去的地方,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自己。温和地,怀着不可抗拒的意志,从束缚着我的桎梏下解放我自己。
当我活着时,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因为,环境不能决定你是否快乐,你对事情的反应才决定你的心情。
我要将那最娇嫩的枝叶做成棺木;来埋葬你的清新脱俗.
无需与你交谈,我只需在一人独坐时,或是独自在夜间醒来时,想着你。 我会等待,从不怀疑会再次与你相遇。 我要专心。不错过你。
一片草叶的功德,并不亚于星辰的运行。
旷野的空气不是香水,它没有蒸馏的味道,它是没味儿的, 它永远对我的口味,我爱它, 我要到森林边的河岸上,脱掉伪装,赤身裸体, 我发疯似的想着它,要它接触我。
知识只是信息,而智慧却是洞察力。把你从课堂上学的知识都忘掉,那才是你真正所得的,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所以说,教育绝对不仅仅只是传达信息,更多时候应当赋予我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种种,这就要求老师应当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因为其传达的远远要比信息重要;若是仅仅传达信息,培育出来的就只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