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时候我在老家配了副眼镜,由于是晚上,配好了也没仔细看就回家了。第二天我戴着这幅眼镜觉得很不舒服,尤其是看近距离的东西觉得特别模糊。
我带着这幅眼镜去找店家,店家这样解释说:
这是正常的,新配的眼镜都这样,你度数涨了,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我戴着很不舒服,但是这种“不舒服”比较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店家说的我也无法反驳,于是我只好回去再“适应“下。
几天过去了,我还是觉得没“适应”,于是我在本地又找了几家眼镜店一问究竟。但是我得到的答复也都类似,无外乎是这样的话:
这是正常的,新眼镜需要适应,你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回到了北京,本想就这么“适应”下去,但是当看到书本上的重影时我打消了这个想法。想着北京配镜的水平会不会高点,跑了一些地方仍然得到了许多相似的答复,最终几经辗转总算查出了一个能说服我的原因:这副眼镜瞳距大了5mm,国家标准瞳距的误差不能超过3mm,因此戴上去会很不舒服。我重新配了副眼镜,戴着舒服多了,可以不用再继续“适应”下去了。
这样的事情让我有些愤怒,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的说辞:
新配的眼镜都是这样的,你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这样的话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万金油即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眼镜度数没配好可以这样解释,眼镜散光没配好可以这样解释,眼镜瞳距瞳高没配好也可以这样解释,当然眼睛真的不适应也这样解释。这样的话无所不能,但对于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所以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这是一句废话,对于问题的各种具体的细节与因果这样的话完全不涉及,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想了一下,生活中这样无以辩驳的废话还很多:
“这是制度、体制的原因。”
“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
“中国人怎么怎么样”
“南方人怎么怎么怎么样;北方人怎么怎么样;河南人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命(运气)”
“因为我是女生······”
“因为我没女(男)朋友”
“我年纪大了······”
“我没读过大学······”
“别人都这么干”
“以前都这么干”
“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顺其自然”
。。。。。。
中国人有“难得糊涂”的文化,但是我觉得具体问题还是需要深入细节去调查与分析,尤其是面对影响我们生活的问题。虽然这样糊涂的废话听上去很高明,并且不怎么动脑筋费体力就可以找到事情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武断不知道害苦了多少人,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自以为是地“适应“着各种不适应?
我努力想了一下这样的废话其实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用处:
忽悠别人
但是我还想提醒你:
别把自己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