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序:致读者
第一编 从个人的角度说话
第一章 “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的专业思想和个人历史的发展
第二编 助益性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 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
第三章 助益性关系的特点
第四章 关于心理治疗的知识——客观与主观
第三编 个人形成的过程
第五章 心理治疗显示的指向(上)
第五章 心理治疗显示的指向(下)
第六章 个人形成意味着什么?
第七章 心理治疗的过程构想(上)
第七章 心理治疗的过程构想(下)
第四编 一种关于人的哲学
第八章 “成为真实的自我”
—— 一个心理治疗师的人生目的观
第九章 一个心理治疗师对美好生活的见解
——充分发挥人的机能
第五编 让事实说话:研究在心理治疗中的位置
第十章 要人,还是要科学?——一个哲学问题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的人格变化
第十二章 关于当事人中心治疗的研究思路
第六编 生活的实践应用
第十三章 关于教和学的思考
第十四章 心理治疗和教育中有意义的学习
第十五章 学生中心的教育——一个参与者的体验
第十六章 当事人中心疗法应用于家庭生活
第十七章 个人和团体交流障碍的干预
第十八章 试论人际关系的一个普遍定律
第十九章 关于创造性的理论
第七编 行为科学与个人
第二十章 行为科学的力量扩张
第二十一章 行为科学的新世界与个人的位置
自序:致读者
我做心理治疗师(或者叫做个人咨询师)已经33年有余,对此我自己都感到有点儿吃惊。也就是说,在三分之一个世纪中我一直在努力为各式各样的人们提供某种帮助:儿童,少年,成年人;在教育、职业、个人和婚姻方面遇到难题的人;被分类为“正常的”、“神经症的”、“精神病的”人(使用这些引号表示我认定这类标签完全是误导性的);自愿来求助的人以及被人强迫送来的人;问题轻微的人以及深陷绝境、希望渺茫的人。有机会与如此众多与独特的人们如此亲密、深入地交往,是值得我深深感谢的一种特别恩惠。
总结这些年来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我已经写了几本书,发表了多篇论文。本书收集的文章是最近十年(1951-1961)中所写的。在此我愿向读者说明出版本书的一些初衷。
首先我觉得,几乎所有这些文章对我们在令人困惑不安的当代世界中的个人生活仍然具有切身的意义。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为人提供建议的“生活指南”,也与所谓的“自助手册”之类毫无共同之处,但个人经历告诉我,很多读过这些文章的人发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生活得到了滋养。这些文章曾经多多少少帮助读者增加自信,有勇气选择并实施个人的生活计划,致力于实现自己向往的个人理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愿意出版此书,让更多可能有兴趣的读者,即所谓“有智慧的普通人”,更容易看到这些文章。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感触,因为我以前出版的著作都是针对职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其影响也没有超出专业的圈子。所以我真诚希望,许多对咨询或者心理治疗领域并无特别兴趣的人们能够发现,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收获可以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所助益。我还希望并且坚信,那些从未寻求咨询帮助的人们,通过阅读本书收录的治疗会谈的个案记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勇气和自信,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体验,借鉴他人成长的艰苦经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路历程。
促成我出版此书的另一个因素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关于咨询和治疗以及人际关系的观点有所了解,他们热情地期望以方便的形式得到我最近的思考和工作的记录。他们抱怨说,很难找到未公开发表的文章;翻查过时的期刊很不方便;所以希望能把这些文章编成一本书。这个要求对于任何一位作者都可说是一种过誉。这也是我试图要承担的一份责任。我希望他们对我选编的内容感到满意。从这个角度说,本书是对在专业中借鉴过我的工作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师、教育专家、学校咨询师、宗教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言语治疗师、工商界领袖、劳工管理专家、政治学家等人士的回复。我将此书真诚地奉献给他们。
此外还有一个更加复杂的个人动机。这就是我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听众群。十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明白,我要说的话只合一部分心理学家的口味。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条件作用之类的术语可以显示他们的兴趣所在——一心一意地认定人只是一个客体,所以在他们看来,我要说的话经常显得不可理喻,甚至让他们心情懊丧,大倒胃口。我也明白,我的话只合一部分精神病学家的口味。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是大多数,都认为心理治疗的真理早就由弗洛伊德说过了。他们对于新的可能性不感兴趣,对于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不感兴趣,甚至进行抵制。我也明白,我的话只是合乎自称为咨询师的复杂群体的一部分人的口味。这些人大多数主要关心的是预测性的测验和测试,以及辅导的方法。
所以,每当我准备发表一篇论文时,呈送给上述专业领域的任何一份期刊,我都觉得很不满意。我曾经在这些类型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但是近年来我的大多数手稿积压成堆,没有去发表,而是以油印的方式私下流传。这说明我对于自己究竟想要与哪些读者对话,还是犹豫不决的。
在这一时期,有些小型的、高度专业化的期刊的编辑们,了解到这些文章的内容,便要求我允许他们发表。通常我会同意这些要求,但是提出一个前提条件,即我以后可以在别的地方重新发表这些文章。所以这十年中我的文章大多数没有发表,或者只是出现在一些小型的、专业化的或者不太流行的期刊上。
现在,我已然决定,要以书的形式发表我的这些想法,以便它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读者。我敢断言,读者肯定会包括许多学科领域,其中有些会与我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去甚远,比如哲学或者行政管理。同时我也相信,这个读者群又有某种同一性。我认为,这些论文属于一个新的潮流,一个正在而且必将进一步影响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等领域的潮流。我不愿贸然为这个潮流命名,但我已经想到与它有关的一些形容词,例如现象学的,存在主义的,个人中心的;一些概念,例如自我实现,化生( becoming),成长;与它相关的一些个人(在美国的),例如高登·阿尔伯特(Gordon Allport),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罗洛·梅。所以,尽管本书面对的读者群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而且很自然地,具有各自不同的兴趣,我还是相信存在一条共同的线索,即大家都在关注个人及其化成的问题,关注当代世界目前忽视并且试图取消个人的倾向。
最后,还有一个对我个人来说十分重要的动机。我们的时代十分迫切地需要根本性的知识来理解人际关系问题,需要切实有效的技能来处理人类的各种紧张冲突。如果我们不能在认识和化解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冲突方面实现巨大的突破,日新月异的科学进展就很有可能导致我们人类世界的全盘毁灭。对于这个领域里取得的微不足道的些许知识,我觉得确实不值得夸耀。我期盼有一天,我们至少拿出制造一两个大型火箭的花费,用于确实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研究。同时我也特别深切地担忧,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目前很少得到认可和应用。我希望读者能够在本书中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学到的知识,如能切实应用,可以对减少目前种族之间的、产业界、国际的紧张关系有所帮助。我真诚地希望说明,这种知识用于前瞻性的预防,可以促进成熟的、非心理防御的、具有领悟力的个人的成长,而这样的人可望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类冲突。如果我能给相当数量的读者清楚地指明人际关系领域中这些已经存在而尚未得到应用的知识资源,我将视其为莫大的奖赏。
出版此书的理由已如上述。最后,我要对此书的性质略做几句评论。书中收集的论文代表了我过去十年中主要的兴趣领域。写的时候目的不同,对象不同,甚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在兴趣,所以风格也各不相同。本书各章都加了概述,以便将这些材料放在可以理解的语境之中。书的编排组织体现了一个统一而且有所发展的主题,从个人的角度开始,进而扩展到宽泛的社会意义。在编辑过程中,我删去了内容重复的部分,但是保留了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意图是用各种变式来突出主题,希望像音乐中的主题变奏一样,可以丰富一个旋律要表达的意境。由于初衷和起因不同,各篇文章都可以独立成篇,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采取任何一种阅读的顺序。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本书的目的是要与读者分享我的某些经验——也就是我个人的一部分。这里有我在现代生活丛林中的生存竞争的经历;这里有我在基本上未标注方位的人际关系领域中探索的真实体验;这里有我个人的感受见闻;这里有我历练而成的信念;这里有我检查测试我的信念的种种方式;这里有我的困惑、问题、关切,以及我所面对的许多不确定性。我希望通过这种分享,读者能够发现一个可以真诚交流的声音。
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系196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