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长大,越失去“自我”,甚至有一天,你惊讶地发现,自己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该怎么办?如何正确地内省?如何更好地学习与精进?如何与他人更高效地沟通?
这些问题是不是一直都伴随着我们,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慢慢的变得懂事成熟,却发现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爱哭,爱闹,爱折腾的自己了。
小时候,不开心了会耍脾气,疼了会哭,想谁了,会直接说出来,有梦想了,会很自豪的表达,我的梦想是xxx,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学会了大人们所谓的成熟懂事,却再也不是真实的自我,心里想的是一回事,真正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有人说,只要足够的富有就能做自己,就能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衣食无忧,活得自在,就会过得更幸福。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有钱,不为生活所迫,确实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做用钱达到的事情。
要真正的做到自己,有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那个追求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太简单了会觉得乏味,太难了会苦恼,觉得没意思。
这个追求,是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慢慢达到的,这样的追求才有意义,才有可实践性,就比如埃隆马斯克的梦想,就是送100万人去火星,在以前来看,那真是天方夜谭,现在来看,那是实际可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技术越来越发达,成本不断的降低,并且有着用之不尽的太阳能,这就是一个有钱,却一直为自己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例子。
在继续来说一个例子。
只要能赚到足够多的钱,能财务自由,就一定会更幸福更快乐吗?
曾在29岁便坐拥数亿身家的商业奇才邵亦波老师,将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你,这只是一个虚幻的假象。真正的快乐其实应该诉诸内心,找回真实的自我,找到你心中那个曾经的小孩,可以无忧无虑的大笑,可以毫无掩饰的大哭,可以无穷止尽的好奇……
活着,很多时候是为了给别人表演,如果你不知道真正自己的存在,就会活在情绪的困扰和自我设限中,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这个是邵亦波老师对于找回自己的一个解释,和我前面说的有点相似,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要追寻自己内心的存在,找到自己想要的,并且为之努力,每个人想要做的那件事都不一样,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件不可企及的事,但是首先你得先找到,然后付诸行动,努力的去实现,那个过程会很享受。
因为在那个过程中,能更好的找回自我,能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那种畅快感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感受,就像那些站在塔尖的人物,他们达到了那种成就,却依旧很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成长,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习惯,不那样做,他们就会不舒服,就会失去自我。
那些站在塔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下:
挺立于财富塔尖的那些人,如巴菲特、如索罗斯,他们的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扫描半径宽广,扫视深度无垠。事实上,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让人变得强大的最坚实理由。
而且,简单的方法,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他们都很有耐心,就是把最基本的东西练到极致,就像武侠里的高手一样,万变不离其宗,最简单的东西,练习到极致一样能成为高手。武功尚且如此,道也是一样,大道至简,深入浅出,简单到极致也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美。
除了这些,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会影响他的判断,要变得更强,就得控制好情绪。在这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从古至今,对于情绪,我们推崇的是不表露情绪的“心如止水”、“纹风不动”。我们更多的是“对事不对人”,倾向于分辨事情的对错,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感受。这导致我们更少关注情绪的表达和分析。但是,人的情绪对人的决策和行为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试着回答以下六个问题,看看在你的人生故事中,你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1当大家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初次见面的时候,一般而言,他们会对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童年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3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4你非常羡慕别人身上拥有,但你自己却不具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5你总是会因为性格中的什么特点而陷入什么麻烦?
6你特别讨厌其他人身上什么性格特质?
1给我的印象应该是没有存在感,在现实生活中我有两个我,很熟的人中我很活跃,不熟的人中我有点内敛,有时候会想自我表现,有时候也会安静的做一个小透明;
2做错事情,被父母责骂,考试不好,拿回去签名;
3我很善良;
4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羡慕这种人,思维特别清晰;
5太耿直,容易得罪人;
6虚伪,做作。
这个是我自己的回答,等我答案了我在公布出来。
在这里我还看到别人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代表很多人,如下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到大我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我,所以我要一直做大家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说大家喜欢听的话,不然哪怕别人不在意,但这双眼睛就会告诉所有人,所以我一直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老师说的外部评价体系。至于原因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否则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岂不大乱?我觉得活着不能太自私,所以我除了为自己而活,我也为别人而活,至少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所以我从来没有享受过野性自由发挥的快感。不知道有多少我这样心理的人?也希望武老师能解答一下原因。
我以前就活的不自我,做什么事情都要特别的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切的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但是自己却活得很累,听说自私的人幸福感更高,为此想试试,能为自己而活真的不容易,这里武志红老师给出了一个答案,如下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建议你可以试试:列出十件自己想做而没做的事,最好是小事,然后给自己一个期限,比如一个月或三个月内,把它们完成,看看会如何。
期待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回自己,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