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子,而本人对这说法一开始也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于是大一时就疯狂的报社团,期间饱受着师兄师姐的面试摧残。最后的战况,有点惨烈,报的社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学院的学生会要了我,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深度的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大学真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经过百团大战这一役后,身上的元气虽锐减。但仍然挡不住我拓展人脉的热情,于是积极的参加一些协会活动,利用周末兼职,在一个app上认识一些同学校的人。
经过这翻折腾,还真就认识了挺多的人,那么问题来了。从大一微信通讯录的几十个微信好友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激增到差不多三百多的微信好友,我的朋友圈子就真的这样子扩大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记得看过一句话是这样子写到的:通讯录里总是有太多这样因为一面之缘而妄图成为朋友却从此没有再讲过话的人,很多的缘分都只是一时兴起罢了。而成为我微信通讯录的一小部分人,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是好友推荐或者是在某个微信群里的共同好友。
一开始觉得微信通讯录人多挺好的,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投票点赞的时候也人多力量大。日子久了过后,才渐渐地意识到了尴尬。一些从来不发朋友圈或者从来没有交集的人,有太多的人,你不想让他她们知道你生活的全部,也应付不过来,朋友圈也失去了当初发它的意义了。令我醍醐灌顶的一件事,就是当初为了参加一个活动,需要集齐100个赞才能赢得入场券。然而令我大跌眼镜的是,没有发群发才集了三十多个,大学的同班同学没有几个给我点赞,其他的好友在群发提醒后,总共才集了八十多个。
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深思,苦苦经营的朋友圈子到了关键时刻怎么连个简单的点赞都不肯帮忙,平时遇到朋友圈上朋友的求投票或者点赞我都会帮忙。怎么反过来,他她们就没有互相帮助?为此,还特地找好友出来分析了这件事,不料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从来不会用这些事情来检验我的人品。这句话,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是啊,没有必要也不必在意这些朋友圈的人,毕竟这些大多都是是你虚拟的朋友。看得见,摸不着。可能他们在你朋友圈点过一个赞或者评论过说说,可此后,在他们的记忆中不过像是浏览新闻的惯性,过了就忘了。
通过这件小事,果断的删了一些人,朋友圈也不太玩了。将这些拓展人脉的精力放在了读书上,毕竟知识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也摸得着。同时也悟出了一点小道理,世界那么大,遇到这些朋友不容易,但是到最后,还是会走着走着就散落在个自的天涯里,再无交集。
最后,分享《小王子》里的一句话:一个人想被驯服的话,那就得冒着掉眼泪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