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听了周群老师的公益直播课的回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个直播课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
《将语文教学引广阔地》,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眼前联想到我走进大自然看到的一副副春天的画面:
荒草丛里有绿色的生命在萌发,让你懂得生命的自然轮回和交替;各种花的次第开放,让你懂得生命的美丽绽放;各种叶的争相竞发,让你懂得没有一片叶子懈怠生命………所有的画面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的世界不只是文学诗句,还有生物科学,物理物候,哲学文艺,也有自然人类发展的历史……
周老师说的语文的广阔地是不是就是这样的美好画面?
我们先来看周老师的观点:
1、我们的视界决定了孩子们的世界。
2、怎么教,怎么做,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
3、教学的背后应有行为逻辑,教学设计必须讲得清学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再来看周老师在讲座中呈现的问题:
1.什么是——2.该不该(为什么)——3.能不能(可行性)——4.怎么做(可落地)
继续看周老师的阅读理念:
1、“让阅读与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2、“做幸福的读书人,享受阅读与写作的快乐。”
3、“阅读教学应立足于为国家培育未来的合格公民,总目标应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做跨领域阅读推广,乃至面向未来做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4、“要建立四个维度的精神坐标系,在坐标系里寻找单篇与整本书教学的定位。四个维度,即精神建构的坐标维度、思维品质的坐标维度、作品文体的坐标维度、教材体系的坐标维度。”
5、“阅读要‘1+X’,这个‘X’应该是从教材中生长出来的,课内外阅读要打通,不能是‘两张皮’。”
6“阅读要有‘四个打通’‘两个最大化’。‘四个打通’是:听说读写打通,课内外打通,单篇与整本书打通,不同学段前后打通;‘两个最大化’是:作品的个性最大化;找到不同作品文体特点的交集,实现共性的最大化。”
7、“老师教了一些阅读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方法。如何内化,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教学层面要关注的事。从布置阅读整本书的作业,到学生能自主阅读整本书,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8、“所谓整本书阅读,相对于课堂上发生的教与学,它是个长线的事情,需要阅读者具有全方位的素质与能力。让阅读真正发生,‘真正’是重点。要把住‘输入’和‘输出’两个端口‘输入=读+听’‘输出=写+说’。输入和输出越‘实’越好。对‘实’与否的检测,包括考试但不仅限于考试,更不等于刷题。在初中阶段,这个检测越让学生身心愉悦越好。不愉悦,谈何‘享受’呢?”
9、“阅读‘输入’的过程是长线的,要教学生能静下心来独处,只与书为伴。阅读后的‘输出’是要有质量的。从‘输入’到‘输出’,必经之路包括思考,既思考阅读所得,生成了什么,也要思考如何表达,要组织书面或口头语言。从一般写写读后感,写写赏析,到专题写作,深度表达思想,甚至追求精准的表达——这正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下面是我在听讲中零碎记录的几点有高度共鸣的部分:
一、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不能够支撑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是不是有责任?
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想想周老师的这个问话,觉得很有道理。语文是学好其他一切课程的基础,大家都知道,随着这几年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考中考在不断变革,课程标准在重建,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在改变,所有的变化都突现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生没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在学习的领域,基本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语文学科教学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学校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认识和构建、语文老师的理念和素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迫使语文老师在使命面前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开启学习成长的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阅读不只等于文学阅读
语文阅读的视角和格局不应该只拘泥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上,语文老师应该主动突破自己的边界,先学习,先阅读,走出舒适区,做更加广阔的语文专业阅读,形成自己的知识版图,走出固守一本书的思维模式,走出自己语文教学的狭小天地,走向大的语文世界。
比如,周老师个人做科普阅读的教学,她自己需要先读大量的科普书籍,围绕阅读找到和学生共同的亲近发展区,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和现实的连接点。以语文学科做主打,打通各科学习的脉络。
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为中国未来而阅读。老师的阅读格局决定学生的阅读格局,老师的视野影响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格局无疑是伟大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三、实践出真知
周老师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行动才有变的可能。
心向往之的事一定先去做,找到一个小的切入口,自己去探究尝试,就一定好于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周老师多次强调,做任何事情没有诀窍,唯一的诀窍就是学习。
老师要先读书,要有读书的习惯和能力。语文老师要进行广泛的专业阅读,找到一类书,比如新闻,比如科普,比如创新…
在读中就会发现和学生最亲近的话题,就可以很好的在自己广阔的语文背景下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比如《傅雷家书》的阅读,周老师先去思考家书是什么?再去思考家书的意义?再去选取古今中外的十五封典型家书和学生一起阅读,再去走进《傅雷家书》,再去写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写书……这样的阅读让学生在家书的世界里感受了家国情怀,感受了真情实意。
如果只把语文变化成一份份试题和固定答案,我们将不是完整合格的语文老师。愿我们能够有能力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教,也能够有能力引导学生为中国的未来而读书。
疫情后,这样的使命让我们肩负的重任更加沉重,我们的语文的确需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