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一妖狐作祟。
此妖狐竟有九尾,动其尾,则山崩落,海啸起。
木叶忍者死伤惨重。千钧一发之际,四代火影夫妇保护村子牺牲。
这一晚上,一个婴儿降世,名曰漩涡鸣人。
-01-
童年的鸣人调皮捣蛋,木叶村岩石上的火影头像,总有他一圈红、两道叉的涂鸦。动画第一集就是一群的中忍追着他跑。追到后一番教训,一些惩罚,接着他继续捣蛋。
有一个老师不一样,他叫伊鲁卡。他每次让鸣人将那些涂鸦擦洗干净后,都会请他吃一碗拉面。
因为他多少理解些鸣人。
那夜妖狐突击木叶村,伊鲁卡的父母选择去前线战斗。并非不知是飞蛾扑火,但只因可牵制片刻,少些村民的伤亡,他们毅然前往,最后在那里牺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真正的勇者。可留下的亲人,在为他们自豪后,其痛心之处又谁能知道?
伊鲁卡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亲人的关怀,也就没有人关注。
他故意让自己走独木桥是,摇摇晃晃。当同学看着他,哈哈大笑时,他转过身,没有恼怒,而是摸着头、红着脸,和他们一起笑着。
这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做一件事,这一次他是焦点。只是这一次,让看者心酸。
所以他理解鸣人。许多老师只看到他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带来不少麻烦。可伊鲁卡知道,鸣人,只是想让别人多看他一眼。
-02-
鸣人本以为人们冷漠待他,是无意为之,是大家太忙了顾不上他。他想自己这样捣蛋,人们就会知道他的存在,对他少一点冷漠。
谁知最后只是徒增嫌弃。
因为大家远离他,并非不知道他的存在,恰恰相反,是无人不知。
那夜的妖狐,最后就封印在他的身上。他出生的那天起,人们就把他当作妖狐的容器,将它视为妖狐。
这样的孩子,谁会接近?
儿时的鸣人,坐在秋千上,看着面前成群的孩子们,一蹦一跳地牵着父母的手,欢快地回家。看着,看着,人影渐渐稀疏。最后,在夕阳昏黄的光线下,只剩鸣人一个人,低着头,摇晃着秋千。
儿时的鸣人,一次在人群中散步,期待地看着大家。大人们却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说,记得,离这个孩子远点儿。
我们并非妖狐的容器,甚至妖狐都不存在我们这里。但是童年,总也有莫名的原因,被众人冷落。
小学时,我有个前桌,家里是菜市场卖水果的。她总是低着头不说话,别人用拳头兑她,也不支声。这样就总有人使劲儿地碰它,看她何时吭声。
一天一个男孩儿,说,嘿,我看到你爸了,满脸胡子拉碴,抱着一箱橘子。我看她头低得更深,却还是不说话。
那男生没趣地和旁边人说,瞅那熊样,跟她爸一样。
一瞬间,她蹭地站起来,拿起文具盒,啪地摔到了男生的脑袋上。
男生的父母在政府工作,有头有脸。同桌的家长是爷爷来的,点头哈腰,连说抱歉。老师对这个衣着土气的老人,一脸嫌弃。
此后,没人理她。老师说,她有暴力倾向。
孩子不懂,易被人言左右,真也就没人理她。
这样的孩子,谁再去接近?
有时不理解,还不是没有换位思考,而是最初就带有成见。
-03-
三代火影曾对伊鲁卡说,当人讨厌一个人并且不认可他的存在的时候,他们看那个人的眼神也变得冷冰冰的。
在那种冷冰冰眼神下的感觉,伊鲁卡知道,鸣人也知道。
一次鸣人遭人利用,骗他去偷卷轴。在寻找鸣人的路上,伊鲁卡因护着鸣人而负伤。当他奄奄一息地靠在树上,听到敌人说鸣人是妖狐时,他对那人说:
“那家伙是我所认可的优秀的学生,他很努力,专心一志。那家伙最清楚人们心中的痛苦,那家伙才不是什么妖狐,那家伙是木叶村的漩涡鸣人!”
躲在树后的鸣人,泪流满面。那天他被认可了,那天他有了亲人,那天他心中的爱战胜了对那些冷漠待他的人的恨。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鸣太子真的成为木叶村里,人人喜爱敬仰的第七代火影。
我们总是让一个人与人为善,熟不知,善也并非自身滋长,而是相互给予。
我们总说,一个孩子怎么就不听话,为什么不想,你到底理解他多少?
我前桌没有鸣人那么幸运,她没有遇到试着理解她、关怀她的老师。我并没有嫌弃她,但也没给她什么帮助。那时孩子的我,也不懂些什么。只是奇怪,为什么老师就那么得意那个可气的男生,为什么,她总是低头不和我说话。
初中她没有念完,早早地回了家。等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她就有了孩子。我想,她会把自己当年缺少的关怀、认可和理解,给自己的孩子吧。
如今的我,想起她,总会这样地为她祝愿,希望伤痕没有磨硬她的心肠,而是多增了分理解那些沉默的人的心声。
希望她能够在经历中,在痛苦中,成为像伊鲁卡一样的人。
-04-
孩子小,他不懂的真的还有许多。
孩子还不懂,有时别人对你的冷落,和你自身没有太多关系。沉默低头的自卑,往往带来别人更多的小声嘀咕。
孩子还不懂,恶作剧所带来的关注,别人不会喜欢。对你笑,也是看你搞笑,不是想和你在一块儿。
孩子还不懂,很多的热闹都是表象,许多的时候,孤独才是常态。
孩子不懂的还有很多,有的孩子懂事,只是他小小的年龄,过早的知道了这些。
恶作剧的孩子,是孩子;懂事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要因为他们懂事,就忘记他们也是孩子。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的一段: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
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
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错觉是短暂的,但误会是长久的。
所以,错觉是个人自由,但误会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们可能不知道,孩子们爱宴会香槟,是喜欢瓶塞离开瓶子时“砰”的一声,他们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在这里带着假笑面具。
我们可能还不知道,有时的一番教训,他们除了委屈,还有失望。
孩子需要的很简单,一些关注,一点认可而已。有些大道理,可不可以,一点点的告诉他们。
他们在长大,时间终会告诉他们真相。
哈利波特在一年级的时候,想问邓布利多,伏地魔杀死他父母的真相。
邓布利多对他说:真相,这是一种美丽而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你问我的第一件事,我就不能告诉你。今天不能,现在不能。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
总有一天,孩子会知道,知道事情不是只以高兴和不高兴来区分,知道知道人非善恶一面。知道人情世故,世间冷暖。
时间和经历终究会让他们成长,可成长的路上,我们能否像邓布利多一样,可以少知道的,就不让他们知道。该挑战的,就让让他们去行动。能够理解的就试着理解他们一下。
什么事情,什么背景,什么你怎么会这样,能不能先放下成见,试着理解之后,再对孩子说?
昨天是六一,是孩子们的狂欢节。
今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
愿我们可以像伊鲁卡一样,试一下,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