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
曾经看过许多关于教育的书,并没有留下读书笔记,这次经过比较选择了“简书”作为,记录我看书过程中,头脑闪出的点点滴滴。
前几日看见老约翰绘本馆有位妈妈,分享《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读后感,看见这本书中关于孩子摔倒后扶还是不扶观点,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经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描述的孩子,让我看到了她的孩子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本书中作者的孩子豆豆更加贴近于自家孩子。
书中提到的倾听,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自己。以往的倾听是听了“洋葱皮”,而不是“洋葱核”。倾听的原则“四有一无”:孩子有需要,父母有时间,父母有心情,倾听要有度,倾听无预设。昨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下面是我回忆的对话:
非:我不想上幼儿园
我:怎么了?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
菲:小朋友都不和我玩
我:小朋友都不和你玩(我重复了一遍)
菲:X说我骂她,可是,我没有骂她
我:你觉得你没有骂她,但是她说你骂她了
菲:X告诉老师了
我:X说你骂她了,你认为你没有骂她,X给老师告你了,老师批评你了,所以你很伤心,不想上幼儿园,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觉得我这次的倾听是听到了“洋葱核”,遗憾的是不知该怎样帮助她,我给她说:妈妈相信你没有骂人,有时候可能会被别人误解,需要妈妈帮你跟老师解释吗?她说:不用。我顺利的将她送到幼儿园。
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出去,菲用1元钱买了4个泡泡糖,决定自己留2个,给姐姐分享2个。在院子里玩时,自己吃了一个,一个给了院子里的小朋友。回到家后,看见只有2个,想跟姐姐分享1个,征求我的意见,我告诉她,这是你的东西,你自己做主决定,她自己留了1个,给姐姐了一个。我们一起读英语的时候,不小心咬到舌头,哭的时候把口香糖给吐了出来,当时情绪就来了。我想着现在就用一下倾听技巧吧。以下是对话内容:
菲:我想吃口香糖(泡泡糖)
我:你可想吃口香糖(泡泡糖),没想到掉了(我当时就扔到垃圾箱了),你很伤心!
菲:我想吃
我:那怎么办?
菲:我想吃嘛
我:哦
(菲说了好多次我想吃口香糖,我抱着她什么也没有说)
(突然我看见桌子上的“真正的口香糖”)
我:这也是口香糖,你吃这个吧
菲:这个不好吃,我喜欢吃有味道的口香糖(泡泡糖)
我:哦
菲:有了,我找姐姐要回我的口香糖
(缠着我让我要,我告诉她你得自己去要,最后自己勇敢的去要了,可是没有要回,我抱着她,没过2秒,她好像就把此事给忘了)
这次的倾听,我有耐心,没有想着帮助她解决问题,只是作为一个听众。有时没有耐心的话可能直接会说:你挺麻烦,这不还有其他的口香糖嘛或是明天给你买,你都已经吃了2个了怎么还要呀。这些话,并没有跟她达到共情,会使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会演化成哭闹、大喊大叫。以后需要多多实践倾听技巧,做到内化于心。
这样的倾听技巧同样是适用于成人之间的沟通。
书中还提到了表扬,表扬需要技巧,不是简单的,你真棒,你厉害。这样的说法,我以前就知道,每次在我表扬菲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也闪现出来这样的观点。但是自己执行起来就出现问题。以下是我们之间的对话:
菲:妈妈你说我棒不棒?
我:棒(有时敷衍,有时不知该怎么说,就简单的一个字棒)
菲:妈妈,你为什么说我棒
我:有时:你收拾的很干净,所以,很棒。有时:你做的很好(很不具体)
孩子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会特别想要听到我的表扬,她还没有能够做到自信而非她信,我也在慢慢改变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不要替她做决定,让她思考。
书中提到买玩具的情节,又一次勾起我的回忆,我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孩子的哭闹,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最近得到启发,每周星期一,我给她7元。她生活中、学习中需要的衣服、鞋子、学习用具、吃饭,这样的日常生活所需,我给她提供,其它的需要由她自己支付。这样让她学会自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体验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以前她总是说,我和她爸爸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她就不能。这次我想让她自己做主,同样也可以让她谨慎使用钱,不能看见喜欢的芭比娃娃就要买(家里已经有7-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