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介绍
Oliver Ding:Swordi创新机构的创始人。TEDtoChina 项目、新四年研究院的联合创始人。他同时担任中美多地多家创业公司及公益项目顾问。
在移动时代,桌面那套以搜索引擎为主的流量导入模式已经逐渐失效。各类不同针对细分人群的 App、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兴起,让“社群”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普遍。1 月 10 日晚 20 点到 21 点,我们请来 TEDtoChina 联合创始人 Oliver Ding 跟大家分享社群领导力这个话题。
问题一 :社群是什么
薯条小可乐:嘉宾在吗~~,社群跟群有什么区别啊,是不是拉一个群就是一个社群?可以普及下概念吗~~
OliverDing: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用英文来区分就比较好。社群/社区(community) 和群/组(group)在英文里对应两个词。不是拉一堆人在一个微信群,或者一个豆瓣小组,就算是一个社群。
社群代表着集体生活,西方人很习惯过集体生活。区分社群/社区(community) 和群/组(group),看是否有一个代表集体的共同愿景。有些群/组(group)发展久了,也会逐渐演化出共同愿景,演变为社群/社区(community)。
问题二:运营多个社群的“窍门”
淳然cr:老师,想请教下,之前你分享了一张自己关心的议题,发现数量非常的多,有不少也成为了实际的社群,在发起多个社群的同时,你如何保持自己的精力、注意力,在多个议题中间游刃有余地游走,有什么方法吗?
OliverDing:谢谢你关注我研究追踪的议题。我关注的这些议题,有些是品牌名称,的确它们已经发展为实际的社群,有些是研修议题,有些是行动工具。后面两者对于前面的社群运作有很大帮助。例如,我在运作【新工作观】微信群时,经常在群里和群友讨论我的一些研修议题,一方面活跃社群内容,一方面群友讨论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反馈,帮助我更好理解这些议题。
我关注的这些议题从内在来说,都有有机的联系,彼此互为补充。例如【联网青年】、【位置媒体】、【开放行动智慧】这三个议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联网青年》联网青年 - 混合媒体时代的青年运动--WEE-Beta 用智慧创造好玩有趣的开放学习机会
《位置媒体》位置媒体(Place Media)--WEE-Beta 用智慧创造好玩有趣的开放学习机会
《开放行动智慧》开放行动智慧
要整合这些五花八门的概念,区分好现象、角度、观点就好了。同一个现象,可以有很多个角度去解读,产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基于共同的现象又联系在一起。
维护社群的确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因此我使用的方法是【社群治理】,将发展起来的社群让社群成员来管理,自己退出社群的日常管理事务。此外,我特别提倡【开放行动智慧】,做一些行动工具,让社交媒体去传播,任何人都可以践行这些工具,我不需要维护这些社群。
类似于#和@两个符号,前者#是开放的,成员各自通过这个 #某个标签 来联结彼此。我只复杂设计和发起某个标签就好。后者 @ 则是稍微稍微封闭的,成员需要 @某个帐号 来参与,帐号背后的个人、机构对整个社群掌握高度的控制,这种控制同时也意味着精力和投入。
问题三:UGC 社区的出路
John:在国内百度贴吧、知乎等社区都运营得十分火热,你怎么看这些由 UGC 主要构成的社区,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哪里?
OliverDing:社区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为了方便讨论,我提取出三个原创启动元素:内容、品牌、工具
如果你的启动优势是源源不断的内容生产能力,那么这类社群就是类似从媒体到社区的发展路径。例如TED社群,它依靠高质量的演讲视频,以这个为初始启动元素,建立一个全球社群。
许多著名的公司或机构,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个品牌,他们会通过品牌来凝聚一批对品牌产品高度热爱的粉丝,形成一个品牌社群。建立品牌社群,需要厘清一个误区,是现有品牌,还是还有社群。如果没有在市场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很难建立一个好的品牌社群。
第三类就是楼主说的这类网络平台,本身是特别定制开发的网络平台或移动平台,有很多UGC的特征。对于这类工具如何发展为社区,我之前写了一个幻灯片《从内容到社区三圈框架》,提出了一个从内容到社群的三圈框架。
详细看这里:
https://speakerdeck.com/oliverding/cong-nei-rong-dao-she-qu-san-quan-kuang-jia
问题四:打造高效社群团队
Jack:现在我们公司也打算把社群给做起来,你觉得如何分工,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团队可以把这件事做好??
公司发展对外的社群,类似于品牌社群或机构社群。在另外一个问题中,我提到启动社群的三个元素:内容、品牌、工具。公司发展社群很多时候缺乏这三者优势。主要还是看你的关系者,围绕公司的用户、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同行、员工等等,看你想要从哪个角度入手。
去年曾回复一位专业协会的朋友咨询,讨论混合媒体时代如何建设专业协会。我的邮件目录:
- 设定愿景
- 社群规划
- 品牌规划
- 日常活动
- 内容集展
- 社交传播
专业协会的建设,其实就是社群的建设,在混合媒体时代,更加需要善用各类媒体和网络资源,服务成员,贡献社会。从上面事务来说,建设一个社群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内容、设计、管理、技术各方面都需要,这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任务。
问题五:如何活跃社群
风自在:社群运营比较头疼的是社群互动,要怎么策划高质量活动提高社群的活跃?可以举个例子吗??
OliverDing:我把社群互动区分为两种:日常活动设计和特色活动设计。一个社群依托于某个载体来存在,这些载体可以是某个行业协会,某个微信群,某个豆瓣小组,某个微博上的标签和帐号,某个网站。重要的是,载体不等同于社群。如果成员没有互动和联结,就不会有社群存在。
日常活动设计说的是你的这个社群,平时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例如,青年志公司通过线下活动品牌黄油青年会议、线上的开放青年志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社群活动,再辅助社交媒体传播,建立了一个很棒的青年社群。
又如创业社区WorkFace,起步于每周的创业者线下聚会,他们不断坚持做这个事情,最后发展出一个很棒的社群。
从微信群起步的开智社群,则是组织每周一次的开智讲座,第一季度的讲座稿甚至在准备印刷成实体书。
日常活动比不需要很多花样,设计一到两个,坚持就好了。社群建设都是日久见人心,不是短期可以奏效的。
在日常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特色活动的设计。例如一年一度的线下大会,例如一年一度的奖项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