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陈允平的九月授衣,授衣时节,惆怅田园自黄菊

诗经说,九月授衣,农历九月为什么叫授衣月,有何演变?

“授衣时节,犹未定寒燠。长空雨收云霁,湛碧秋容沐。还是鲈肥蟹美,橡栗村村熟。不堪追逐。龙山梦远,惆怅田园自黄菊。

醉中还念倦旅,触景伤心目。羞破帽、把茱萸,更忆尊前玉。愁立梧桐影下,月转回廓曲。归期将卜,西风吹雁,懒寄斜封但相嘱。”宋朝陈允平《六么令·授衣时节》


这是一首最适合慢读的诗,因为沉浑而忧伤,一个中年人的农历九月。他徘徊在九月的田园,感受他乡的晚秋清美,却倦怠没有归期的旅途,明丽与伤感俱存,是季节的秋天,也是心情的秋天。沉浑典丽,如同一杯此时经年的菊花酒。

授衣时节,犹未定寒燠。

这句话,放在当下极其应景,因为今年气候反常,该是凉爽的晚秋,依旧气温高飚,宛如盛夏,但是景色却已经是秋天的了,比如天空高远,枫树明艳。

而宋朝的陈允平居然在几百年前,也同样经历这样寒暖不分明的晚秋。

那么农历九月,为什么叫授衣时节呢?


诗经说“九月授衣”。在先秦时代,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洞察四季寒暖变化的规律,根据季节变化提前安排生产生活。九月是气温变凉的开始,这个时段,除了要收获田野的粮食,而要准备秋冬的衣裳,是女性最为忙碌的季节。

那么这个授衣,在先秦时代,并不是专门指送给你已经做好的衣裳,而是指这个月,要靠手工完成制作衣裳的全部,包括纺织,裁剪,成衣。衣裳是人类重要的保暖御寒用具,关系到生存,也关系到生存质量。

这个月,家家纺织,户户裁衣,在乡村,那是田园收获并行的热闹忙碌,所以沿袭下来九月叫作“授衣月”。而且有些纺织品不单是自己用,还要作为商品交换,作为“衣”本身就涉及到种植纺织,布匹,交换等各个重大的环节,男性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体力运输,贸易交换。衣食住行的衣,在这个月,就分外有着重要性。

社会发展之后,授衣,就是指的准备秋冬的衣裳和纺织品。


在唐朝,专门会在农历九月初,给进入官僚系统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放假。

比如韦应物有首诗写了唐朝授衣节。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韦应物《授衣还田里》

可以知道唐朝是官方给官员和工作人员假期,让他们回家或者回乡准备秋冬的衣裳用具,再回来上班。实际上也是变相让这些乡村出来的读书子弟,回家帮助庆祝秋收,调整好换季的状态,再带着秋冬的衣裳用具回来上班。非常人性化。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唐朝的成衣和纺织品商业化还不够发达,普通人出门可能没有那么洒脱,什么都可以用钱廉价买到,出门去外地时,会背上从家乡带出秋冬衣裳和被子。

唐朝李白写边关的士兵过冬天时,主要仍旧是由他们的家属制作冬衣,再由驿站转到边关,分发给他们个人。

当然韦应物没有谈授衣节他家里制作衣裳的状态,有这样一个假,他更多是描写沿途的田园景色,一片盛唐的安定富庶,山明水浅,炊烟袅袅,收获的稻谷堆在仓库里。

他休息几天,家人肯定为他准备了秋冬的衣裳,那是官服之外的日常必须。


那么到了宋朝,九月依然叫作授衣月,不过实际上的更具有仪式化的上层“授衣”,延迟到了十月,皇帝会在十月有专门的仪式,给大臣和边关将领御赐冬衣,当然这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此时的授衣,是成品。十月又是立冬,天气真正寒冷,所以十月一日,就演变为“寒衣节”。民俗中有到祖坟烧寒衣的传统,而立冬之后的衣裳,就称之为“寒衣”。

这是九月授衣,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但是在民间,九月和十月,依旧是和衣裳相关的重要时段,如果你能用一个词,将天气和人间相联系,九月授衣肯定是最洗练简洁的说法,因为这里面含着冷暖,温柔,艰辛,家园,回忆。人间的九月,不止是高秋秋色,更是和人冷暖相关,是慈母手中线,是妻子裁冬衣。

那么知道九月授衣的含义,再来慢慢看宋朝陈允平的《六么令·授衣时节》,就别有滋味。


虽然已经是裁剪衣裳或者准备寒衣的九月,已经来临,但是天气依旧还温暖甚至热,季节之感,没有那么的分明,仿佛还处在一个寒暖未定的时段,如同我淹留的心情。

一场雨后,云开雾散,湛蓝深碧的天空,一派明澈秋容啊。

此时正是他乡此地,鲈鱼螃蟹肥美的季节,登高远眺,村村橡树板栗成熟,正是他乡的丰收。

我在疲倦的客途,一人滞留在此,逢此高秋,不去做重阳节和知己朋友相聚一起的美梦,我只是惆怅,我家里的菊花,现在也正是开放的时候,它们摇曳在风里,等不回我这个他乡游子啊。

我自己在这里,伤感着疲惫的客途,这里他乡的安定秋美,只会勾起我的伤心。

在重阳节的时候,寒酸的帽子上,带着菊花,手里拿着茱萸,在醉眼朦胧时,更回忆家里的妻子。

她现在想必站在梧桐树影下,彻夜失眠,看见月亮升起又落下。

我决定早点回家,我决定像雁子一样早点回家。

我看见天空飞过的大雁,我没有书信寄给家里,也懒得寄,但是还是要对雁子说声,我要回去了。你告诉我的她吧。

这是唐朝王维九日登高的宋朝版本,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是回忆少年兄弟,但人到中年的陈允平更深厚,他是倦怠了漂泊的游子,本来还在他乡坚持着,但是再也忍受不了对故园和爱人的思念。客途秋恨之后,混得不好,也要如雁还乡。


这首词,适合慢读,因为他的心其实非常的静,静到可以感受高天深碧,他乡的成熟秋美,静到可以一次次思索自己的人生。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早期人,光这个年代,就可以知道他的一生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乱世里怎么会有安稳的未来?在南宋,他进士屡考不中,像李商隐一样沉沦在幕僚这个阶层,到处谋求未来,没有起色,这也是他词里,有着和李商隐类似的那种含蓄感伤,而进入元朝之后,他又被当作有心恢复旧朝的人,下狱。这人生的疲惫沧桑感,化作对故乡和爱人的深厚的眷恋。

他的人生确实不够幸福,但是他有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九月授衣的时节,他愿意放弃一切,像孤独的雁子一样,向着家的温暖,疲惫而坚毅地飞回。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