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最早只是一个提篮卖“陈皮梅”的小商贩,后来创建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糖果,饼干,糕点,罐头等2000多种食品。
1887年,在广东佛山一个贫困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给他取名炳成,希望他成为优秀杰出的人。
由于家里实在贫困,小炳成只读了几个月的私塾,15岁时,随远房舅舅来到上海,在竹生居宵夜馆学徒,学习烹饪、做糕点。后来与同乡的一个女子结婚。
学成后,立志干一番事业,于是改名“冠生”,冠就是第一的意思,冼冠生确实不负这个名字,他后来将冠生园做到全上海第一。
上个世纪初,上海城隍庙周围很热闹,小商小贩都在这做生意,冼冠生也看准了这个地方,他利用学徒时攒下的15块钱,在一家饭店门口摆摊卖粥和馄饨。他的“鱼生粥”和“广东馄饨”卖得火爆,每天都排长长的队。
而这自然妨碍饭店的生意,于是饭店暗地里串通官吏,取缔了冼冠生的摊位。冼冠生一气之下,在城隍庙的九曲桥附近另开张。谁知又被官吏抓住,不仅罚了20块钱,还被拘禁3天。这件事让冼冠生明白,要想做生意必须有一个固定门面。
他在十六铺的新舞台附近开了一个小吃店,来消费的大都是到剧院来看戏的,生意还不错,但是不久,两个军阀在这打仗,新舞台无奈停演,小吃店失去客源,不得不关门。
冼冠生有看报的习惯,一天他在报上看到新舞台在露香园路建好新剧场,他马上在附近租一间店面。
冼冠生头脑灵活,他见戏园里经常有卖零食,他也学着做蜜饯卖。他在医书上看到梅子具有性平敛肺,生津止渴,清凉润喉的药用,于是他就琢磨,将梅子烘干,加上薄荷蔗糖,做成蜜饯,取名“陈皮梅”,拿到新舞台试销。
新舞台是由京剧名家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创办的。每天来新舞台看戏的人川流不息。冼冠生在演出间隙吆喝叫卖“小广东陈皮梅”,有些戏迷口渴就会买几粒吃,酸而生津,唇齿留香,有时散场他们也会买点带回家。
机会总是给那些勤奋有准备的人,一天名伶薛姚卿嗓子唱哑了,戏迷送给他几粒陈皮梅,吃后很快恢复,继续上台唱。夏月珊兄弟听说后,也试吃疗效神奇。
于是三位京剧名家要求与他合伙开店,做陈皮梅,当即拿出500块。冼冠生一直想扩大生产,只是没有资金,3位梨园正是雪中送炭。冼冠生很感激:“承蒙3位梨园提携,我一定把商店经营好!”
1915年,“冠生店”开张,500块全部用于生产,购置厂房,设备,改进手工操作。生意很红火。
1918年,明星电影公司老板郑正秋也加入冠生店,冼冠生成立股份公司,执意将公司名称加上各位股东,郑正秋说:“就叫冠生园吧,园是梨园的意思。”可见冼冠生是个讲义气的人。
冠生园成立后,为选最好的梅子,冼冠生走遍了所有产梅子的地方,最后认定浙江超山梅子核小肉厚,还在超山置办冠生园梅林场,建立制梅厂。
薛姚卿还说服自己儿子薛寿龄来冠生园帮忙,薛寿龄为人宽厚谦和,善于理财,与社会名流金融界都有交往。薛寿龄的加入,冼冠生如虎添翼。
短短几年间,冠生园建了15个工厂门店,员工1000多人。冼冠生上午去生产单位和商店门市部检查质量,下午在公司办公,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在经营过程中,他总结出三本理念:本心,本领,本钱。最重要的是本心,他教育员工,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店员要面带微笑,绝不做一锤子买卖。
冠生园之所以迅速做大,除了产品好,质量过硬,还得益于宣传。冼冠生是个宣传天才,他的宣传覆盖了所有报刊、路牌、电车、铁路沿线的民房墙壁。流动运货大卡车,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宣传图片。还在进出口轮船必经口岸,制作6层楼高大铁牌子,上面缀着“冠生园陈皮梅”6个鲜红大字,甚是霸气。
1932年,冼冠生在漕河泾建立新厂,屋顶安装6米高霓虹灯,晚上灯光闪烁,是当时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时冼冠生就懂得明星效应,1934年,他请当红影星蝴蝶做代言,照片挂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
就在冠生园蒸蒸日上时,淞沪会战开始,冼冠生加紧生产,以最快的速度生产5大卡车食品,送到前线慰问将士。3个月后,上海沦陷,冠生园很多工厂和门店被日寇洗劫一空。
冼冠生不得不将工厂迁往内地,冼冠生亲自前往武汉建食品厂,可是不久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他又迁往湖南桃源山区,用当地的牛和黄豆做罐头,饼干之类的食品,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抗战胜利后,冠生园除在上海开37家工厂商店外,在全国各地还有几十家。这也是冠生园鼎盛时期。
全国解放后,冠生园总部设在上海,由于消费对象发生变化,冠生园做出一系列改革,生产大众化食品,同时将销售渠道转化成供销社。
1952年,受运动的影响,冼冠生被要求交代“五毒”罪行,天生倔强的他不甘受辱,从冠生园楼顶一跃而下。一位商业奇才就这样陨落了,享年64岁。
1953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各地冠生园公司由当地有关部门整合,从私有企业变成国有企业。除了名字,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后来有的地方冠生园公司,或合资或转型,但是上海冠生园公司保存下来。旗下有“冠生园”和“大白兔”两个驰名商标,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