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说日本中小学有超过12万学生,因为校园欺凌而长期不上学。节目里有一些校园欺凌当事人所发表的感想,主流方向就是求理解、求认同、求不苛责。
这时我发现一件很诡异的事,这些欺凌事件的当事人或家属把应对欺凌这件事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应对第三方的反应上。
当你在生活中受挫,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却被这个问题完虐的时候,需要想的难道不是“如何解决”、“问题在哪”、“怎样应对”之类的事情,而是旁人的目光嘛?
有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欺凌事件,小孩子的残忍简单而直接,更有很多没有被欺负过的孩子,其实扮演过欺负人的角色,而他们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自知。
欺凌事件中最惨的肯定是被欺负的一方,造成他被欺凌的状况肯定是有某些原因,但是在类似禽兽遵循本能的小孩子当中,没必要去挖掘这种原因,只需要找到应对方法就可以。
有一些小孩一直被欺负直到客观条件改变导致欺凌无法继续,而有一些小孩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被欺负的状态。这个其实很好解释,就用自然界最基本的弱肉强食来对号入座即可。
在自然界,捕食者捕猎的时候,并不是所有食物链下端的生物都会被作为捕猎对象,它们通常会寻找落单的、体力不支的、幼小的、衰老的这类,这类容易被当作猎物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上去是个软柿子好像比较容易捏。这一点在连环恶性犯罪比如连环杀手等选择猎物时也通用,人类虽然进化出了高一层的文明建筑,但仍然是基于一个弱肉强食的地基。
所以小孩子想要摆脱软柿子角色,就要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强硬。久而久之,施虐者会觉得自讨没趣或者觉得这个软柿子太难嚼而放弃对这个孩子的欺负。这种强硬,在小学阶段,可以体现为肢体或语言反抗,在中学阶段逐渐加入智斗成分,可以借助大人的力量、体制的力量甚至法律的力量来进行反抗。
然而,一般的小孩子都无法做到奋起反抗,不断的反抗,直到对方厌倦。能做到的小孩,也许可以被称为“偏执狂”,比如,拿破仑。更多的小孩子,会退缩,会回避,会尽量躲在安全的地方,会希望别人能够给自己以温柔,但是,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温柔的,别人温柔待你,也许只是替你抵挡住了残酷带来的伤害而已。真相也许很残酷,面对真相也许会让你遍体鳞伤,但是这种伤害的恢复期却比谎言蜜罐带来的伤害的恢复期要短得多。
题图是日本的一部漫画,里面的老师对被欺凌的学生给出的建议的核心就是:反抗。不是老师替你去批评他们,不是家长替你去收拾他们,而是你自己去面对。也许会反抗失败,但是总好过没有反抗意识。人活一世需要反抗的东西太多,校园恶霸和以后人生路上需要反抗的妖魔鬼怪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这一步早晚都要迈出。
比起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欺凌的孩子,懂得反抗的“偏执狂”们,显然是带着特有的基因特征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可能会思考世界的规则、思考是非对错、思考前因后果,他们可能三观不成熟甚至是扭曲的,但是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是能够赢得赞许的事情。
世界就像一部精密仪器,各种部件严丝合缝地运转着。而偏执狂们的出现,就好像是破坏这个仪器的程序、铁锈、零件、工具一样,将原有的规则打破,同时也就推动了重组。看似像是“破坏——重组”形成的循环,其实是螺旋上升的状态,也正是我们的世界发展的轨迹。
这是一个被偏执狂推动的世界。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做正确的事,也有更多的孩子不再被欺负。
另,问过两位著名的校园欺凌头目:为什么要欺负那些人?
A回答:我觉得他喜欢被我欺负。
B回答:我没有欺负他啊,我们一直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