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
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
这本书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观点:
“运营是有光的,运营做好了,往往既能打动你的用户,反过来又能让你自己的代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这个观点来看,黄有璨老师应该也是个感性之人。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催生出了大量的互联网运营岗位,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给这个岗位真正去下一个定义——运营是什么?其实说到运营,往往离不开产品,在这本书里,是这么阐释的: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要决定运营的思路,反过来,有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所以,在基于产品和运营关系上的理解后,你对书里运营的定义也会理解得更好。
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可以相对最大化。因为运营是根据产品形态来决定的手段和方式,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运营岗位,比如: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其他比较特别的互联网运营岗位就不一一赘述啦。
现在进入我对这本书的心动点部分:
一个优秀运营需要具备的是2个意识 ,3个底层工作法,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2个意识——目标导向意识和效率意识
1.目标导向意识
本身我也是一个目标导向较强的人,但是在看到这个章节的时候,联想到前段时间的工作状态也是啪啪打脸,一个做运营的人,怎么摆脱做螺丝钉,价值感很低的的命运呢?
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2个小时内撩50+用户,每个用户了解2分钟后开撩,5分钟之内给出一个结果——解决了还是解决中,如果是解决中,怎么样才能让用户更快速更愉悦地进行到下一步。并且把“客服”看做整个个用户体验链条上的一部分,甚至是整个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做法的逻辑下,你甚至可以把一周内接收到的客服信息做一个分类,把高频出现的问题反馈到产品端,这就是之前说的——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2.效率意识
这一点我是躺枪无数遍的,一个运营怎么样才能跳脱出“打杂,整天无所事事,好像这个做了一点,那个也做了一点”的情况呢?”这时候你脑海中需要有一根弦,这周我产出了什么东西?这就是投入产出比,你投入了时间精力,必定要有个结果支撑才会让整个工作流程更加饱满。
你可以不断问自己一些问题来检视自己的工作,比如我过去这周都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是有产出的,哪些事情产出不够,哪些事情产出效率尤其高,值得我花更多时间投入,哪些事情产出不够明显,我可能可以完全忽略它?
目标感可以让我们在做事之前更有针对性,而投入产出意识可以让我们在做复盘的时候更加有根据的去对工作方法和方式做出改善。
3个底层工作法——学习力,用户洞察和思维表达
1.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黄老师有个习惯,但凡在他朋友圈,微信群等地方看到有超过3个人都在提一个他之前从阿里没听过的概念,他会专门抽出30-50分钟的时间去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从这个习惯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运营人在时事热点和时代趋势前应该有的态度。首先你得有一颗好奇心和不批判,对新鲜事去保持开放 中立的态度,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三观去提前下定义。2.黄老师说的3个人我更倾向与这样理解:运营所做的就是和用户息息相关,所以你得需要关注你的用户现在在关注什么?3.学习力:对一个新概念,花30-50分钟搞懂,这也是一门技术活,信息搜集整理转化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办到。
2.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这部分我想重点讲一下,这本书里在用户这部分提到的比例有点多,这里放上黄老师关于用户这部分的信仰:
1.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2.最好在用户面前找到一种“不卑不亢”的感觉
3.只有你接受了你的产品,才能推荐给你的用户
4.要基于‘触动’的逻辑来与用户做朋友,而不是“推动'的逻辑
从这些信仰中,可以看出用户意识在黄老师这里的占比,他甚至为了更贴切用户,曾经一年的时间里,做和用户一模一样的事情,听课,做读书笔记,做思维导图,甚至参加线下论坛,分享会,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学习控,成为了产品笔下画的用户画像最真实的模样,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黄有璨老师对于产品方向和调性的把握决策都异常准确,因为他就是用户本身啊,他喜欢什么,用户就喜欢什么。
他认为,我们应该抱着一颗”是可以和用户做朋友的”心来做事,让我联想到身边的太阳神@林芮伊Rae,她在社群中一直是太阳一般温暖的人,每个人和她关系都特别好,也有很多喜欢她的人,从一次朋友吃饭中,我知道了她更多的做事风格,朋友说到,她每次做活动,都会照顾到每个人,甚至记得活动中的每一个志愿者的名字,在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也会照顾到大家是第一次接触,害怕冷场,所以会去搞热气氛,让大家更加熟悉彼此。也许你会说这可能是工作职责,但是这个朋友说到,她原本是人群中的小透明,太阳神有一次在公共场合很真诚和她说,我一直在关注你,从一开始的羞涩内向,到现在敢于发声。也就是那一次,她开始正式成为太阳神的一号小粉丝~
而这也让我想到@阿秋kendra经常说的一句话——人心都是敏感的。这句话贯穿了我目前为止的社群运营史,这句话我听了很多遍,也实行了很多次,但是真正的去理解它还是有一点难度。
“人心都是敏感的”这句话的第一个字是人,你真的有把你的用户当做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吗?你真的有把你的下一层工作伙伴当做人去对待吗?还是你完成指标的工具?做好运营,首先要懂人,用什么来懂?
用心。用我们人类这颗共有的器官来理解对方。
有个朋友是做设计的,平时也画画,他画的动漫人物真的超级像,让我这个手残星人羡慕不已,当我问他是否有专业学习绘画的经历时,他回答到:“没有学过,你用心去画,自然就画得像,做事,你用心去做,就自然做得好。” 妈妈说,我是一个无心的人,所以我也在反思自己,怎么样去用“心”。用心去洞察用户,真正的想他所想,急他所急,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就怎么对待你的用户吧。
3.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为什么运营需要表达能力呢?在运营工作中,你总是会遇到大量需要跟用户去进行沟通,进而说服他接受你的某个立场,观点的场景。
这里黄有璨老师给出了两个原则:
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流程化 精细化 杠杆化 生态化
1.流程化思维-先有流程,再有解决方案
这个运营思维是我目前最为急需的,一个问题交到你手上,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给出解决方案的,而是要回归流程,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在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一定遵循以下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有助于我们最终期望达到的结果。
流程化思维其实也可以用到拆解任务这个步骤,把围绕着一个大目标的所有工作都拆分到极致,极具体,拆解任务=流程化+精细化。
举个例子:双十一快到了,一个电商老板需要做一个大促活动来把销售额提升5倍。那么拿到这个任务,我们可以怎么拆借呢?梳理一下,销售额这个指标主要会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销售额=活动流量*付费率*客单价
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着每一个因素的相应提高来达到销售额这个总指标的提高。
2.精细化思维
很多人说,运营是打杂的,是的,运营做的事情一般是大量的琐碎事务和细节处理,但是一个优秀的运营擅长把这些琐碎的事务连点成线,最后堆砌出来一个神奇的产品。
何为精细化,就是拆解任务精细到极致和执行任务到极致,所以,运营也是一个特别考验执行力的岗位,虽然运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法,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办公软件把工作的SOP(标准工作步骤)做好。
3.杠杆化思维
杠杆 相信大家不陌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好的运营,是有层次感的。你总是需要先做好某件核心事件才能够以这个为支点撬动更多的事情发生。比如,黄有璨老师的支点就是他的写作,对,我也要开始写作了。
所以,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围绕着这个结果,哪些环节可以成为我的支点呢?
4.生态化思维
每一个小小的群都是一个小生态,我们的大自然就是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大家和谐共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所以运营需要先有个生态的概念。
想一想,每个群里是不是都会存在这样类似的生态呢?少量的人扮演者核心或者生产者服务者的角色,在群里发起话题,给大家提供帮助,而更多的人则是一个纯碎的消费者的角色,默默潜水不说话,这样的一个价值供给关系,也就形成了一个小生态。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明确这个逻辑关系和模型,就可以在早期给与活跃用户更多地发展空间,让他源源不断的供给到这个小生态中,直至它成型,稳定,实现自运转。
好啦,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运营小白,这个本书里的价值观和部分可操作的理论方法对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看书的过程中也感受着黄有璨老师作为一名运营老司机的诚意,特别的,我感受到他对运营的热爱,因为他不止一次在书里提到这一点: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身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运营是有光的,运营做好了,往往既能打动你的用户,反过来又能让你自己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本身也很享受那种在线上带着一群人玩得不亦乐乎的感觉。
是的,唯有热爱,能敌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