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湾苏明进写的《希望教师——交给孩子一生最爱的36种能力》,发现这本书对当下的孩子来说,真的不亏为一本“及时雨”式的好书。
书中提到的能力,正式我们当下社会人们生活日益富有生活条件下 的独生子女所缺乏的,如“懂得感恩”、“拥有同理心”、“学会解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尊重生命”、“学会与人沟通”、“培养阅读习惯”、“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或老师”……
下午,学生刚结束第一天的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延时课上,考试后的兴奋似乎还意犹未尽,很难停下来。在两个班,我重点讲了关于《星空》月刊的稿件问题,但是,我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学生在下面讲话的讲话,吵闹的吵闹,各搞各的,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安静地回归到真正的课堂上来。于是,我讲起来相互尊重这个话题,但似乎学生还很有情绪,有点针尖对针芒一样是的,让我很是苦恼。这个问题 ,我不止一次看到,每次课堂上,尤其是在女老师的课堂上,那个上课的样子,真的很让人无语,如今的学生,竟然在课堂上还学会了察言观色看菜下饭这门活儿,不能不说他们不聪明。然而,连最基本的上课的规则意识都没有,在退一步来说,连做人最基本的道理相互尊重的意识都没有,又何以谈学习呢?其实,我一向来就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如今的学生,正式做人失去了基准,所以,做学问完全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做学问是要以做人为前提的,比如做学问的诚实与扎实,就是做人做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一点,求学就完全被架空了。你如果到学校看看学生的课堂,就不难发现,又的学生完全没有最基本的求学的基本品质,求学不是纸上谈兵缘木求鱼吗?以前我也常讲,这个问题即孩子的行为习惯,本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是在入学后,就延续后移到了学校自然而然地了教育问题。当然,所有教育问题,对于人而言,没有完全孤立的,本就是前后延续相互传承的。
从我刚才描述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可以看出当下孩子的很多问题的存在,除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老师与其他同学外,还有课堂的规则意识,还有“懂得感恩”即对老师课堂教学的付出的感恩之心,还有就是“拥有同理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被影响就要做到首先不影响他人,以及最为重要的是“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或老师”这是一个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心问题,这些都是当下的孩子所纪委缺乏的。
谈到读书或学习这个问题,有人首先或说“时代不同了”,确实,这一点不得不肯定。但是,无论是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变迁,我觉得有的个人品质是不应该变化或缺乏的。比如学习、尊重、感恩、同理心等等,这是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所不能缺乏的,否则,你的人生将是不健全也不会是幸福的。相信,这些是不应该时过境迁的才对,否则,人们将逝去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这不是关系某个人某个家庭的健康与幸福,那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良性循环。
写到这里,我有想到了书中提到的“培养阅读习惯”这个能力。这也是我作为语文老师一直在进行的,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阅读能力培养之艰,既是大的社会环境比如电子产品尤其是游戏对孩子们的毒害至深,相信这一点,大家早已深有感触了。一个孩子如果在真正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之前先接触电子产品尤其是游戏,那要培养阅读习惯即爱上读书的可能性就比较渺小了;相反,如果在孩子已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把阅读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再接触电子产品,可能不能中毒如此之深。这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而我觉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较难以去爱上阅读,就是生活中“鱼目混珠”式的诱惑太多,他们在很小的年龄,本就没有心理定力的时候,就接触了电子产品尤其是游戏。这个我们成年人心里最清楚,因为成年人尚且做不到不被诱惑失去定性,何况那么小的孩子呢?而我前面提到的,一个人先有了稳定的阅读兴趣或者已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这就说明阅读这种最需要精神与心理能量的方式,经过日久天长的坚持在一个人的精神力中稳定下来了,这就是定力。事实上,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是偏向于精神力而弱化物质力的,也即比较注重精神生活而相对于忽略世俗生活的。这样的人可能在社会中经常处于边缘地段,甚至有意保持与主流的距离。
我一直以为,文明社会中的人的属性是以精神性为主的,而这种精神文明属性最主要是靠阅读来不断塑造的,而当下的中国社会中,这样真正阅读的人们现状如何呢?我们目之所及,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用不着所谓的主业人士对世界各国阅读指数的比对。
于是,于是,我想说的是,当下社会甚嚣尘上乃至浮躁浮华的社会,这是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的事实;而要“书香家庭”到“书香校园”再到“书香社会”的过过渡,又不得不说必须“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