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小马儿 图片/网络精选
最近几日,连看两遍银河补习班,第一遍拼命点赞,第二遍又有点想摇头。
这就好像是网络上的评论一样,有人热血沸腾,惊呼这片至少要9分以上,某站一定是水军故意打低分。而有的人,则感慨这个爸爸真是好爸爸,但剧情不太真实。
而我就是那个看第一遍热血沸腾,甚至眼泪纵横第二遍开始平静挑刺的网友本尊。
记得第一遍看,没有太多期待心,只想这是新上的影片,可以放松看看。
影片开头,是宇航员马飞和同事一起在即将升空的新闻发布会上,怔怔看着台下空着的椅子,那里本该是他的家人来为他送行。
一旁的同事正在和家人说话,而他只有一个人。为什么?宇航员升空,对国家都是很重要的事,对他的家来说更是一件大事,为什么他的父母没有来呢?
镜头一转,只见马飞小时候的场景,由邓超扮演的爸爸,正在专心在足球上画些什么,好像是一个漂亮的地球。
他在为儿子画一个地球做生日礼物,而那一天是他设计的大桥即将通车的日子。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代表着他无上荣耀的桥在儿子面前坍塌了。
这个桥是真实的,也是我们的意象。在我们的人生中,无处不有这样看似很辉煌的大桥,看着光辉耀眼,前程似锦。忽然桥塌了,命运不可预测发生转折。
爸爸锒铛入狱。马飞从荣耀到被同学们欺负,成为坏学生。蝴蝶效应,一件事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七年后,当马飞要被学校开除,爸爸回来了。那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人。
爸爸向教导主任发誓会让马飞获得年级前十的好成绩,这样相信儿子的爸爸让人热血沸腾。
有多少人希望自己拥有这样无条件相信自己的爸爸呢?
马飞和爸爸一起生活了,爸爸说,人生就像是射箭,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好好拉弓。而那个目标就是梦想,考上大学是通往梦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马飞从爸爸的目光中相信自己是最聪明的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有周星驰的长江七号,落寞父亲努力带好这个好像儿时自己的孩子。还像幸福来敲门,艰难时期,爸爸带着儿子到处求职,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他依然和儿子一起挣扎,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最后终于做到!
其实,这些电影讲述的都是父亲和儿子关系,当中有一种信任和质疑直到最后的相守。有一种说法,自古以来,儿子都在爱爸爸,又在对抗爸爸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这和人类心理发展有关,西方文化中还有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弑父情结。
马飞爱爸爸,因为爸爸爱他鼓励他,信任他。但他也恨爸爸,因为爸爸是罪犯,他才在学校里总是被欺负和辱骂。他很多年都没有爸爸在身边。
马飞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说你是罪人是坏人?你找不到工作,你真的是坏人么?爸爸说,爸爸相信你不是坏学生,你很优秀,你相信爸爸是坏人么?马飞第一次想,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他跟着爸爸去大自然去看航空展,去了解真实的生活。
他怨恨爸爸为什么不陪伴他,他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他和爸爸一起从航空展回来的路上,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一个人在水里,他坚持不下去了,他一定有怨气,爸爸把他带出来遇见这样的事情。可是爸爸拼命喊,让他一定要想办法自救。终于他从浮木板上获救了。他一边怨爸爸,一边又爱爸爸。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当他开始独立,要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大多带着质疑,最直接面对的就是父亲和母亲。于是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带着问题对抗权威。而当这个权威,像是朋友帮助他找到内心真实的思想一起成长变化,他可能会很快去掉外在的硬壳,因为他不用挑战权威就有话语权,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有人又说这部电影像中国版的三傻大闹好莱坞。其实那一部主要讲述教育大环境,而这一部则更像是探讨家庭教育遇见学校教育。更多表现父子相处。
马飞度过了他人生中的重要一年,在高考的作文中,他写到了自己未来的梦想。他终于成为飞行员,甚至被选拔成为宇航员,最终实现梦想。马飞一路走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而爸爸,却开始回避见他,因为为当初大桥事件申诉尚未完成,担心影响儿子的前程。儿子在唯一一次见他的时候劝他放弃申诉。他似乎觉得自己心里的桥塌了,他教他梦想,教他独立思考,却没有让他更懂得爱和付出。他也是用这种方式在保护孩子。
这个转折有些意想不到,儿子为了自己的前程劝爸爸放弃他心目中最重要的恢复名誉这件事。他并没有真正理解父亲。他带着内疚登上宇宙飞船,他很想对爸爸说,爸爸你的教育没有失败。
整部电影的父亲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大桥坍塌,勇敢承担,发现问题敢于信念去申诉,引导儿子独立思考,找到梦想,拥有自己判断力。真正相信自己。哪怕儿子伤了他的心,最终还是去迎接他回到地球。
这个爸爸敢于和学校的主任探讨教育问题,有坚定说出孩子该如何热爱学习,也有巧妙表达希望学校能够听到孩子作文中的思想。
他可以带着孩子去大自然去航空展,去寻找自己内心独特的声音和梦想。一路走来,这样的爸爸应该是马飞一生最大的幸运,也是让我们频频点头,渴望拥有这样爸爸的理由。电影中父亲和教导主任的多次对阵也堪称过瘾,实在够爽。
第二遍看,又为什么会想要摇头呢?
这是一个会让人热血沸腾的父亲,然而他也确实没有教会孩子回报父母爱和付出,他和学校的争取甚至对抗,像是唐吉坷德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真正实现。学校的教导主任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代表,又似乎脸谱化。于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探讨,成为一个相对单一的教育思想的表达和坚持。
我们渴望这样的教育,更希望看到两者有冲突有合作,有大环境下的积极进取。而不是拼尽全力的对抗。
第一遍真的会被那样坚定的父亲深感动,为这样的教育理念而思考。
第二遍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教育理念多通过儿子的回忆或者父亲的表达去言语叙述,有些教条。在电影中有三个大事件,几乎都是百年一遇的。亚运会举办,洪水暴发,宇宙飞船升空。三个大事件,都服务于父子之情,家庭教育中,似乎显得有点刻意,不够自然。想说的太多,有父子关系学校教育,独立思考爱的教育,还有梦想,以及亲情和解等。最后不容易聚焦表现一个相对深刻的思想内核和层次更鲜明的艺术表达。
第一遍看剧情,重要的是看理想主义和感性,第二遍看细节,更在意理性的现实和表达吧。
再看看电影主创人员是是不是带有他们自身的情结呢?
我们了解到邓超的父亲,早在八年前已经去世,2018年他还会希望父亲的电话有人能接。
曾经的邓超有强烈的叛逆期,唱歌跳舞就是不好好读书考试,甚至还离家出走去迪斯科舞厅赚钱养活自己。直到有一天,父母带着户口本花半个月时间站在他面前,他忽然就不想再离开满脸沧桑的父母了, 他想好好为将来努力一把,也为父母考虑一下。
考上戏剧学院,马不停蹄拍戏,给家人买大房子,希望他们过的更好。然而忙碌中,他接到妈妈的电话,爸爸得了尿毒症长期卧床治疗。那些年,邓超拍戏和照顾父亲,从曾经水火不容到后来彼此珍惜短暂的好好相处的时光。
也许是因为曾经和父亲强烈的对抗过,又真诚想念过再也没有办法追回的父子相处时光,。让邓超早在几年前就想拍一部父子相处的电影。
而这次作为导演和主演的他,终于随了自己的心愿,塑造了一个他心中最渴望的父亲,或者说他记忆中很棒的父亲。也可能因为情结太深,让剧情显得量大,情满,过于完美的父亲和不太懂事的儿子,也许有他自己的影子。
而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另一个导演俞白眉的作品,父子形象不能说都是邓超自己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可能吧。
我们对这部影片点头,因为这样理解相信儿子,还激发儿子和自己一样坚持自我,勇敢追梦的父亲实在让人向往,我们摇头,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父亲是完美的,尤其是在大环境下,父亲坚持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并不容易。我们为人子女同样不完美,如何苛求父母呢。但不管怎样,这样让我们点头又摇头的一部电影,让我们对教育,亲情有了新的思考,就是电影的最大价值吧。
我们还可能因为这部电影,想起了自己和父亲,曾经一起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像片中所说,爸爸是第一次做爸爸,儿子也是第一次做儿子的,最终父亲和儿子会彼此理解,只是希望不要太晚。
知行合一
做生活的创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