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解说词
【纪念园前门广场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这里是石首市桃花山镇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大家看到东面的那座险峻山峰叫鹿角头,西面碧波荡漾的湖泊叫三菱湖,我们所在的这个小山岗俗名虎脚爪。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军队伍常常在此宿营、扩红和练兵的场所。大门上方的园名是原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题写的。这是一座集纪念、瞻仰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烈士纪念园,也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门入口处】
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始建于1984年。2007年由桃花山镇委镇政府扩建。全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广场、展览厅、纪念碑、浮雕墙、游廊、将帅陵、碑林等。
【红军树前】
大家看到的这三棵形若巨伞的大树就是闻名中外的桃花山红军树。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二军团南征,驻军调关。一天,贺龙在区委书记邓伯勋的陪同下,来到桃花山虎脚爪检查扩红工作。此时,赤卫队员正在这里进行集中训练。山岗上红旗招展,口号声声,贺龙感到十分满意。随即,他信步走到山岗上一排浓荫遮天的黄芯树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高兴地说:“这几棵树也是革命的功臣啊!我们在树上刻写过宣传标语,在树下宿过营,现在又在这里扩红练兵,我看就叫它们‘红军树’吧!”于是,“红军树”一名就在湘鄂西苏区传开了。桃花山红军树原有7棵,现仅存3棵。树龄最长者400余年,树高约30米,树干需两人合围,树上还有当年刻写“打土豪,分田地”等宣传标语的遗痕。
红军树,是石首苏区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1927年12月,石首工农革命军负责人李恒久、屈阳春率领300多名暴动队员从九佛岗出发,北上攻打塔市驿。途经此地时,暴动队员刘道民、杨老六等人在黄芯树上刮掉树皮,刷写了“打土豪、分田地”等宣传标语。这是桃花山区首次出现革命标语。
1928年3月,湘鄂西特委负责人周逸群来到桃花山,选定黄芯树为聚会地点,建立了以傅朝政任书记的桃花山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
1930年1月29日(农历除夕),中共石首县委组织东山(桃花山又名东山)区赤卫队员400余人,在区委书记邓伯勋的率领下,配合由段玉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第二纵队攻打华容县城。当晚,队伍从五马口、章华港一带出发,在经过虎脚爪地段时,赤卫队员用石灰、油漆等在黄芯树上又刷写了多幅革命标语,其中有“打倒蒋介石!”“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等口号。为了扩大宣传影响,邓伯勋又指令赤卫队员在桃花山到华容县城的沿途刷写了数以百计的革命标语。
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国民党重兵多次“围剿”桃花山苏区。在“血洗东山,见树砍三刀”的叫嚣下,国民党清乡队、还乡团疯狂屠杀老区人民,并销毁一切革命物证和痕迹。智慧而坚强的石首苏区人民用泥灰将“红军树”上的标语抹平,再用刀雕刻出树皮的裂纹,使敌人真假难辨,这才拯救了红军树。
1975年9月10日,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受父亲之托专程到石首看望老区人民。他们瞻仰红军树烈士陵园,为李兆龙、屈阳春、李恒久等先烈敬献鲜花,并寻访当时尚存人世的革命老人,实现了贺龙元帅的临终愿望。
2007年8月,桃花山镇人民政府筹资700多万元,在原址重建烈士陵园。其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和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少将关心支持下,香港银基国际集团捐资100万元。2008年4月,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全面竣工。
2009年10月10日,湖北省民政厅公布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正式将桃花山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命名为桃花山烈士陵园,并确定为全省重点保护单位。每逢清明时节,省内外中小学生和各界干部群众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纷纷向纪念碑和将帅陵敬献鲜花和花篮,凭吊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迄今,桃花山烈士陵园每年接待的游客逾百万人次。
【展览馆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纪念园展览馆。展览馆门前的这对石狮和石马是明弘治年间的文物,其中这对石狮是弘治皇帝赐给工部侍郎刘思贤的。刘思贤,桃花山镇鹿角头村人。他聪敏过人,为官清正廉明。有一年,他回乡祭祖,皇帝便赐给他石狮一对,以示褒奖。红军树建园后,刘氏后裔便把它们赠送给了纪念园。
【馆内部分专题介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个展览馆分为楼上和楼下两层,用五个部分比较全面展示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石首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
大家看到的第一部分,标题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展示的是石首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大革命运动的历史。在大革命时期,石首的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是湖北省农民运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25年5月,荆州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石首县新厂小组成立,佘巨源为小组长,小组有党员5名,隶属中共武汉地方执委。张国增是荆州境内发展的第一名中共党员。这是中国共产党新厂小组成立纪念碑。
1927年2月,李良耀主持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石首县部委员会。自此,石首地区的中共组织有了统一领导核心。这是农协会员臂章和使用过的梭镖。
1927年4月27日,李良耀在县城关帝庙主持召开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公开对土豪劣绅进行审判。大会宣判袁生彪等8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的死刑,并由农民自卫军立即执行。
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接着又发生“马日事变”。四川军阀杨森率兵进入石首,石首的工农革命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大革命失败。
大家看到的第二部分,标题是“武装暴动,气壮山河”,展示的是石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画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首是湘鄂西苏区早中期的中心区域,调关是湘鄂西苏区的首府,形成了以调弦口为中心的纵横千余里的赤色区域。
1927年8月,李良耀在小河口董家台主持召开中共石首县部委扩大会议。中共石首县委决定以吴先洲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为主体,改编成农民革命军,用革命武装对抗反革命武装。这是会议遗址。
1927年10月,李兆龙在小河口召开石首、监利、江陵、公安、南县、华容、安乡七县党的负责人联系会议,建立石首中心县委。李兆龙任石首中心县委书记。这是中心县委机关遗址。
1928年2月初,周逸群、贺龙一行来到桃花山参加由石首中心县委在陡岭子召开的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动员会。在周逸群、贺龙的指导下,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如火如荼,取得了重大胜利。
1928年11月,中共石首县委决定加强武装斗争,夺取团防枪支,重建革命武装,成立夺枪小组。夺枪小组先后更名为石首暴动队和石首游击队,后来成为鄂西游击大队、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的主力。
著名的小河口伏击战发生在1929年11月,石首军民一共打死打伤团防队300余人,俘虏100余人,缴获各类武器400余件,弹药无数,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新中国成立后,小河口伏击战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用沙盘展示。
1929年6月,鄂西特委机关在宜昌遭到破坏,周逸群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来石首活动。9月,中共中央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共产党鄂西特委,周逸群为书记,特委机关设于根据地巩固的石首袁家铺。1930年4月,特委机关从袁家铺迁至调关。至此,袁家铺——调关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首府。
1929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鄂西革命斗争的形势,派孙一中、许光达(建国后授大将军衔)到鄂西地区参与组建红军。12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正式成立。段德昌任师长,下辖三个纵队,共有指战员五六千人。
1930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原石首游击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鄂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至此,石首横沟市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的发祥地。
1930年4月中旬,鄂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调关黄陵庙召开,来自石首、华容、江陵、监利、沔阳、潜江六县的50余工农兵贫民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宣布成立鄂西苏维埃六县政府,选举周逸群、万涛、彭之玉、屈阳春、戴补天等人组成联县政府主席团,周逸群任主席团主席。联县政府机关设调关。这次会议标志着湘鄂西苏区正式形成。
1930年10月中旬,红二军团在邓中夏、贺龙的率领下到达石首,并将总部设于调关,为南征进行扩军和战前准备,石首青年踊跃参军,随队南征。10月21日,贺龙在石首杨河剅举行南征誓师大会,红二军、红六军全体将士和石首数千名赤卫队员参加大会。会场上旌旗林立,刀枪耀眼,战士们军容整肃,士气昂扬,贺龙作战前动员。全体将士高唱工农革命军军歌,在嘹亮的进军号角声中,迈着雄壮刚键的步伐,浩浩荡荡开赴前线。
1930年11月,建立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简称焦山河军校),校址设在石首焦山河,12月10日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校长刘鸣先,政委胡光霞,教育长胡慎己,学校有军事、政治教官30余人。
1930年11月中旬,红六军军长段德昌率20余人的手枪队护送南征的红二军团部分伤员回到石首,一些在杨林寺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红军战士也陆续回到石首。湘鄂西特委将这些人员整编成中国工农红军新六军,段德昌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全军有1000余人枪。新六军是苏区一、二次反“围剿”的主力。
大家看到的第三部分,标题是“全民抗战,如火如荼”,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石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的历史画面。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以石首为中心、地跨湘鄂两省的石公华抗日民主根据地,完成了新四军第五师对武汉日军的战略包围。
1943年9月,中共石公华县委员会成立,张泽生任书记,李凌云任副书记,杨震东等为委员。同时建立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杨震东任支队长,张泽生任政委,尚志任副政委。9月17日,石公华县委率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进抵石首江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县委领导石公华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相继建立了3个党的区委,20余个支部,党员发展到400余名,并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武装力量也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纵横200余里的稳固根据地,直到抗战胜利。
1943年11月28日,江南挺进支队抵达桃花山。经过大小百余场战斗,消灭了大量日伪有生力量,开辟了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对日占区的武汉重镇形成了战略性包围。支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40多人枪发展到5个正规连队1000余人的强大武装。
1943年9月,石公华县委、县行政委员会在古长堤建立“两面政权”(表面为日伪政权,实际由抗日民主政权掌控),设立“维持会”“商会”,派出税警连、特务中队保护过往客商。到1943年底,古长堤客商激增到5000余户,常住人口5万余人,集镇扩展到“纵七华里,宽三华里”。武汉、上海、广州、长沙、成都等地客商,均经古长堤转长江入川。古长堤成为粮食、棉花、油料、布匹、棉纱、药品等物资集散地。襄南税务分总局、石公华税务分局在古长堤月征税30万元,鼎盛时期月征300万元。所征税款占鄂豫边区39县全部税收的一半以上,用于边区经济建设和新四军第五师军需开支。古长堤商埠的开辟,对石公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鄂豫边区及新四军第五师的发展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1945年3月,中共襄南地委决定撤销中共石公华县委,建立中共江南中心县委,保留石公华县行政委员会。辖原石公华地区6个区委及岳阳河西的全兴、全义两乡的党组织,党员300多名,机关驻地九佛岗。同时建立新四军第五师江南指挥部,张鸿卿任指挥长(1个月后调离,沈国栋继任)。8月11日,江南指挥部对驻石公华周边的日伪军发出通牒,命令日伪军投降。挺进支队分别对新厂、焦山河、章华港等地的日军展开受降。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攻石公华抗日根据地。8月19日,中共江南中心县委、新四军第五师江南指挥部奉命北撤。
大家看到的第四部分,标题是“解放战争,气势磅礴”,展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石首人民迎接解放大军渡江作战等生动画面。在解放战争时期,石首江北是江监石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放大军渡江解放江南的前进阵地。
1948年3月,江北解放区政府获悉,国民党县常备队盘踞的新厂镇,有两个粮仓堆满30多万斤粮食。于是。区政府采取虚张声势的战术攻克粮仓夺粮,帮助江北人民渡过了春荒。
1948年5月30日,江北区区长赵国平率区武工队和300多名贫农团成员,以芦苇林作掩护,伏击分股逃窜的残兵,仅半天时间,俘虏败兵5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余支,机枪7挺,军用品上万件,受到襄南军分区和江监石政府的嘉奖。
1949年5月上旬,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成立中共石首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军事指挥部。县委根据党中央发出的“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号召,组织全县党政军民投入抗敌支前工作。江北解放区群众为解放大军筹集10万余斤军粮和数万捆岗柴,设立茶水站、宣传站、担架队、运输队;翻身青年农民积极报名参军,有600多人参加解放军。
1949年7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沔阳分区独立第一团,在团长郑怀远的率领下,从塔市驿下游的砖桥、广兴洲渡江。独立团由原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改编建成,下辖4个营,有3000多兵力,是一支能征善战,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独立团的战士大部分是石首及周边县市人,团长郑怀远是土生土长的桃花山人。独立团在杨震东率领的石首军事指挥部的配合下,消灭了驻守调关的石首、监利两县保安团,吓跑驻守石首县城的国民党少将旅长邹树声,石首全境解放。接着独立团分兵解放了湖南华容、南县,并肃清了两县境内的残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展览馆第五部分的标题是“缅怀先烈,继往开来”。主要介绍的是石首籍的部分英烈人物,还有有关桃花山烈士陵园的部分资料,请大家自由观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参观一楼大厅后,现在请上二楼继续参观。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里是二楼展览大厅,主要讲述的是我市革命先辈一系列红色廉政故事、红色歌谣、领导题词和革命纪律禁令等。红色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感人;红色歌谣真挚情深,倍感亲切……请大家自由欣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自1925年5月荆州地区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石首县新厂小组成立以来,党的旗帜一直在石首上空飘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石首25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英雄的石首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党的旗帜增光添彩,石首的党组织和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好了,下面我们到馆外继续参观。
【纪念碑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八角形的纪念碑是纪念馆的中心建筑。把它设计成八角形,是为了让瞻仰者想起红军的八角帽,永远铭记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纪念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题写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是由本市文史专家吕永昌撰文、本市国家级书法家刘正清书写的。
【浮雕墙前】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面浮雕墙再现了湘鄂边根据地当时革命斗争的重要情景。中间的一幅,身材魁梧的红军首长就是贺龙元帅,画面讲述的是贺龙元帅赐名“红军树”的故事。中间的第二幅,讲述的是石首苏区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故事。最左边的画面,再现了赤卫队与红军会师场景。最右边的一幅,描绘的是荆江年关暴动场景。1928年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十后),贺龙、周逸群一行抵达桃花山陡岭子,出席由石首中心县委书记李兆龙主持召开的荆江年关暴动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石首中心县委所属各县党的负责人和农民运动骨干,会上,周逸群、贺龙宣讲了全国革命形势状况,传达了中共中央、湖北省委关于全省举行总暴动的指示。李兆龙对荆江年关大暴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陡岭子会议刚结束,石首就打响了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在贺龙、周逸群、李兆龙指挥下,石首农民武装处决了恶霸地主刘再义。至此,石首年关暴动像平地一声春雷,震撼了地主恶霸和土豪劣绅在湘鄂边区的反动统治。
【烈士纪念墙前】
观看了浮雕墙,现在我们再来观看烈士纪念墙。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石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三万儿女当红军”,有5.7万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英勇捐躯。这一时期石首的31位县委书记、县长中,就有21位壮烈牺牲。新中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3706人(无名烈士未计算在内)。这面墙的烈士名字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一共有 人。其中著名的烈士有李兆龙、李良耀、傅朝政、李恒久、屈阳春、段玉林、沈国栋、季贵秀、吴先洲、王开福、李厚坤等,石首的革命先烈用献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撼人心弦的赞歌,他们的功绩必将永载史册。
【将帅陵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将帅陵。石首是湘鄂西重点革命老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风云人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石首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暴动气壮山河,全民抗战如火如荼,解放战争大气磅礴。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石首三万儿女当红军”,一共诞生了9位开国将军,位列湖北第四,荆州第一。这里是安葬贺龙元帅(衣冠冢)和石首籍开国将军的陵园,在每位将帅的墓碑后都有生平简介。
这里是贺龙元帅的衣冠冢,其遗物是贺龙夫人薛明捐赠的。贺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县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王尚荣(1915—2000),石首市调关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成钧(1911—1988),1911年6月出生于石首县横堤垸粟田湖一个贫农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他多谋善断,精心组织,精心指挥,多次取得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的重大战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扬。他多次参与组织热核武器试验,为空军的发展壮大和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顿星云(1912—1985),原名顿新银,曾用名顿兴云,石首市新厂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一兵团军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周九银(1908—1979),石首市横沟市镇木剅口村人。原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西南生产管理局局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1960年任军需生产部政治委员,1965年至1968年任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后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夏耀堂(1908-1972),石首市高陵镇人。曾任第三军师粮秣科科长、第二军团师供给部部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任八路军一二师团供给处主任。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纵队供给部、第一兵团后勤部部长。新中国建立后,夏先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1959年病休,1972年在西安病逝。
廖述云(1915—1994),石首市调关镇人。大学学历。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卫生部司药、总支书记、卫生队队长、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傅传作(1914—1982),石首市调关镇人。原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红色碑林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是一座别具匠心的红色碑林,是由我市书画家协会的一批中老年书法家共同筹资兴建的。红色碑林位于红军树纪念园院内西北隅,共立碑90块。碑座以洞庭帝王灰麻为石材,采用双面雕刻,分前后三层五排竖立。碑林竖书法作品174件,其中诗词作品71首,楹联作品73副。碑文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令人爽心悦目,流连忘返。
【歼—6飞机】
欣赏了碑林书法艺术,我们再来看歼—6喷气式歼击机。这架飞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四四五二部队赠送的,它是一种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全长14.64米,机高3.89米,翼长9.04米,最大航程2200公里。这架飞机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过二等功。歼—6飞机曾是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各次实战中,歼—6一共曾击落过20多架各型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石首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她与洪湖、监利一样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石首籍开国将军和众多先烈的英灵长眠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红军树象征着石首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她将永远鞭策、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把革命先辈的未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谢谢大家!
2019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