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宽泛意义上的写作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恼:<br />
我这篇写的真 TM 好啊,可点赞的人咋这么少呢?<br />
排除一些显而易见的因素(比如短平快的网文和严谨的学术论文之间巨大的差距)之后,如果还是存在不能忽视的差距,那么,作为写作者的必须有这样的自觉:<br />
同样的主题,我是否有更清晰的表达,让读者流畅的阅读,更轻松的接受你想说的?<br />
说清楚,是基础,在这之后才是文章的可读性。无论什么类型的文字,传递信息都是最主要的。<br />
有这样的想法,却苦恼于没有有效的方法,《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方法,可以试试看。<br />
「金字塔原理」作为指导写作和思考的原理,并不抽象,反而很形象,你要做的,是把要表达的,按照不同层级归纳分类,组织成一个「金字塔」结构。<br />
<br />
如果按照简书采用的 Markdown 语法来类比的话,中心思想是一级标题,往下的分点是二级标题,每个分点下面的小分点是三级标题,以此类推。<br />
<br />
在这里,本书的作者特别强调了一点:<br />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项目
也就是说,在搭金字塔的时候,别贪多。每一个层级下面要讲述的点,太多的话,挑重要的讲。金字塔原理不适合用在写家谱,所有的分支都要归纳进去。<br />
有了框架,接下来必须要注意的点就是,无论是在金字塔的纵向(上下层级),还是横向(同层级),都要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br />
书中在这一论点的举例时,用的多为咨询行业从业如何思考的例子。咨询行业涉及的千头万绪,用来举例可以很好展现金字塔原理的优势,但也有一个弊端:我不懂这个行业,案例分析了大半天,没看懂。<br />
并不是金字塔原理只适用于诸如咨询行业这样高大上的领域,生活中也用得到。<br />
比如你面对这样一件事:你的购物清单里记录了许多你近些日子来想要买的,还不少,可能有十几样,甚至更多,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拿着这个没有整理过的单子,按照单子的顺序一样样去买。先坐下来,好好理一下购物清单。<br />
大型商超都按照商品的类别分门别类。你要采购酸奶、挂面、大米、上海青、水饺这些在大类上都属于食品,可以先暂时归纳成一类。<br />
这样可能还不够。酸奶大类属于食品,但食品下还有冷藏食品一类,超市会专门把这一类产品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时候就会发现,除了酸奶,还要买水饺,如果买了酸奶,跑去买挂面和大米,再买上海青,最后买水饺,等于饶了一圈,为什么不在冷藏食品区先买了酸奶和水饺呢?<br />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提到的自下而上法:<br />
-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得出结论。
<br />
还是用买东西分析。有一天你想着去超市采购,但你不清楚具体买什么。这时候,「买买买」就是居于金字塔顶端的中心思想,你需要从中心思想出发,自上而下的搭建金字塔。要买的东西,大致能分为几类呢?吃的(食品)、喝的(饮品)、用的(日用品)。<br />
- 吃的怎么细分呢?有主食,有食材,还有零食。
- 喝的呢?奶制品、饮料、酒。
- 日用品呢?自用清洁用品(牙膏、牙刷、毛巾、刮胡刀、洗面奶 etc)、洗涤用品(洗衣液、漂白粉、柔顺剂)、其他清洁用品(洁厕剂、拖把)、计生用品。
<br />
其实可以看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者辅助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可以混用的。可能你在自上而下搭好后,再次看看位于金字塔底端的小项目,发现了一点:有些东西通过网购会更好。这时候在「吃喝用」层级之上,就可以再搭一层,分为两类:一类是线上购买,一类是线下购买。<br />
写文章也是一样的。如果想写一篇「 XXX 电影值得观看」主题的,可以从中心思想出发,依次往下,从剧本、演员和电影的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展开。剧本再往下,人物形象、戏剧冲突等。或者你有感于几个小点,将它们按照逻辑关系归纳分类,总结出位于上方的层级,提炼到「 XXX 电影值得观看」的中心思想。<br />
总而言之,「金字塔原理」作为一种咨询行业从业者(作者背景)在实践中提炼出的思考、撰文方法,如果你苦于没有有效的思考方式,可以尝试一用。强调一下,一定要试试,好不好,适不适合,只是在脑袋中模拟并不永远行得通。<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