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之说,可能来自论语中曾子的那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队里工作的时候,曾经告诉队员,我的作用不是传经送宝,而是当一面镜子,让大家有意识,有机会照见自己。
仔细分析的话,这里的“照见自己”理解起来可能有两种含义:
自省:持批评的,检讨的眼光,用check list的方式,寻找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已知)问题或缺点。与英文中的self-reflection相近。
自我觉察:持关怀的,探索的眼光,用描述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未知)内心世界。与英文中的self-awareness相近。
同样的,“照见自己”的时候,也可能有两种态度:
自我否定,拒绝的态度:有些人在镜子面前看到了丑陋的自己。越看越讨厌自己,看几眼就不想再看了,甚至有毁了镜子的想法。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在外表,内心都应该是完美的,否则就糟糕极了。
自我认同,接受的态度:有些人在镜子面前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有好有坏,或者更恰当地是“不好不坏”。照见自己,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评价自己。在这些人看来,“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镜子面前无论是自省,还是自我觉察,都可能持有这两种态度。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以接受认同的态度进行自省和自我觉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进自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自省需要更多的勇气。(我们以后再论勇气的重要性。)
以拒绝否定的态度进行自省和自我觉察,往往难以为继,甚至造成自我毁败。这是我们在“照见自己”时应该避免的情况。之前已经讲到,避免的关键是改变“绝对完美”、“否则很糟糕”的不合理信念。
在信息大爆炸的扁平世界里,我们所知的外界知识可能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如此发展下去,唯一的知识差异可能是每个人“关于自己的知识”。这些关于自己的知识不是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身高体重,而是通过“照见自己”获得的关于自己内心世界的知识。
这些“关于自己的知识”可能是我们在这个共性大于个性的世界上更好地发展壮大的独特资源。所以:
用认同的态度多些自省,可以形成建设性的思维方式。
这里所说的认同之对象,是有缺点的自我,不是缺点本身。这样我们才有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