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激拥有图书馆志愿者这份差事,每周值两次班,其实丝毫感觉不到累。因为我在读架的过程中,总会不经意得用眼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拿下来翻开一看:正是心之所属。就像武陵人误打误撞找到了世外桃源。如果不当图书馆志愿者,我会根据自己兴趣和别人推荐去找书,但不会这么偶然发现如此多的喜欢的之前未曾了解到的书籍。
比如今天我读75架的时候,发现了肖复兴先生的《我的读书笔记》,顿时两眼放光。小学生时代,曾经被肖复兴先生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吸引进去,讲的也是他小时候了和叶圣陶先生之间的趣事。自那之后,我会格外注意夏天村庄屋墙外那片充满生机的植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很神奇我没有再读过肖复兴先生的任何一部作品。但我心里有感应他是一位好作家,等我有空闲了一定会再读他的著作!如此一来,就有了今天冥冥之中的际遇。因为每个看书人都会有自己的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是有感而发的,是自己的心路历程,不是任务式的记录,所以对自己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因为记录了你成长的人生轨迹。我也会记一些笔记,所以很想看看肖复兴先生都记些什么呢?大作家会有哪些看书感悟?
翻开第一页就是自序,这是肖复兴从童年到老年的阅读经历,很大的跨越感。随着先生的笔记,我也穿越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第一本书的作用力。我实在是忘记童年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什么了,有好多书对我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力,像杨红樱童话集,杨红樱书还没有火爆的时候,我去书店随意借的,那是四年级,每天中午看一会,中午时间都舍不得用来睡觉。孟小乔和蜜儿之前的种种总让我浮想联翩,世界上会不会真的有帮助孟小乔的仙女?她真的会在我们上课的时候隐身在风扇上或者屋梁上吗?还有一本是约翰娜斯比利的《海蒂》,因为实在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前前后后一共借了三次,看了三遍,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海蒂爷爷的房子在山上,很简陋,爷爷在房子里用草堆堆起了一个很高很软的草床,海蒂一点也不嫌弃而是很高兴,她爬到上面睡觉,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窗外满天的星星。然后我一直幻想着,我也可以有这样的房子,靠窗一抬头就望见满天星星️。另外这本书有一种亲切感,我能从海蒂的爷爷身上寻觅到我爷爷的影子。好像在读我和爷爷的一些故事。虽然爷爷离开我很久了。我上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爸爸回老家翻新旧宅,我就一直有一个念头:盖一间最简单的平房就好了,这样夏天偶尔回老家,我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满天星星,像海蒂那样。但是房子当然不是按照小孩想的那么简单盖的。最后房子前边又盖了储藏间,正好挡住了看星星的视线。我只能空想一下了,其实自己也知道想得太简单,实现的几率很小。但是童年的书作用力真的至关重要,潜移默化影响你一生。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小区里陪着姨一家散步,虽然姨是位高中老师,但我觉得她早已是告别少女情怀的一位家庭主妇了,可能也不会了解我的情感吧。但是那天晚上我们在足球场上一圈又一圈走着,我不时仰头看看深邃的夜空,很享受,和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就聊起了星星,她说她们小时候在生产队里,都有一个长湾,夏天凉快晚上不回家睡觉,都在长湾里守着粮食,睡觉前一抬头就是满天星星️,没有楼房,所以看到的是整片而不是四角的天空很漂亮,星星多又亮。我早已臆想出了那一幅画面。“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人生路上无可取代的一棵大树,绿荫如盖,将庇护我们从小到老。”初中学的沈复的《童趣》,则是我古典文学的启蒙。读起来总是有种画面感,刻在了脑子里。“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小时候确实是这样,看到一群蚂蚁,要蹲下来看好久,看的很细致入微。这是印象最深的教材上的文言文之一。
放假前也是读架时发现了一本《国学与红学》,我会读一些红学的书,但不多,我也不去研究什么证据,但是知道很多红学界名人的名字,我当然没有能力对红学大家点评什么,但自认为对他们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但是直到翻开这本书,所有的观点我都是那么的赞同。我真的感谢刘梦溪老师的这本书。对主角的评价和我的想法是那么的一致。大观园女儿们中,论心机之重,城府之深,花袭人无疑当属第一名,可是却深得老太太 王夫人的喜爱与信任。并且王夫人对袭人的评价是真是个老实人,可是袭人真的老实吗?恰恰是最不老实的,挑拨离间,非常喜欢说黛玉的闲话,为了往上爬出卖自己的朋友。不过为什么这样的花袭人能够深得领导上级喜爱,其理由确实可以写篇论文了,毕竟也是一种生存本领。每朝每代历来如此。
今天的一点小感想,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相同的感受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