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迟到的《投资异类》读书笔记附《第二曲线创新》笔记 写于2019年11.14-12.09

迟到的《投资异类》读书笔记附《第二曲线创新》笔记

笔记分为3部分, 第一是背景动机. 第二是两本书的心得体会. 第三是自荐宣言.

第一, 背景动机

忘了是在哪接触到的《投资异类》(以下简称异类)这本书, 看了个电子版的开头就果断下了单买了实体书. 京东的订单查询功能起到了作用, 是在2018年的10月30日收到的书, 中间爱不释手大呼过瘾, 但是读完, 却是在2019年11月13日深夜. 这可能不是读的最久的书, 但一定是读的最不舍的之一. 不仅是因为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一次次共鸣. 更是因为恐惧. 恐惧于担心自己收获的不够, 白瞎了王导的心血, 也恐惧于读完了不能写下一篇合格的笔记, 给王导和自己一个交待. 然而最大的恐惧, 是来自于希望. 而这希望, 成为了延迟阅读的借口. 因为, 不知道自己读完以后, 能不能, 有可能, 成为王导师的门徒. 虽然读完肯定是未必, 而不读完, 就一定不会破灭. 后来在学习其他东西的过程中, 了解到这种心理就像是, 如果跟一个孩子说, 你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肯定能有进步. 而这个孩子的反应, 大概率一定是继续玩游戏, 因为, 他会在心里有个盼头.

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 那么战胜恐惧消除未知的主要路径, 就是行动. 于是, 终于有了这篇笔记的诞生. 有趣的是, 上上周听樊登读书, 讲到关于归纳法和演绎法, 就在网上搜索学习, 接触到了第一性原理和混沌大学. 而上周的范登读书, 居然是把李善友老师本尊请来了范登读书. 听完买了李善友老师的新书《第二曲线创新》(以下简称创新). 认知这个词儿是我近三年刚学到的, 痴迷不已. 之前还大言不惭写过对认知的认知. 而李老师和混沌大学的宗旨, 就在于扩大学生们的认知边界, 跟异类的元认知. 相得益彰, 完美适配. 而更有趣的是, 当我读完创新之后再续读异类, 居然在异类中, 发现了王导也引用了一些李老师和混沌大学中所讲的. 这种心情, 犹如突然发现自己暗恋的人也喜欢自己一样. 当然, 现在写下这篇笔记, 跟之前比起来, 还有一点不一样. 就是跟王导已经在公众号互动过了.

所以谨以此文, 对两本书进行一个回顾总结, 至于能不能写的好, 写完了王导能不能看得见, 看见了能不能有回应, 有回应能不能有机会成为王导的门徒. 则无需多虑, 清净本心, 如实观照, 当下, 当下.

第二,心得体会

之所以要写笔记, 不仅是因为要记录一下, 也是要借此, 再把两本书都看一遍. 而且看第二遍要消耗的心力与所用的时间, 可能比第一遍还长. 而笔记用什么形式去体现, 其实需要推敲. 是按章节脉络罗列重点, 还是摘抄经世名言纯粹复制? 我想, 这都不是提升自己认知的好方法. 所以, 最终我想选择的方式是, 按照先创新后异类的顺序, 除了数字,数据, 尽量不大段出现原文, 只用123乃至789, 去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1. 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 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方式与决策, 而且很有很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下, 或者同一场景在不同的情绪或诉求下, 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而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人们是否能清晰的了解掌握自己属于什么思维方式(比如乔哈里视窗作为一个工具去帮助自己去提升对自身的认知). 第二, 人们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 是否可以主观的去选择用哪种思维方式去思考, 还是一切都是未进入意识的潜意识而形成的命运. 第三, 各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 去下定义, 测评与度量. 另外思维方式的形成, 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是属于那95%的不可控, 还是5%的人定胜天(关于这个95%-5%后面也会作为一点去讨论)? 而且有趣的是, 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这个问题, 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答案. 缘起就不提了, 我只是坚信, 思维方式, 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打磨的. 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 是认识并意识到思维方式的存在与重要性. 也就是先格物致知, 再正心诚意. 仅就我所知, 思维方式经常是跟八字里的十神一样成对儿出现的, 比如成长型VS固定型, 归纳法VS演绎法, 科学家VS律师, 线性VS指数等等. 而追问终极的哲学和假设验证的科学组合起来的哲科思维, 却是携手并行的. 而且更重要的区别是, 前几者, 是一种习惯, 而哲科思维, 是需要先学习的. 而学习的方式, 我选择的途径是, 跨学科学习.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买在看关于宇宙, 地球, 人类的起源发展的书和视频, 很有触动. 俗话说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高低, 就看是否能用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式在大脑里, 并行不悖. 我自认从来不是一个高智商的人, 所以就在一种思维方式上较真玩命修炼就行了. 那就是努力时刻提醒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可怕的现实。1955-1995的四十年里, 500强中的172家公司只有5%战胜了通胀. 1950-2009的六十年里,美国的28853家公司,78%即22469家公司已消亡。其中上市30年后还存活的企业不到5%。1917-1987的七十年里,第一批美国福布斯百强企业,61家消亡了,21家落榜了,只剩下18家还在。70年来,只有两家公司的年均符合增长率比美国企业总体平均年增长率高。更惨的是,这俩是通用电气和柯达。百年老公司的概率为百万分之四十五。任意跟踪无论多少公司,每10.5年,就会消失一半。所以不仅创业维艰,守业更难。想想自秦成为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之后,2200多年来,又有几个一通山河的王朝。个位数而已。日光之下,必无新事。

3. 破局点与极限点. 我是一个朋友不多的人, 异性朋友就更少了. 而去年居然在媳妇的眼皮底下, 我多了一个女性朋友. 她是我所有朋友里, 为数不多作为一个北京土著85后自己创业的(在淘宝开店卖睡衣), 而由于经营的不错, 还被马云亲自接见过. 她跟我分享过一个观点, 就是人生, 需要破局. 当时我没太往心里去, 现在看到创新中所言, 尤其是这条S曲线, 仿佛我的人生轨迹, 一直在以震荡的形式, 上升, 下降, 破局点, 突破, 上升, 周而复始. 所以不管是大到国家, 中到企业, 小到个人的发展, 曲线不可避免, 直线微乎其微. 所以能不能意识到破局点必然存在, 不气馁不放弃并寻求突破, 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 虽然死磕的精神不能丢, 但顺势的坚持才是更优决策. 除了意识上的坚韧不拔, 更要有方法论上的因势利导. 否则总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儿还希望不一样的结果, 那就是可怜的西西弗斯了. 而对于同样必然存在的极限点, 我的理解是, 存在, 但未必能够触碰. 俗话说天赋决定上限, 努力决定下限, 大部分人连下限都没有达到. 先不论天赋和努力的辩证关系, 只是想说,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来说, 要解决的并不是在极限点到来之前, 去发展第二曲线, 而是先把第一曲线走完整. 不管是人还是组织, 如果真的是因为避无可避的达到了极限点而衰减, 既是不幸, 也是值得骄傲的. 就像创新中举得大部分企业的例子, 都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公司. 而且关键的是, 窃以为, 举例子只能说明问题, 却不能证明观点. 那我也再举一个值得骄傲的例子, 虽然他退赛了, 乃至退役了, 但他是全亚洲第一个让五星红旗在国际田径赛场肆意飘扬的英雄. 一言蔽之, 未雨绸缪不可少, 觉知更需在当下. 回顾过来还想补充一点, 人生肯定不可能一直顺风逆风, 就像在战场上, 没有谁是必须得死的, 也没有谁是肯定不能死的。所以每一次下坡奔上坡的破局,都能争取这次的下限接近或高于上次的上限,或者形成一个复合式复利增长,也许就增加了触碰极限点的可能性。然而话说回来,不管是人生还是企业,不一定非得执着于成功,尤其是赚到多少钱,一直认为金钱只是成功道路上的附属品,把事情做到位,名利自然就熙熙而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 管理与创新。企业的增长离不开红利势能,离不开开荒过后的精益管理,也离不开技术创新。但就如异类中所言,赛道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领导者,选择在什么方向上进行布局进而技术推动,才是一个真北问题。另外所有人都知道思想思维很重要,技术产品很重要,而能不能真正的推广到市场里使之成品商品更加重要。爱迪生不是第一个发明电灯泡的人,但是从小咱们就用他来举例子鼓励发明创造和坚持不懈。至于熵增带来的组织消亡,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为是边际效益递减造成的。这真的是必然不可逆不可避的吗?我不知道。另外如果真的是基于控制论还原论的管理扼杀了基于演化论的创新,导致了极限点的出现或是没有及时发展出第二曲线,那么有没有可能不简单归因于二者的敌对关系,不是管理越好,就抑制创新。而是没有做到有利于的创新的管理,就像水与舟的关系。再另外就如极限点未必能触碰到一样。我自己尝试过微创业做小生意,在几个人,几百人,几千人的公司都工作过,同事的月薪从几千到上百万不等。而无论规模与收入,这些公司在我看管理都是谈不上精细的。远远达不到是因为管理的太好而消亡。当然也有可能都不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也都不是外企,所以认知不够。突然间自己想到一个词儿,叫动态管理。也许以后可以尝试在这条线上再走一走。

5. 暂停反省。忽然惊醒提醒自己,创新这本书,是不是教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优秀到卓越,对我而言有点儿超前了,才有之前那些看起来想是唱反调的言论。世间有几个乔布斯马斯克扎克伯格,又有几个诺基亚柯达通用电气。识别极限点发展第二曲线固然重要,但是,不说了。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然,不光看财务报表这根显曲线,还要看增长速度,看比如市场产品技术组织等单一要素的明显变化,这种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回顾第三章分形创新,仿佛是在解答我的疑虑。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无论成败,都是大公司的例子。大公司有什么特点,丰富的资源。所以从概率上说,做同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会高一些。不,应该说,是把一个创新产品做成,要容易一些。当然根据船大调头难,美团的整体转型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但这不是一个范畴的事儿。而小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很可能连产品都没有,活下去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不排除在这个求生的过程中,冒出了新的创意进行了选择形成了变异,但是做成的概率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当然最激烈的竞争不是来自于种族之间,比如狼和羊,而是来自于同一种族的个体。比如灰狼和黑狼。这个点还是需要再深度学习一下的。总之就是视自己为生死大敌。还是那句话,一开始就把创新当成命根子也罢,还是第一曲线走的差不多了再努力分形,抑或在各种原因促使下,不得不分形,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我个人的分形,从来没想到2013年我为了考研究生而离职,后来会去了法国。回来工作以后,没想到会被自己的领导看上了。更没想到后来跟领导还生子结婚我当全职奶爸了。更更没想到现在原来的领导现在的媳妇也在我的支持之下离职了。这些都是选择,都是跟过去不一样的新,但是否产生变异而进步了呢? Je ne sai pas. 而且我始终相信,太多的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上帝佛法和路,而是被选择。就像有人天生亲水不恐惧速度,虽然也可以后天训练,但终究还是前后顺序不一样。 当然人生的意义之一就是一种体验,享受在过程中去创造去破坏去颠覆去变异去创新才是核心意义乐趣所在。所以归根究底我理解分形创新就跟我理解的管理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 第一因。如果非得把企业基石定性为连续性,市场基石定性为破坏性。我认为是有一些绝对化的。凡是一旦绝对,就没有了退路,一个反例就能颠倒。企业的要务是活下去,虽然归属必然是消亡,但又有什么是可以规避消亡的呢?而市场的核心是交易,没有交易,就木有市场。一方面,破坏性也好颠覆性创新也好,确实会带来一波行的浪潮,把无数前辈拍死。这就是势能的能量,无人能挡。一方面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如果生不逢时,也只能望洋兴叹。我父亲有时会跟我谈到,早在九几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单位就想做类似于现在外卖送餐快递之类的业务,当时别说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都没有那么波及。结果只能作废。所以人或企业,重要的不是走一条很多人走过的看似容易成功的路,也不是一条少有人走自己想走的路,而是走符合条件的可能的路,也就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核心关键,是对自我的认知,对外部环境比如技术市场竞争组织等等的认知。把这些都进行对照匹配,创造一条也许本来是上帝安排好的路。子母系统这个事儿,或者说品牌、公司、产品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微妙。有时候消费者会因为认可产品而认可记住品牌,有时候品牌会因某个产品爆款而火,有时候还是因为是这家公司推出的产品而被接受。所以就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不说运营宣传经营定位,而是对内和对外。根据不同情况去引导。始终老牢记自身的一是什么,在原则问题上不可本末倒置。就像异类里说的,那些杰出的人,不是因为要挣钱而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只是实现他们改变世界的意愿的手段。回到本节的标题,第一因,企业发展创新的第一因。我个人信奉的并不是绝对化的破坏或者非连续性,而是忘了哪位大佬所说的,很多大公司,优秀的成功的,之所以失败,往往不是由于遭到了竞争对手的攻击,而是更高维度的打击。不胜枚举。而高维度的事物,总会让低维度的价值锐减,难以抵抗。在这里我想说,第一,高纬度事物的出现,是需要术道俱足的,不是想到了,立马就能实现的。这就契合到了异类里谈到的时机问题。第二,根据递弱代偿理论,更高维度事物的产生,他到底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还是不得不产生。也许两者兼有吧。第三,身处低维度的时候,很难想象高维度会是怎样的。就如异类所说,用现有认知去推翻现有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想说几句关于自身经历的事儿。时隔多年,我一直都记得2005年高考前夕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网络游戏专业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怎么看未来手机游戏的发展。由于当时我不怎么用手机,除了贪食蛇俄罗斯方块手机也没别的游戏,更没用手机上过网。就在自己的认知层面里对手机游戏是不是会取代电脑游戏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而今日的业态分布不言而喻,我甚至都找不到几个能一起玩电脑游戏的朋友了。这事儿就是不同维度的更替,也完美做出了一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典范。再有,不管我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反正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也忘了是从哪听的学的,反正就把守正出奇,当成了类似行为准则一般的信仰。后来多次在各种成功人士口中听到这个词儿,用来形容企业应该怎么做,老实说,我还是挺开心的。觉得自己是走在了一条至少不是错误的路上。而这四个字拆解之后怎么理解怎么执行,决定了是不是正确。从企业角度,如果守正是管理,出奇是创新,那么两条腿走路,必须的必。忘了前些日子看过的一本书叫什么,里面有一个理念就是单独要把增长拿出来作为一个部门去运作。其实同样的道理,企业进入所谓的成长期以后,无论是原有的业务增长还是寻求另外维度的创新,都应该被当作哼哈二将左膀右臂一样来对待。如果把管理比作知,把创新比作行,那么知行本是一体。不管是方法细微处,还是方向宏观处,落在了实处,就是好处。没想到这段想了写了这么多,最后一句首位,我十分想知道,在人的成长上,怎么能达到更高的维度,或者知道更高的维度是什么样儿。

7. 再次反省。发现自己第一次看创新的时候,感觉是酣畅淋漓的被洗脑,第二次读的时候加了很多的自发性批判思考,落笔成文的时候仿佛是在对抗。必须要澄清的是,绝对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不仅没有动机,而且都没有反驳的能力,因为反驳谁啊,给谁听啊,有啥用啊。而从正面积极的角度讲,无论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思考,我都从中获益良多并符合混沌大学的宗旨,扩大了认知边界。至少我认为是。又有多少人,可以不活在我认为里呢。哈。站起来想活动一下后背同时再看一遍第三章,创新里说狼是如何变成狗的,与,第一曲线如何变成第二曲线几乎是同构性问题。这没错,但前提是,狼是狼。

8. 组合创新。幸好之前了解过一点还原论,有助于对这部分的理解。与其说拆解现有要素去组成新东东,不如说需要锻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能不能组成新的好的,就得看怎么选择判断和决策了。这,同样取决于认知。当然,也跟现有能力和资源有关系。更当然的是,有本事的人,知道拆装成什么样儿就行了,因为异类里说了,得会借。自己不会装的方法借人装,没有资源借资源。真是一个考验又接着另一个挑战。定义都是人下的,光一个创新,就可以有子丑寅卯很多种解读,谁名气大,谁成就高,谁拳头硬,谁的道理就对,是吗。幸好,世道不是这样的。

9. 击穿。非常非常赞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国家,对外部的依存依赖越低,越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度。有个好朋友的父亲是数学教授,在十几年前的时候给我讲过,他最推崇的一句话是,我的生存,不依赖任何外人外物。在现代社会虽然这越发难以实现彻底隔离,但是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尽量降低减少,总是没有坏处的。俗话说,你不在乎的,不会伤害你。下面请允许我引用一部分原文。供给端(货):技术与产品。需求端(人):客户与用户。连接端(场):平台与组织。三个端口,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选择与决策。有效的地方就是在创业乃至创新的时候可以将宏观的定位进行简化。从小我就觉得应该把身边的人,都当作客户来对待。长大了我发现,大多数人与企业,在生活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既是别人的客户,也扮演着服务客户的角色。很是有点儿意思。回到标题,击穿破局点取决于十倍速变化,具体几倍不重要,我的理解就是,势能的快速增大。俗称,机遇(关于机遇会在后面着重讨论)。最后关于击穿阈值,我理解就是一个量变质变的问题,而且是必须得引起质变才行。量要大,速度要快,方向要准,方法要对,单一要素最大化,毕其功于一役。借鉴组合异类里的话说就是,要么在家混吃等死,要么ALL IN. 然而可惜的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从个人领域,如何操作的思路。这是不是可以定性为,我知道我不知道。

10. 杠杆与佐罗。杠杆的左边是真北目标。一开始是沉底的。杠杆的下方是战略支点。杠杆的右上方是核心能力。杠杆的右下方是红利。在红利的加持下,无限加强核心能力,通过战略支点,翘起企业或个人想要实现的真北目标。容我按个人理解逐一消化一下。真北目标是企业或个人想要解决的不虚的问题,或是想要达成的境界。这个境界的修炼可能在初始是简单的,短期的,比如做一个家门口的健身房让附近的人都能有健身的环境,或者个人成为篮球运动员。之后随着发展壮大而演化,比如连锁健身房,范围扩大到北京市朝阳区,成为CBANBA职业篮球运动员。也可能是开始就志存高远,想帮助1亿人养成健身习惯和成为进入名人堂的篮球大师。不评价立志立目标的高低之别,总之,这个真北目标,有主次轻重缓急长短之分,不一定非得是彻彻底底就定死了的。而战略支点,比如书里说的第一性原理,基石假设企业愿景。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用什么分类不重要。而是当实现真北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危险选择分歧摩擦的时候,以什么为主导思想。不管是外界宣传引导也好,还是自己的认知选择也罢,我个人特别信奉使命感这个理念。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阳明先生还只是王守仁的时候,老师问,何谓天下第一等事。小王的答案是,做圣贤。此后三四十年,他遵循着这个使命感,立出了一个王圣人。所以第一性原理是奇点本来究竟,使命感是过程大道可期,二者可以兼顾并存。使命感跟企业文化有点儿类似,又有些许不同,属于异名同谓,众妙之门。只是许多初创企业或者年轻人,一开始要的只是想生存下去,来不及思考支点,生活的压力也容不得思议。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使命感。而当可以平稳发展接触到使命感之后,发现之前没有也没什么影响,就也不再重视了。总之,使命感这个事儿,有点像宗教信仰,部队军魂,不是想有就能有,不想有就能没有的。但是大多大成就的公司和个人,都是有使命感的。书里说核心能力和战略,就是做取舍,是诸如公司重要还是产品重要,是产品重要还是技术重要,是商业模式重要还是竞争对手重要,是管理重要还是创新重要,是商户合作重要还是客户重要。总之,就是通过取舍,找到适合自身的能力定位,去施加下压力,成为实现真北目标的具象化体现。真北目标像修为境界的追求,战略支点是心法口诀,核心能力是外功招术,三者缺一不可。而要想让杠杆跷得高,跷得快,还需要机遇机缘高人传功吃到仙丹被蜘蛛咬注射血清,这就是红利。红利我理解就是势能,属于不可控的部分,是命。有意思的是,书中作者用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来形容红利的重要性。而我之前知道这句话,是在修仙的小说里,大道之上,殊途同归。令人唏嘘的是,书里用亚马逊等几个全球最成功的公司来说明这个杠杆理论。我想说,复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创业公司和个人,构建并执行自己的战略杠杆是不易的。真北,支点,能力和红利,哪个部分,其实都受着条件的制约,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就算红利来了,能不能看得见,抓得住,用的好,都未见得啊。在写笔记的这几天,同步还读了一本吴军老师的《格局》。里面提出了一个做事的模型,像英文的字母Z,我理解为佐罗的标志。下面的横线,是基线,每个人基线都不一样。上面的横线,是极限,是属于行业或时代的制约上限。中间的斜线,是阶梯过程,阶梯越靠下,越粗,说明做的人多,方法也多。往上反之。

11. 几年?不管是创新这本书里还是其他书里,都表达过某种类似的意思。我理解为,第一,人们总是高估1年的成就,而忽视几年的趋势。第二,与其想什么是未来3年的变化,不如想想未来十年都不会变的。第三,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时间越久的,未来可能越久越稳定的概率越高,只是体现形式不一样罢了。提出与思考这个问题,有点儿跟真北相近,更符合做定位的基石假设。

12. 错位竞争。这是一种指导思想,拥有的确实会成为枷锁,所以就像管理限制创新一样,动态管理,动态拥有是否可以相对降低禁锢的程度。也就是过去老说的,打破思维的墙。而指导思想能提供的就是一种思路,一种选择。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难点并不是要选择与在位企业正面硬刚还是另辟蹊径进入新兴价值网络。而是认可了后者之后,该怎么错,如何竞。错位竞争跟上一点类似,都属于初始定位的问题,按老祖宗的话讲,叫元亨利贞。哪怕定位时间长一些,但如果足够精准,也会为未来的登上之路省下很多力气与时间。要命的是,要做定位,同样还是要依托于认知与条件。如何收集分析现状,找到了窄门,自身状况能否准入,都是老生常谈不提了。同样要命的是,书中案例依然是大公司的转型和分形,而不是小公司初创公司的开局。一言以蔽之,先有这个错位的意识,避免蛮干,从少犯错误开始,也是一条线。

13. 穿窄门走后门. 后门不是捷径, 而是见路不走. 说颠覆性也好, 破坏性也好, 总之, 是留给后入者挑战在为企业为数不多的窄门之一. 这部分有一些概念上的定义, 需要引用一部分原文. 技术创新分连续性创新和非连续性创新. 连续性创新的特征是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 使产品在既有价值观和KPI的标准下变得更好, 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 同时, 技术的连续性创新必将面临技术S曲线的窘境和抑制不住的复杂化而出现极限点. 当极限点已经出现的时候, 很难逆转. 除非在此之前, 生长出了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创新, 才有可能跨越极限点. 另一方面, 非连续性创新又分为正向的与反向的. 书中正向的举例是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的飞跃. 反向的是意思是一开始没有那么好, 需要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例子是一开始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有马车快. 书中提倡建议对于新公司小公司聚焦于反向非连续性创新, 这样会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原因在于右上角迁移力的存在, 导致成熟的企业有一个困境, 叫回不去的低端市场. 意思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大于市场需求提升的速度, 从而形成性能过剩, 导致高端技术与低端市场的需求之间形成了一个竞争真空, 这个真空地带, 就是新兴企业的机会所在. 个人想到的一个例子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佳作有人读, 但是由于阅读门槛的存在, 免费和轻松的网络小说也有大量的用户拥趸. 当然新兴企业也会随着发展, 做到颠覆以后, 同样受到迁移力的制约, 没辙, 更高的利润是罪魁祸首. 而所谓颠覆, 有时候指的并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造成的结果. 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 从技术角度, 无论是突破性, 破坏性还是颠覆性, 怎么称呼怎么叫不重要. 就像人是万物的尺度, 艺术的价值是人赋予的, 定义都是人下的一样, 怎么称呼不重要, 怎么理解才重要, 关键这个理解, 得跟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相匹配. 另外这种反向非连续性创新, 与下一章提到的伟大的创新都缘起于边缘分化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都是一开始不受重视, 质量不高, 风险不低, 利润不多, 规模不大, 但是便宜, 好用, 便捷, 大众化, 普世化, 运用指数型增长, 初期慢慢之后爆发性增长起来的. 当然, 新兴企业从边缘切入, 大多数时候, 是不得不. 从同构性上来说,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 海里的鱼分化出了两栖动物, 又分化出古爬行动物(恐龙), 再分化出哺乳动物, 进而分化出灵长类动物, 最后从中不断分化出, 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这一非连续性飞跃的过程, 叫做侧枝盲端. 所以进化也好, 创新也好, 有时候并不是单纯为了增长, 而是, 为了生存. 不入窄门, 唯有灭绝.

14. 未知生已知死. 如果使用律师思维, 硬盘行业很好的印证了后门理论. 因为在1976-1995年间, 111次的连续性技术创新和6次突破创新后, 在位企业胜率为百分之百. 而在5次颠覆式创新发生后, 胜率为, 百分之零. 另外, 在硬盘行业的案例中, 硬盘与其宿主同生共死. 这就是所依赖的, 必然是双刃剑. 比如我原来在豪华汽车品牌经销商工作, 如果这个品牌废了, 那么经销商肯定也不灵. 做手机壳的公司, 如果手机不行, 那么企业也好不了. 也就是一种上下游的产业关系. 虽然二八法则必然存在, 可是又想脱离这个魔爪, 怎么办? 除了力争上游, 减少外部依赖, 努力发展自己的第二第三第N曲线, 杠杆配置, 基本上很难. 因为就像上一点所说的, 有时候做什么, 是不得不. 所以, 在定位之时, 就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 减少未来共赴黄泉的可能性. 比起做好基本功比如产品和创新, 上市公司更多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回报和表现. 而资本市场依赖的是预期和超预期的增长. 这种增长魔咒使得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数据. 导致回不去的低端市场的现象发生. 所以还是那句话, 你不在乎的, 很难伤害到你, 也不会制约你. 可惜, 又有什么企业和个人, 可以完全遗世而独立呢?

15. 等死还是找死? 寻求变化,是找死. 不变, 是等死. 其实哪里有什么不变或是变, 唯有变化, 是一成不变, 只是, 有时候意识不到罢了. 从小信奉, 穷则变, 变则通. 然则变了也未必通, 只是提升了可能性.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 都需要与变化融为一体, 这是世界观. 但怎么变, 往哪变, 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与时俱进的方法论. 无论是在创新这本书里, 还是在李善友老师其他的演讲中, 都会提到一个观点, 就是回到奇点, 甚至奇点之前. 意思还是寻求事物的本来究竟, 而当一个人打算决定创业的时候, 无论是为了创业而创, 还是把运营一个公司当做实现愿景的手段, 这相较于之前的状态, 改变, 是已经客观发生了的. 只是程度区别而已. 所以, 穷极一生, 找死不休. 组织的心智模式---深植在人们心中的关于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 并深受习惯思维, 思维定式和已有知识的局限. 本质上是大脑依据以往的见闻和思想构建的模型, 用于影响人们对外部现实世界的认知及行动. 组织心智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 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且无时不刻不影响着思想和行为. 几乎难以摆脱和控制. 组织心智的体现是, 企业擅长走在自己熟悉的道路上, 延续一成不变的方向. 成为了转型的最大障碍. 形成了内在的监狱, 难以越狱, 甚至连越狱的念头都没有. 这个没有念头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自己的例子. 2019年的国庆节跟家人去外地玩. 一个著名的景点排队人很多, 估计得好几个小时才行. 由于之前的经历导致, 我问有没有可以不排队的方式. 于是媳妇顺利的在旁边十几米处发现了只需要每个人付费几十元的免排队快速通道. 而我问媳妇, 为什么那么多人排队, 是因为不舍得花钱么? 媳妇说, 他们可能没有这个意识. 是啊, 比起折腾不止找死不休创新失败和改变命运未遂更可悲的是什么? 是麻木而不自知. 这部分我使用了不少的原文, 因为组织心智这个词儿, 对我来说是新的认知. 我甚至一度将其与企业文化相混淆. 而通过书中举的几个例子, 就可以直接明了. 百度---搜索. 新浪---媒体. 盛大---运营. 苏宁---线下. 先不说这么定义这几家公司的组织心智对不对, 而是组织心智与企业文化有很大的不一样.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 核心业务认知+核心模式定位. 而组织心智自动化之所以难以突破的另一种剖析, 用异类里说的用现有认知去颠覆现有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个选择. 而很巧我刚刚学到一句话, 是被称为生活在十六世纪的当代人, 法国的蒙田所说的”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来判断是非那简直是疯了”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总之, 就是组织心智一旦形成, 就呈现了你命由天不由你的状态. 所以, 怎么办? 唯有, 自上而下, 引进更新更适当的心智模式. 尤其是, 更换CEO. 书中例子很有代表性, 以WINDOWS为组织心智的微软濒临崩盘, 直到更换了新的CEO, 引入了新的组织心智云服务,才使得微软涅槃重生. 创新中有一句话异类中也提到了, 就是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 几年前在人大读研究生的时候, 老师也说过,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 取决于最高决策者. 后来我就一直这么认为了. 什么时候更新了这种认知呢? 是异类里提到的三要素---赛道, 时机, 团队. 现在想来, 二者, 并不冲突. 当然更换CEO是其中一种方法. 而另一种方法我在别的书中也读到过, 就是成立新的独立创新组织. 必须由CEO亲自负责. 坚决不能与原组织项目争夺资源. 需要形成新的组织心智. 这部分不做赘述了, 是另一领域重要课题. 最后个人理解组织心智自动化就是经验主义, 现在受过去的影响. 我, 是自己的牢笼. 所以对于个人, 必须得保持I KNOW I KNOW NOTHING的状态终身学习, 不断的扩展认知边界. 但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也是一种知道, 因此, 需要非知非非知. 非执非非执.

16. 走出混沌. 寻找原有逻辑奇点的隐含假设, 进行奇点下移, 建立新的基石假设, 形成新的逻辑奇点. 在此奇点之上, 利用公理化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进行演绎, 形成第一性原理. 科学研究具体对象, 哲学研究隐含假设. 那么在商业中, 如何运用哲学进行隐含假设的研究? 有人研究复杂深奥的问题, 有人创造新的理论, 使得老的问题, 变得无关紧要. 你, 要做哪种人? 可以是哪种人? 我呢?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 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寻找隐含假设, 这就是破. 建立新的基石假设, 就是立. 不破不立, 行千法万法不立一法. 跨界是跨越视野, 破的是外部价值网. 破界, 破的是组织心智, 是内在的认知边界. 破而后立, 才能走出混沌. 概念容易让人混淆与曲解, 用直白的语言就是, 找到一个行业, 一个公司, 一个现象, 一个产品, 乃至一个理论的, 为什么如此, 凭什么如此, 真的是如此吗? 推翻他. 形成新的, 原来还可以是这样, 其实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明心见性, 本来究竟. 在这个新的这样之上, 推理演绎, 形成第一性原理. 用一个书里的例子就是. 特斯拉要造电动车, 本来需要采购电池, 但是成本极高. 那么本来就应该采购电池吗? 重点是在采购上吗? 不是. 而是电池. 所以研究的重点从采购变成了电池, 去了解电池, 构建新的基石假设. 形成第一性原理, 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同理, 需要造汽车不假, 但是隐含假设是汽车就一定非得用汽油燃油发动机吗? 不是, 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推动产生动力. 于是有了电动汽车. 再同理, 用户真的需要的是电视剧, 看小说, 刷抖音, 看朋友圈, 玩游戏吗? 不是. 而是用一种他们喜欢的方式, 去消耗掉自己的时间. 再再同理, 知识付费的用户, 真的需要的是樊登读书会, 罗辑思维, 混沌大学这样的APP吗? 不是, 而是里面的内容, 能对自己的生活, 有所帮助. 那么, 下移后的奇点是, 更好的生活, 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而对于我, 去读书写笔记, 乃至想成为王导的门徒, 我的隐含假设和基石假设是什么? 这, 就是这本书, 带给我最大的思考.

17. 心流.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创新, 又用了一周的时间写完读书笔记. 对作者的写法, 理当述而不论. 就像书中后记所言, 李老师, 你讲的太好了. 而李老师本人说, 这是毫无用处的. 对于读者, 用户, 去学习, 去扩展认知边界,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改变行为. 那么改变行为的目的需求诉求是什么? 一定是, 更好.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先不说为己为人, 如今又有多少读书的人, 可以配得上学者二字, 当得起读书人三个字, 扛得住读书种子四个字. 无论怎样, 这种看完再看又写笔记的过程方式, 对我而言是一次破界, 产生的心流, 很舒坦. 至于能不能改变行为变得更好, 都是附加值. 如果不能, 说明掌握的不够. 如果可以, 那就是, 本应如此, 理当如此.

18. 走你. 2019年11月23日星期六深夜1点, 无论多么惧怕失败, 该面对的, 还是得鼓足勇气, 摒弃杂念, 静下心神, 勇往直前的. 因此, 在林书豪领衔的首钢输给辽宁, 马布里率领的北控败给吉林的这个破而后立的夜晚. 我终于开始了重读投资异类, 开启笔记的撰写. 俩北京球队输给了俩辽宁球队, 恐惧可以改变什么吗? 当然可以改变什么, 就是继续输. 而深知永不放弃的马布里精神的我, 明白他们, 唯有再战, 死磕, 死战. 希望42个小时之后的京辽大战再次打响时, 我做到了无怨无悔.

19. 王导? 王道? 重读从头开始, 从推荐序开始. 荐者不仅对王导大力认可, 也提到了王导对社会学, 心理学, 人性, 宇宙发展, 生物演化的关注. 当然从之前第一遍的阅读里, 我还看到了王导对传统文化儒释道乃至基督心学的研究. 而这所有的一切, 也正是我心之所向, 却力有不逮. 生有涯, 知无涯, 有涯随无涯. 虽殆尤进. 所以不说您参悟的时间比我长, 刻意练习的精进比我有效, 更不提高下对错这样的马屁功夫, 只是单纯的想表达, 在工作生活中, 有时候会因为跟人谈起这些而被视为异类(尤其是我老婆)的我, 在阅读王导著作的过程中, 深深的感到, 我不是一个人. 吾道不孤. 因此, 才萌生了拜入王导门下的念头. 推荐序中也曾有言, 王导视自身为天使投资领域的布道者, 那么, 王导, 吾愿问道, 可否闻道?

20. 有点儿意思. 本想跟创新一书一样, 重读完一章, 就顺势写些感想, 但是无奈王导书中头几页, 就令我不得不放下书, 不吐不快. 不光在于推荐序所言, 更有趣的是, 重读王导亲书之序言之开篇, 就令我不胜欣喜. 因为就在前两天, 从新整理了一下一两年前所写的吴军博士的著作笔记时, 注意到了一句庄子的话. 而这句话, 也出现在了王导序言之始. 到底是二位老师所见略同, 还是于我体验而言的因缘和合, 妙哉.

21. 场. 序言第一个观点是关于立场. 场这个字, 真的是很神奇. 机场, 道场, 商场, 市场, 气场, 战场, 现场, 法场, 职场, 片场, 广场, 牧场, 赌场, 剧场, 农场, 工场, 冷场, 登场, 退场, 返场, 磁场, 考场, 会场, 官场, 刑场, 浴场, 车场, 当场, 圆场, 收场...天啊, 不例举不知道, 原来光是场在第二字的词儿, 就可以随便举出这么多. 之所以提到这个, 是我在法国上学时, 看过一本书, 对我影响很大, 书里有这么一段话:”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酉,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囚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看, 多么的奇妙, 三场合一之后发现, 场无处不在, 无法不在, 有场指点江山, 无场支撑崩溃. 人言人思, 虽受限于场, 但也需要一个场. 这个支点, 有定位的成分, 有创新书中提到的基石假设的成分, 更有心理支撑的成分. 怎么理解心理支撑? 我此刻坐在椅子上, 身旁脚下并非深谷沟壑, 这每一块地板, 就是我的心理支撑. 所以无论生活还是工作, 无论创业还是投资, 都需要场的支撑, 而且必须是, 适合自己(公司, 产品)的场.

22. 革自己的命. 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 系统1, 系统2, 快慢, 简单直觉, 复杂思考. 思考快与慢, 在读. 欣慰的是, 越来越多的, 越来越重的, 一切所学所思所悟, 都在指向那遁去的一, 成长, 破界, 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23. 又提创新. 场不同, 对创新的理解不同. 不说王导和李善友老师的认知区别. 只想举一个身边的简单例子. 有一天我问一个90后的同事, 怎么定义创新. 他说, 做别人没做过的. 这么答? 有错吗? 未必. 究竟吗? 有点儿. 有效吗? 好像也有点儿. 但是有借鉴意义吗? 我认为, 是少了一点儿的. 除了风起于青萍之末, 创新也可以做细节或者同一产品不同维度入手. 更重要的是, 不是说创新一个具体的什么事儿或产品, 而是对创新的理解, 是需要具备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的. 而如果一味的囿于没有人做过的, 就成了一味的出奇. 所以我理解的平凡普适意义上的创新, 是把别人没做过的, 没做成的, 不够好的, 做好, 更好.

24. 时间规划局. 这个例子单独列出来不是因为有什么想法, 而是因为, 很巧, 我也看过. 还有命运规划局.

25. 主被动体验. 有本书叫掌控习惯, 如果好习惯对应主动体验, 坏习惯对应被动体验, 那么二者还有一个分别, 就是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 而有趣的是, 咱们既被说教为要活在当下, 又被教育为要耐住寂寞, 目光放长远. 二者其实并不矛盾, 只是, 场不同, 而且是, 是施与受的场皆不同.

26. 知而不行. 又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上一次看异类的时候在书中看到知而不行只是不知, 就想跟王导交流一下, 但是是在书的中后部分. 再读没想到在开头也出现了. 那就先唠上一句个人看法. 在我的认知层面上, 如果单纯的借鉴阳明心学, 守仁他老人家说的是, 知是行之初, 行是知之成, 知而不行, 只是未知. 这个未知和异类书里所言的不知, 还是有点儿区别的. 不知, 是完全不知道, 未知, 是不完全知道. 而如果真知了, 就会真行. 所以就像有人问我拖延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的时候, 我的系统1的反应就是, 没逼到那份儿上. 为什么咱们知道饿了吃, 困了睡, 三急要立行啊, 除了因为实现门槛可能不够高, 更是因为真的知道, 达到了需要知行合一的程度.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想改变命运想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却没有什么行动呢? 因为, 没真的那么迫切. 就像戒烟, 如果再抽一口就游戏结束且不能取档, 结果不言而喻. 另外值得讨论和进一步自我学习的是, 阳明先生亦有所言, 叫心的行, 也是行. 有人说这是唯心, 我认为, 其实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如果我存疑, 只能说明, 不够知. 综上所述, 要想真的行, 还要从真知入手, 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27. 撒切尔. 王导在序言最后写的撒切尔夫人这段话, 在小学阶段就已成为我们必须学习的, 经常引用在作文里的. 只是当时, 很惘然. 但在我28岁的时候, 对这段话, 提出了自己的认知, 而且不是别人告诉我从而我这么认为的, 纯属自己的原创. 并且在几年后, 得到了前辈高人(世俗内的世外高人)的印证. 我的这个认知是, 不是性格决定命运, 而是命运决定性格. 真的希望有一天, 可以当面, 跟王导, 用演绎法, 去请教我的这个认知. 我也希望, 我是错的.

28. 哎呦喂. 正文还没开始, 就有这么多想要说的(十个点了), 看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 边重读, 边碰撞, 边记录了, 反正也不着急, 慢慢来吧.

29. 特点补充. 第一, 天使投资的价值排序之一是收益率优于成功率. 我想补充一点, 就是影响力. 也许收益率没有那么夸张, 但是这笔投资引起了业界的震动与关注, 也许在未来就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合作伙伴. 毕竟如今做投资的很多, 创业者和项目比以前更多, 名气, 也成为了马太效应的一环. 当然很多时候影响力是由收益率决定的(这两天读了本新书,叫《巴拉巴西成功定律》,定律一就是这个事儿), 但人性的关注点, 对比强者的日常操作, 更会被独具慧眼的小概率逆袭所吸引. 因为, 往通俗了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往高雅了说是众生需要奇迹, 神迹. 第二, 对赌协议往往构建于增长之上, 将彼此都拖进增长黑洞, 无形中抑制了创新和试错. 但是我的问题是, 如果没有条款去限制, 那么投资人该如何去敦促, 监督, 创业者, 毕竟世事无常, 人心难测, 光有信任, 很难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再引申一部, 就是作为投资者, 投资机构, 该当如何自保. 投资失败很正常, 创业成功的概率百不存一, 但是创业者本身拿到投资后不务正业不思进取, 又有谁能帮助天使. 第三, 所谓不需要投后管理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不管是做管理还是养育子女, 都需要一点不管教的勇气. 然而我的问题是, 投资人除了给钱以外, 在帮被投企业嫁接资源的时候, 是否会受到立场决定思维的影响, 而文过饰非夸大其词却不自知呢. 不知道王导会不会, 但如果是我, 也许会的. 最后, 再补充一个投资者对创业者的作用, 就是帮助创业者, 拓展他们的认知边界.

30. 三要素. 天使的天时毋庸置疑, 科技环境大背景技术达不到, 再怎么努力也造不出飞机. 但我重点想说的是关于赛道. 第一, 赛道本身是会增加扩展繁衍变化衍生乃至消亡的. 第二, 企业公司的所在赛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 我总结为, 固定赛道守正, 动态赛道出奇 . 至于团队, 由于系统1的存在, 咱们天生都会对于自己相似和互补的人迅速产生好感, 所以在投人的时候, 能够志同道合聊得来沟通顺畅挺重要, 可也要小心这成为自己思维的墙. 二者并不冲突.

31. 概率. 这个问题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概率需要一个完整的循环去体现. 而能力与努力有时候抵不过气运, 然则窃以为, 气运也是一种可以修炼的能力. 举个例子, 不是想证明什么. 破解一个4位手机密码锁, 没有线索随便蒙不会锁机. 概率是万分之一必解锁, 可能有人前100次就对了, 有人八九千次还不对. 这就是气运. 而能力是去了解手机的主人, 使用黑客手段, 或者瞎蒙但是手速更快效率更高. 与概率博弈, 是人的天性, 本性, 同样也是欲罢不能悲喜交加的魅力所在. 所以在概率游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了不断增强自己的内外功, 还需要, 玩命活下去.

32. 指数. 太多研究表明, 自己炒股, 真不如买指数基金, 还省心. 另外, 个人和组织需要指数增长, 二者不一不异, 天衍四九.

33. 共享自习室。这几天为了更好的读书学习做笔记,尝试了一个新的方法以避免家庭生活的影响。就是在付费自习室中学习。在网上也做了不少的调查研究去分析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如果按照异类当中的判断方法,光是赛道这个维度,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因为按照目前的用户行为来看,缺少的并不是学习的地方,而是学习的人啊。而共享空间项目的共同问题就是,无法增加,或者难以增加使用的人群基数。

34. 天使与魔鬼。个人认为做天使投资的乐趣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风险与机会并存,凭什么为什么要投一个只停留在文字上或者没有推向市场的项目,既是困境难处,也是机遇挑战。第二是相比后期的投资机构,天使投资可以更完整的陪伴一家企业与创始人成长,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从而帮助他们。第三是天使投资的回报,不仅是体现在项目增值上,而是身为一个好伯乐,被投企业成长后给用户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的积极正面作用,赋予天使的成就感满足感。而如果天使总是失败或者给创业者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就是LP和创业者的魔鬼。所以天使之路,存乎一心。虽说在资本面前资本家都是渺小的,这也说明天使选错了资本。无论投资人,天使,还是创业者,都需要相互匹配,至少不是志不同道不合。

35. 最重要的能力。机会和能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现在对我来说再也不会按照二分法去选择了。而是忽然有一天我意识到,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同理,风险本身,也是能力。其实人活在世,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机遇风险能力。就让我此刻把他取名为,遇险力吧。那么如果锻炼提升刻意练习遇险力呢?提升认知?不究竟,因为就会把问题转移到,如何提升扩展认知上。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认知的认知。此刻,借鉴一下戒定慧,提升认知和遇险力,需要,行学思。缺一不可,往复循环。然则在这其中,又可以做巨大的扩展,此处不做详述了。

36. 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 原来老马的这套理论,早就写在了异类这本书里,而我却是从李善友老师的混沌大学视频获取的认知,为何当时读异类没有注意到呢。难道是因为第一原理推理比第一性原理晦涩不好记?还是因为混沌大学重复的次数多?不知道,但是很有趣。尤其是这种感觉。有点暮然回首的意思,而且这种感觉已经在写这两本书的笔记中出现了不止2,3次了。只是这个FPR,我看了好几篇文章,都没有得到一个令我心悦诚服的解读。而此刻,忽然自己想用咱们老祖宗的思想来解释,第一(性)原理(推理),就是寻找,遁去的一。

37. 三重边界。让我这个无名小卒也斗胆下一次定义贴一回标签吧。一个企业,不同阶段维度,有三重边界,分别受三个条件制约。第一是生存边界,受资本制约。第二是增长边界,偏主观,受最高领导者制约。第三是极限边界,偏向客观,受赛道制约。所以初始创业时候的赛道选择,就已经决定了很多事情,就像组织心智一样。

38. 小赌怡情。不管是赌人赌对手赌时机。是赌就有输赢有高低之别。有人成赌王成就事业,有人如《活着》里写的一样赌的家破人亡。而赌术与修心,就是投资人需要修炼的。无论赌场商场还是战场,孤注一掷也好,谨小慎微也罢,最重要的,就是活下去。活着,就有机会,避免,彻底出局。当然并不是说非得非必取不出众,非全胜不交兵,而是未虑胜先虑败。另外想想咱们现在身处的时代相比2.30年前真是相对可爱的。面对竞争对手的迅猛发展,即便有时候会违法触犯商业道德,但至少,很少再以纯武力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39. 再说遇险力。对于机遇和风险,对应的行为,其实就是进入和退出。入和出的决策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买房买股票结婚分手入职公司生孩子养宠物不外如是。斗胆再下一回定义,入,则入定,不畏将来坚定陪伴。出,则出离,不念过往继续向前。技巧与心态,运势与能力,术道需俱足。

40. 好与坏。一直喜欢崇尚孕妇效应这个理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样的时间,想说其好与坏,都可以找到论点,就像优秀的辩手无需考虑持方一样。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高下相盈,有无相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好坏,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最好最坏,只有相对的更好更坏。每个时代,都有其优劣。优秀的创业者投资人,一定是懂得审时度势,截长补短的。

41. 君子。君子不器,君子不弃,君子必弃,善假于物。甭管是不是君子,谁的定义下的君子,总之,人,都需要有格局,T形发展,有所坚持,有所不为为了有所必为,不会被人利用,善于借势借力。难得是知道了what,还能合一于how。

42. 穿越。没有人能回到2000年给自己发一条讯息,但是可以给2030年的自己回顾当下的时候留下痕迹。难点不是懂得势能和借力的重要,而是怎么能做到。

43. 后破。俗话说,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盼,先贤说,爱,信仰,还有希望。期盼希望这个事儿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是想象力推动着咱们的发展。无论是做投资决策,还是学习做教育提升认知,乃至跟一个人走入婚姻,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希望这个词hope的发音有点儿像咱们的破而后立,总归是吾若取之必先予之的一个顺序。无独有偶,再往后读的时候发现王导也把想象力设置成了创业领袖的第十个特质。

44. 审时度势。第一,王导跟我一样都用锤子手机,又是一个巧合。第二,创新和异类都提到了,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用归纳法的思维模式,差异化就是一条规律。第三,自古打仗也都把兵贵神速当做金科玉律,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但是,即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并认可这个道理,依然还是会明知山有虎。原因在于,能力陷阱。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统计,就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创业者与有经验的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比例。先不论这个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把成功定义为外部的,集体的正面肯定,而非无法量化的个人的心流),只是想说,有经验的人创业,往往(绝不是全部)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熟悉的领域,而这,大部分情况下,就难以做到先行者。除非进行分形创新,分化出一个新的赛道。这,是一种矛盾。先发优势有时候就像赛场上的首发球员,更早入场,更多关注,更大发挥空间,当然还有更重的责任,机遇与风险并存。所以啊,咱们需要提升的不是对审时度势重要性的认知,而是如何审时度势的认知,以及更重要的,知行合一的落地实施。

45. 好生意。特定人群刚需,客户需求增长,现有方案不足,高频或者高价,市场格局未定,有难度有挑战,网络递增效应,用户转移门槛,行业垄断可能。抱歉这部分需要照抄原文。对于好生意的判断,第一,两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不知道有没有迭代升级。第二,这算不算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的规律,无论是经历的还是行业的,那如果是使用演绎法推导FPR呢。第三,如果用这些标准,去套用现在成功上市或市值高涨的企业的创始阶段,不知道会得出怎样的数据结论。哦对,又见非连续性创新,看来把这俩笔记一起做不仅是巧合。

46. 场中心。很开心,在写笔记的过程中自创了遇险力,发现了场的核心地位,现在,又多了一个心。当然不管修心还是心学,一直是心之所向,只是现在,要梳理一下心的状态都有哪些。另外,为什么我想要从事天使投资行业,除了可以帮一些人,做一些事,成人达己,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享受做出贡献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啊。天啊,本想举几个用心这个字组词的例子,结果随便一百度,有上百种。归根究底一句话吧,人活在世,修在心间,炼在场中。

47. 三性合一。该标准不仅适用于选择投资人,还适用于选择创业伙伴和人生伴侣。除了价值观契合的一致性,能力资源的互补性,我还想补充一个性。就是差异性。此差异性强调的不是互补或者不同,而是差异不能过大。这种差异,来自家庭背景,经历学历,阶级层次,认知水平,心性秉性的方方面面的综合体现。过大,就容易不契合。

48. 巧合必然。王导您说巧不巧,拍片网创始人在创业者眼中的PA提到的,跟您见面的地方,是在我家小区。

49. 认知囚徒。一方面要找到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一方面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进入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可是又怎么能确定真的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呢,或者自己是不是假装,以为自己知道了自己不知道呢。乔哈里视窗的使用如果能做到潜意识线上评估就好了。I konw I konw nothing,真是说出来写出来容易,真的这么认为不容易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原因,绝不是只有认知水平的区别这么简单,因为凡是要比较,就必须放在相同的尺度标准当中。当然,认知水平无比的重要,修行认知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毕竟,每个人,起点终点都不一样,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同时出生同时死亡的,但是前进的加速度效率是不一样的,反正都是向死而生。只是我不明白的是,如果我们都真正发自内心的承认了自己的无知,还怎会发出声音,去做事情呢。我想,这,就是有两种不一样的思维在脑海里并行不悖吧。

50. 领袖气质。情怀,魄力,远见,胸怀,求贤若渴,乐观积极,勤奋上进,简单淳朴,赏罚分明,想象力。对于这十个气质,不说如何拥有修炼,先天后天,我只是存疑,这些变量,如何量化,而又有多少人,是认为自己不具备的呢?所以,就要看投资人的眼光了。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互联主观挺有意思的。联想到跟王导互动的那篇,我怎么知道你知道我知道。虽不一样,但都是基于共同的信息。噢对,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人生在世,比较重要的9个点,先记录在这吧。家庭,事业,社会贡献。爱好,专长,终生成长。责任,担当,拓展认知。另外按照另外一本书给我的启发,无论是做领导者,还是家长子女,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活好。

51. 自控自律。这两年在各种文章书籍公众号看的最多的除了认知,就是自律。一方面的自控是针对外部的,把大道理留给自己,小道理留给他人,不争一时不争一地,非以其无私邪。一方面的自律是留给自己的,运动锻炼规律作息生命不止学习不休。而这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跟审时度势不一样,后者是知易行难,前者是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针对欲望,我想说的是。人的欲望层次维度是不一样的,追求马斯洛第六层的人,自然就会对其他层次欲望施加降维打击。所以,提升对欲望的认知,也可以帮助咱们认识欲望,管理欲望,控制欲望,疏导欲望。欲望不是敌人,欲望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降服不了的心魔和配不上欲望的能力才是帮助咱们成长的对手。

52. 命中注定。终于来到这一环节了。希望可以突破自己以往的认知,有所进步。大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差距,我认为是数量级上的,而且很多时候不止一个数量级。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丰富,我越发感到,积累积淀传承,是一个家庭家族很重要的核心。举一个例子,前几个月,有几个朋友想跟我和我媳妇一起合伙做生意。大概是每家出资100万吧。100万我们出得起,但是如果都赔光了,可能对现有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心态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另外3波合伙人,他们的工资收入可能不如我们,但是,他们3波都是家里资产九位数的,别说赔光100万,就是300万,也对人家的生活没有影响。我要说的并不是要怎么做这个生意,而是同样是100万,对不同的家庭,个人,投资人,组织,是不一样的占比,意义。而这种原始差距,会极大的影响人的决策行为。大第二,王导所提到的基因,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也是我经常跟别人讨论命运时,使用的观点素材。我的提问通常是这样的,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学生,是学霸学渣学弱学神?捋一捋各种因素,家长老师学校同学学习习惯个人性格地理位置教育环境,会发现,极少极少的因素,是这个学生自己在一开始能够把控控制的,就像王导提出的不可控的95%。但是跟王导观点不一样的地方是,我认为那可控的5%,也极大的受限于之前的95%,或者说以那不可控的95%作为基础而延续发展衍化。这有点儿像创新里提到的组织心智。我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轨迹,虽然有高低快慢曲线增长,但还是基本在第一曲线当中的。除非,有这么几种情况出现。小第一,婚姻,大多是来自两个不同层次维度的人的结合。小第二,创业,必须是真正的创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小第三,把自己打造成IP。这些,就会发展出人的第二曲线。当然同样的,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里长出来的,而第一曲线,是那95%。必须要承认的是,自己没有做过任何调查研究,认知也极为有限,我也非常希望,能有人告诉我,到底是什么遮蔽了我的认知。不过这次的梳理,与之前的第二曲线相结合,完成了新的突破,非常欣慰。这,就是我以为的,用新的认知,去填充了原有的认知。当然,不排除是为了保持认知协调,只是片面的选择相信了自己想相信的。大第三,意识到命中注定,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沮丧听天由命坐以待毙的事儿,因为意识到这件事情,就是我的命。命中注定,绝对不是不再努力奋斗学习提升的借口,而是遭遇挫折困难逆境失败破灭时,对自己的一个安慰。是维系道心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独创心法。最有意思的是,我的想法,在一位双目失明从事命理研究的大师那里,得到了印证。命运,决定性格,性格,再反作用于命运。在我看来,算命就是大数据,怎么算,就是算法,算过多少人,就是数据,从老祖宗那里来的批断规律,根据时代变迁,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俱进。而为什么要去算,很简单,就是接受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吾命由天还是由我都不重要,关键是,战斗到底向死而生无怨无悔。若证此道,当有此心,莫,向外求。

53. 偏执矛盾。最近琢磨能不能总结一些不管是商业,心理,还是人生职场之类领域的,成对出现的矛盾。而偏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希望被评价为好人,而偏执经常会做出不近人情的事情。人们希望过的舒适,也希望拥有不平凡的事业,但是成就伟业需要偏执,需要牺牲。各种类似《联盟》的书籍都在讲要怎么怎么对员工好,稻盛和夫也说员工才是最大的财富。但是乔帮主和马斯克都反其道而行。我想,这并不是他们故意如此,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就像前文说到的欲望一样,不再把心力用在了人情世故上。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偏执狂,尽管小时候老师说我拧巴,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甘于平庸的人,尽管我也会想,不必非得追求世俗的成功。有没有中庸,有没有平衡的极致,有没有可能,并行不悖。无需多虑,命中注定。

54. 不破不休。王导在书中总结了多年的经验,以及教训。而这些教训,加上对各个谎言的从新审视,我认为,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的过程。光读书是不够的,还需做事,此心不在事上磨,又在何处磨此心。讲道理的人,尤其是主流媒体或幼时老师,他们未必真知真用且反复印证思辨过这些道理,只是认为应该讲这些道理。就像,道理,都是为了立场服务的。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大量的实践,辅以不断扩充的认知,去亲身判断所谓鸡汤格言真理道理的真实有效性,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啊。

55. 道心惟微。为什么反复阅读异类还甘之若饴,为什么发自心底的愿拜王导为师。就是因为在书中,我看到了太多自己也感兴趣,学习过,践行着的古人,哲学,思想,观点。当然,我只是个还未入门的学生而已。说起阳明心学,了解于《明朝那些事儿》,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看见一本新的著作就读一读,但是远远没到研究的地步,比如文言文版本的《传习录》,束之高阁一两年了。直到有一天,有个人说想跟我聊聊王阳明。我就在内心又回顾了一下要聊的主题。窃以为,为何后世有儒学大师,有高僧大德,有红衣主教,却没有闻名于世心学传人呢?是因为湛若水跟颜回一样去世的早吗?是因为当时学派分了7,8个分摊了力量吗?是没有纳入中小学课本吗?是因为心学只是程朱理学乃至儒家思想的延续演化吗?是以为心学略带有些唯心的色彩吗?我觉得都有一点点,但不是核心。我以为这个核心,是王云王守仁本人造成的。王阳明的人生,精彩绝伦(除了活的实在有点儿短,当的上英年早逝),但他的心学思想,难以复制。因为他的思想,是基于他的个人经历,从小就立志做圣贤的家学渊源,另外还修炼用兵骑射带兵打仗的综合深厚积累。没有几个人能是状元之子,能有被千古流传万夫所指的太监贬黜荒野求生逆境生长的机会,能让小偷承认也有四端羞耻之心并连破心中贼山中贼和被唐伯虎辅佐的皇家亲王。这些实践,经历,自己学到悟到的理论,就如同王导总结出来的元认知一般。心学他不像孔孟的儒家礼学讲的是直接可操作的规矩,更像是一种对心之本体,无善无恶的归纳总结。有可能是我学习理解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作证,虽然一不留神又落了律师思维的下乘。这个角度是,咱们推崇的是,是王守仁这个人,还是心学这个学派。而如果是这个学派,为什么不那么推崇陆九渊?两千多年才出了两个半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无明众生又哪那么容易习得王圣人的精髓啊。而从另外一个维度讲,就是为什么这几年阳明心学这么热,是因为社会风气,浮躁与焦虑,压力与欲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咱们都需要一颗,老王牌见效安心丸。

第三,自荐宣言

1. 先买先看的《投资异类》,先读完写完笔记的是《第二曲线创新》。无限感慨奇妙顺序带来的巧合,否则就不会在其中发现这么多的共通,时也运也,知所先后,故几于道。无限+1的感慨在异类中发现了无需再赘述的跟王导的巧合和共鸣。

2. 从2019年11月15日开始到今天12月9日,前后20多天,零敲碎打写了11次23600多字,是我这33年来写过最长的了,无论是否能有附加值,写作,回顾,实践的过程,就是收获。

3.按照《黑天河》和《反脆弱》的作者所言,做一份渴望的工作,脆弱性很强。按照各种数据表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低。伸头缩头都是一刀,那么,吾辈读书人,该怎么办?于我而言,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从来就没有变过。成人达己,教书育人,先做天使,有了足够的厚积,再回到学校,做一名人民教师,传承家业。

4.本想最后写点对天使投资的看法,为什么想做,表达一下多么想加入王导的天使事业。但是发现写完第二部分,已无需多言,一切,都已经在那55条读书笔记里了。

5.一直很主观的喜欢55这个很神奇的数字,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恰好我是其中一族。55在斐波那契额数列里。55是1-5的平方的和。55是1-10的和。我母亲的年柱带5,父亲的日柱带5,我是月柱带5. 而最关键的是,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