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ir想煽煽情。
原因?
或许来自前几天朋友圈刷到这则标题——
Sir还没这种错觉,Sir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是2007。
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电影编辑,做六休一,老板问我,你期望月薪是多少,不假思索地回,温饱就好。
当时哪看得起钱啊,梦想最牛逼。
幸或不幸,今天,还是干着当初想干的事,每天窝在电脑前,看片,写字,看片,写字……
只是,不再提“梦想”了。
时间过得好快,眨眼间,十年就过去了。
2007年。
当时,菊花还是花。
当时的Sir,意气风发,Sir清楚记得,那年有两档大热剧——
《奋斗》,《士兵突击》。
前者讲述几个80后年轻人在北京奋斗。
现在看来,石康的剧本到底还是粗浅了,但他好就好在,毫不掩饰自己“要”的欲望。
比如这句话——
华尔街上成功的人不是靠计算,是靠凶狠。你要告诉他们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you get out of here。
还有这句——
我就等你,我就等你,你没结婚我等你,结婚我还等你,我现在等你我以后等你,我永远等你,我等你,我等你,我等死你。
今天,再说这种“三观不正”的话,恐怕要被不只一小撮的观众喷死。
《奋斗》的本质就是一群庸人不甘平庸的故事。
《士兵突击》其实更接地气。
它关于一个傻子扳倒一片聪明人的传奇,一种更踏实的成功。
我一直告诉自己,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
在五班,许三多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看到同乡成才混得那么好,他反复对自己说——其实我现在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
自我激励,又自我安慰。
其实说这句话时,大家都看不上他。
他拿这句车轱辘话来给自己打气。
后来钢七连解散,只剩下他一个人,这句话又成了想头。
临走时,他开始反思这句话——
我一直告诉自己,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但这是句傻话,聪明人用不上。
毫无疑问,那一刻,许三多才是兵王——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聪明人,但不再为之不开心,而选择自己的活法。
当然,这两部励志剧,最大的励志是,《奋斗》捧红了文章,《士兵突击》推出了王宝强。
两个并不算“靓”的明星一炮而红,并巧合地,在之后为中华词库奉献出“周一见”和“太马蓉”,这两个不言而喻的关键词。
多多少少,从当年的热播剧能看出,那时的荧屏,还不是小鲜肉说了算。
2007,最疯狂的一个粉丝叫杨丽娟。
她追的偶像叫刘德华。
为了见偶像一面,杨丽娟发动家人卖房卖肾。
2007年3月25日,追星13年的她,终于实现夙愿,被安排和刘德华近距离接触、合影。
第二天,杨父跳海自杀。
疯狂吗?
疯狂是会传染的。
今天,鹿晗谈个恋爱,粉丝能把微博整瘫痪;王俊凯过个生日,粉丝能在宇宙放卫星。
以前,明星(偶像)是这么来的——
被星探发掘,唱歌拍电影,媒体报道,大众追捧。
现在,明星(偶像)的成名途径早已逆转——
大众追捧,媒体报道,唱歌拍电影。
疯狂吗?
疯狂是有代价的。
比如,杨丽娟事件,大部分是站在刘德华那边,批判粉丝盲目追星;而到了鹿晗谈恋爱,公众舆论的枪口却指向明星——凭什么,我们省吃省穿,供你捧你,到头来,你拿我们的钱,去给别的女人买礼物。
偶像失格,Sir又认识了一个新词。
这句话被我们说烂了——过去,我们认识影视圈,靠作品;今天,我们认识影视圈,靠人设。
不信,看看十年前。
2007年,中国最具势力(话题)的女星,是四旦双冰。
周迅自不必言,两年前就凭《如果·爱》拿下金马、金像,几乎所有华语奖项的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2046》金像封后。
赵薇差一点,但提到她,小燕子面目清晰。
即使最受争议的范冰冰,劳模阶段,一年五部片,3年后凭《观音山》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
看看今天新一代的舆论场。
占据微博热搜的分别是——
影后?
这个?
还是这个?
角色?
抱歉,Sir想不出。
甚至不进反退。
杨幂,2007年前就奉献了她至今最灵动的一个角色——《神雕侠侣》的郭襄。
Sir不想说演技一代不如一代这句绝对话。
但从名气和演技(实力)的匹配度上,一代比一代含金量低,不容置疑。
耐心是这个时代最稀罕又最被唾弃的品质。
就好像以前我们在剧里面分出偶像剧,现在,又从偶像剧分出舔屏剧。
什么意思?
对于现在某些流行货色,你不要想,更不用看,就像巴普洛夫的狗看见骨头,舔就好。
再说说皇冠上的珍珠——电影吧。
2007年,一向温良恭俭让的李安终于露出本色。
拍出《色,戒》,以一个“阴道战胜主义”的爱情故事,瓦解了革命的尊贵。
尺度之大,岂止回形针。
我们惊呼,又一个“天才”(汤唯)崭露头角。
谁知,《色,戒》的登天,让她“重回地下”。
而王佳芝,竟也成为汤唯至今的巅峰角色。
多年后,李安在谈起这段让他现场奔溃痛哭的经历——
我觉得,我的心好像王佳芝,我的头好像邝裕民,我的那个…那个…不好意思讲,好像易先生(全场大笑)。
据说,张爱玲的《色,戒》,一开始是送到姜文手里的。
姜文不屑,他说,这是个“娘们故事”。
自认“电影应该像酒”的姜文,在2007年拍了他至今度数最高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这是自恋的姜文一次不管不顾的才情澎湃。
这也是姜文最稀罕的一个梦。
许多人抱怨看不懂,姜文火了——“看不懂便多看几次”。
大众文化的G点是需要被挑衅的,但显然这次,姜文的冒犯过了头。
《太阳照常升起》血本无归。
3年后,姜文拍了他至今艺术含量最低,同时也是最卖座的电影,《让子弹飞》。“站着挣钱”,成为99%中国电影人至今可望不可即的梦。
“站着挣钱”,是站着关键还是挣钱要紧,于姜文来说,也许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打从心里厌恶跪着。
你看,在顺着摸了一把流行羊毛后,4年后,他又来一部《一步之遥》,风骚作死。
对姜文,我们是又爱又恨的。
对其他人,我们往往爱恨分明。
比如,地位比姜文更高的张艺谋。
2007年,张艺谋完成了他古装三部曲的完结篇,《满城尽带黄金甲》。
先别骂。
《黄金甲》烂吗?单单这一幕就让Sir心生敬意。
杰王子为母后倒戈朝廷,挑战父权,失败,王子和党羽被诛杀殆尽。
大地尸横遍野。
太监出动。
成山的尸体被拖走,成河的鲜血被洗尽,眨眼之间,大地又被铺上红毯,舞台又站满菊花。
刚刚的血雨腥风,似乎从未发生。
在这之后,Sir从未在张艺谋电影看过如此无声而刺眼的死亡。
陈凯歌呢?
他还没从《无极》的恶评阴影缓过气。
愤怒伤人,也自伤。
说出“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后,陈凯歌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
两年后,他拍《霸王别姬》“私生子”——《梅兰芳》。
形还在,气没了。
“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戴着你的纸枷锁,千忍万忍地走到底吧”,《梅兰芳》这句台词,成为陈凯歌的揽镜自照。
今天回看《无极》,烂吗?
至少不算好。
但更让人失望的是,这么“烂”的《无极》,竟成为中国魔幻大片的天花板。
看看这几年,都是什么货色?!
《封神》《钟馗伏魔》《画壁》
现在,提起冯小刚,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任性。
说到任性,2007年是冯小刚的分水岭。
刚刚在贺岁大片赚得盆满钵满的他,又一次杀回“文艺界”,杀回他心中对电影的原始冲动。
他要拍《集结号》。
当时谁都看衰《集结号》,包括华谊老总,也是抱着“还冯小刚”的心态在投。
冯小刚干脆“破罐破摔”。
合作过《天下无贼》的刘德华在看过剧本后,主动要求出演“谷子地”一角。冯小刚拒绝了,理由是,“你太帅了”。
那到底还是他的年代。
无人看好的《集结号》,奇迹性地以“零明星”阵容,拿下当年年度票房第2位,手下败将包括同期的《投名状》——那可是打包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的顶级大片。
《集结号》也成为冯小刚十年间大众口碑最好的一部,豆瓣7.8。
当然,我们忘不了那些离开的人。
2007年6月29日下午1点30分,杨德昌,因结肠癌并发症在加州贝弗利山庄家中去世。
我们从此失去华语影坛最赤诚的电影作者。
对杨德昌,我们怎么褒奖都不为过。
他是真的在痛苦,他的痛苦,也照亮了我们的痛苦。
就前两天,Sir写稿,重读《麻将》,又被惊出一身冷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十年间,中国影坛翻天覆地。
2007年票房冠军是《变形金刚1》,2.8亿。
2017年票房冠军(显然)是《战狼2》,票房56亿,十年前的冠军还不及今天冠军的零头。
2007年是华语电影在三大电影节最后的荣光,王全安《图雅的婚事》,柏林金熊奖,李安《色,戒》,威尼斯金狮奖。
2017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华语片无一获奖。
2007年,我们听到困惑来自贾樟柯: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
2017年,我们听到咆哮来自“逐梦演艺圈”们:豆瓣,大V,你们到底有多恨中国电影?
2007年,王朔批评中国电影,“老是看见一帮古人在打架”。
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主流又是什么?
十年,Sir看过很多梦想,看过很多梦想破灭,但看得最多的,是佯装梦想的功利。
十年,Sir看过很多文艺片,看过很多商业片,但看得最多的,是打扮成商业又不尊重商业规律,号称文艺却又不肯面对自己的伪电影。
这是我们每个老影迷成长的阵痛期。
这也是中国电影成长必经的阵痛期。
惟愿且共勉,每个身处行业,与行业沾边的人,都能活得更偏执,更诚实。
我们怀念2007。
我们更想心安理得地说——
不愧拥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