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淘宝和背后的电子商务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可是在这本书出来的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现在的90后还在上初一甚至小学,而60、70后在努力挣钱养90后,80后的极少一部分可能会愿意尝试。
一晃16年过去,前阵子阿里巴巴经济体20周年年会也是占据了几个微博热搜,据说借用了杭州上百辆公交车来运载员工,全世界各地都有员工回来,10万人的公司,5万人来了杭州,杭州亚运会场馆周边也专门封路,当然不是说为了阿里年会,而是亚运会流量压测,其实没毛病。
说这些不过是想说,淘宝、天猫、聚划算为代表的阿里b2c、c2b、c2c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所经历的、沉淀的、积累的经验教训是浩瀚的,哪怕仅仅说故事估计就得说很久,何况还需要交代背景,甚至从中延伸出关于产品经理的平衡、取舍以及妥协和价值观,这样看来,这么薄薄的一本书根本不足以说明。所以本书就从整个电商用户的行为流程中,挑选了几个关键节点进行讲述。
整本书围绕着从商品、类目、属性、搜索、电商模式、购物车、支付、交易、售后、旺旺一条基本完整的链路进行,其实说的很浅,很多地方也只是一笔带过,不过絮絮叨叨的故事里,我自己有几点体验还比较深刻。
第一,太羡慕了。
没有几个产品经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一个充满从0到1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他带来了产品,养大了产品。如苏杰所说,90%的产品是做维护性工作,在守江山,在已有的产品上做优化,并不是说这个不重要,只是说类似天猫、聚划算、甚至后来的微信,失败的概率大,但无论成败,都是个人的幸运,当然成功了就更好了。
当前大公司里也会有很多创新项目,但是创新项目往往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又因为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已经尝试过了,再从中开拓出一片持续的发展地越来越难,成功的几率也会很难,所以阿里很多地方会讲究小而美的创新,这可能是大多数PD们追求的方向了。
第二,搜索的本质。
如果提及搜索本质,可能答案会有很多很多,为了用户能更快的找到目标商品,为了做好导购,为了让店主的商品更好的卖出去……
我想整本书说的都是两个字:平衡。公平与效率、卖家和买家的平衡、大卖家和中小卖家的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平衡、体验和性能。无论是调整权重,还是调整算法,方向,甚至前端的展示,背后的都是为了当下的平衡。
为什么要有这个意识,因为产品经理针对搜索的优化及处理方向就会不一样,也如书中所说,更高级熟练一些的产品经理,就不仅仅是功能需求层面,而应该是策略和大局层面。
第三,产品经理利益的平衡。
这一点和第二点之间有联系的,但是这个点的范围和高度都会更高一些。产品经理的角色内容就是妥协,但是妥协是要有原则的。一个产品如果承载了太多的商业目的,必然会偏离用户需求,也就是会强奸用户,但是任何产品都是在公司或者该部门的利益中成长起来的,不能不考虑相关战略,如何平衡这些,会是产品经理们永远要思考的问题。
具体的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举个例子,运营同学为了推某个活动,要在首页大批量弹广告,app push和短信轰炸,的确能在大促期间带来流量,可是对用户的骚扰该怎么判断?
其余的还有很多感受,比如产品本身应该是有个性和温度的;产品经理不能只是运营的传话筒,需要有自己的战略观和解决方案意识;产品一开始并没有架构,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由一个个的个性化的事情,逐渐转变为平台化思路。
等等。
这本书不会教你做产品,它只是讲一些故事,故事里到底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需要各位看官自己领悟。其实很多前人的总结和话,会让你有一种懂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产品经理一定是要在具体的项目里去成长和总结的。
第四,个性化和平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