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在追求干货,原因很简单,简单快捷省时省里,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对他们的理解而已,简直是高效学习的不二之选。
事实也是这样,每天得到的老师们都会讲一堆的干货(可能有人不这么认为吧,不过我是这么想的。)学习起来真的效率很高很高。因为都是别人几十万字著作的精华所在,而别人之所以有几十万字,大部分都是故事和论证结论而已。
只要相信老师们的眼光,或者作者的能力,完全做拿来主义就行,认同?是最费时间的,但也是可以直接忽略的。(这么做的坏处当然明显,就是思维锻炼不行,归根到底是积累不足。老师经常贴出有理有据但是相反的观点,这是锻炼自己辨别力的好时机,没有储备还是没用。)有点填鸭,不过我们早习惯这个了。
当然,此刻之前是这么看的。
今天呢,并没有什么否定之前看法的地方,只是做了一个新角度的补充。就是原著中被我们和老师们为了高效而省略的故事和辩证思路,也是很重要的。
这个的重要程度的体现并不是在自己的学习和储备上,事实上对内,干货足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因为它是明确可执行的归纳总结。
而这个的重要之处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对外的沟通中。
我们把这些有价值的思想,有价值的结论传递给他人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系统缜密的思维和一系列的故事作为佐证,来让对方信服。这也是作者对付读者的有力武器(工具)。
同时故事的积累还可以在聊天中显得有文化,有知识。(这是附赠的)毕竟知道但是说不出来,或者说不6,而无法愉快地装x是一件很令人苦恼的事情。(变相哑巴)
之所以我们能信干货别人不能,是我们因为我们信任作者,老师。是故意跳过了这最艰难的一步的。
简单来说就是干货能够汲取营养锻炼辩证思维,但是无法锻炼表达和信息传递能力 。
所以抽时间完整地读一本充满故事或者逻辑缜密,有结构性的书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这本书里的核心你都知道了,依然有读的意义,尤其影响力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