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蓝印花布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至清代,杭嘉湖一带,凡有集镇必有染坊。桐乡蓝印花布在浙江负有盛名,与当地盛产棉花及棉布有关。桐乡蓝印花布采用天然蓝靛染料,颜色蓝白相间,图案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早年属于普及性、实用性的民间产品。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对蓝印花布并不陌生。印有蓝白花纹的布袋、台布、扇子、雨伞……这些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尤其是在老一辈人的家中。甚至就连我自己的衣橱中,都有着一条牛仔质地的蓝印花布拼布长裙。我喜欢蓝色和白色的组合,干净清爽,又充满江南水乡的韵味。
但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对于这一点,我并不十分知晓,直到亲眼见到它产出的全过程,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确实令人折服。
『灰缬』
浙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桐乡蓝印花布。桐乡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水网交错,古时是重要的水路交通驿站,商贸往来频繁,并且盛产棉花和棉布,一条街上可能就聚集着数家染坊。而具有13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便坐落于此。
在这些染坊之中,又以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爷爷创办的“丰同裕染坊”最为出名,至今大约已有170年的历史。这家染坊曾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的炮火所毁,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年轮后,才重新得到恢复。
这次我们拜访的地方,就是百年老字号“丰同裕”的新厂。它由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哀警卫先生于2003年筹资兴建。
初来时,厂区院子的灌木丛和草地上四处都晒着印染后的布料,远远望去如一片片蓝色的湖。白色的土布晾在高高的支架上,阳光下随风飘扬,美得像是午后的一个梦。
厂区展馆内的走廊上,挂着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品,多片蓝印花布形如波浪,由无数的细线支撑着,吊在空中,中间是一支红色的船桨,装置的最上方还有七颗星。
这幅作品正是出自哀警卫先生的创意,名为《乌镇印象》。目前已创作了三期,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一期。展馆内的是第二期,已在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获得银奖。
问起创作初衷,他说,自己的事业是依托着乌镇而起,对乌镇这座水乡有着特别的印象。
“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一开始也是怎么样在晾布,然后把晾布的过程做成有艺术的过程,或者艺术的展示,那这样就有了现在的,你说的‘乌镇印象’这个概念。我们还会做下去,每两年做一次。”
相信在2018年,我们就能看到新的一期了。
展馆内陈列着极具年代感的老织布机、各种印染工具以及丰同裕染坊的老照片。
其中一面墙上展示着蓝印花布的各种印染方法,包括夹缬、葛缬、绞缬和灰缬等。夹缬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蓝夹缬,葛缬即现在所称的蜡染,绞缬是扎染。我们通常所说的蓝印花布则是指灰缬,一般以漏板刮浆的方法来制作。
灰缬的工序一般有九道左右,细分可达三十多道。大致包括:描稿、刻版、刮浆、揭版、染色、显色、刮白、清洗、晾晒等。
蓝印花布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颜色的形成是通过染料浸泡后在空气中氧化而成。浸泡的次数越多,颜色就越深。在现场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布从白色转为青色最后变成深蓝色的过程。
由于土布本身是带点淡黄色的,因此,由黄豆粉和石灰粉混合制成的防染浆除了防止染色外,还能起到漂白的作用。所以,我们最终看到的蓝印花布,才能显得如此白净。
『一道道染色』
说起来,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在穿衣制度上其实一直有着阶层之别。达官显贵穿绫罗绸缎,平民百姓穿粗布汗衫。而且,连服装的颜色,也同样标志着人的等级差异。比如,黄色专供皇家,紫色代表贵族,而蓝色,则属于大众。
从色彩心理学角度来讲,蓝色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颜色。它深邃、自然、充满灵性。如大海般浩渺,如天空般悠远,如湖水般静谧。理性而独立,又让人充满希望和 想象。
哀先生说,蓝印花布的蓝代表着中国,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蓝”。
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国民色,是文人心头柔美知性的水韵江南,也是印记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一抹东方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