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柴静的《看见》里面关于奥运的一章,主要讲的是在奥运幕后没人关注的普通运动员是怎样的,像极了可以用于回答知乎问题“当一名没有得到奖牌的运动员是什么体验?”的答案。答案自然充满真情还是所不为人知的。
适逢里约奥运会今天开幕,对于里约奥运会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先前报道的动乱,奥运村没钱修,气得澳大利亚队自掏腰包住宾馆,放袋鼠也没用;比赛场地水面污染,入水得闭气,还时不时漂来一具浮尸;各国运动员进入里约后都获得不大不小的洗劫;奥运圣火跑着跑着冷不丁冒出来一灭火器;领导又长又臭的讲话让潘基文都昏昏欲睡……
然而这一切,在一个腰长腿长身材辣的名模走向场馆内的时候,全部烟消云散了。她的最后一场走秀献给了祖国风声并不怎么好的奥运会上,又给这场本来并不怎么美好的奥运会开了个美好的好头。
对奥运会的印象可以追溯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今仍然记得橄榄枝的图标。
然后是08年北京奥运会,简直是举国欢庆,北京更是炸开了锅。这个时候出了一首至今仍在到达北京站的时候会放的一首歌《北京欢迎你》,给北京又添了两个旅游景点和演唱会场所:鸟巢和水立方。估计那时候的北京大妈都会整几句英文。开幕式时间是中国吉祥数字888,虽然官方解释说不是迷信。开幕式和春晚一样,所有台转播的都是这个,我们家还买了一堆卤菜边啃边看。开幕式是我看过所有的里面最好的一个,毕竟导演是张艺谋,场面蔚为壮观,我相信全世界都不会忘记这个充满中国风的开幕式。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场馆是伦敦碗,带着一股英国的冷式幽默,请了一批明星开演唱会,包括披头士和憨豆先生这些老牌怀旧风。当然还有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误判,印象最深的是陈一冰。
转眼就2016年了,这是奥运会第一次落根于南美洲,结果还碰上了经济衰退,政局动荡。
作为一个看客,只能在电视上看比赛。以前,看运动员都是看明星,觉得他们在比赛的时候多么多么厉害,那种高难度动作都可以做到,怎么怎么秒杀那些歪果仁。
现在,我也成年了,以前的运动员很多退役了,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孔,大部分也和我一样被称为小鲜肉,他们喜欢发微博,喜欢晒自拍,这样才使我有了现实感——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职业是运动员,参加比赛为国争光是他们的责任。读了《看见》里的这一章,你就会知道,他们的生理没有利益驱使,驱使他们的动力是爱与信念,更多的是溶在骨血里的责任感。
不管好与坏,奥运会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最后,中国队,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