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娱休问夜如何,此景良宵能几何?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琵琶记·二十二出·琴诉荷池》
《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
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
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
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牛小姐
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 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
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 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 全孝的关目。
然而,这接近完美的目标却漏洞百出,使这部
“教化剧”多添了不止一丝的讽刺。
壹
蔡伯喈及男主的大致“不幸”在简介里说的相当清楚,可是按照简介里的说法,男主最值得诟病的也不过就是被逼娶了个千金小姐,远在千里之外,不知道父母惨死...
然而剧中内容远不及此,渣男第一步,有个暧昧的态度,看似心字头上挂一把刀,但是也就是挂着而已,毕竟没掉下来,也掉不下来。
他先是为了孝顺父母,进京赶考,把新婚两个月的的妻子撇家里了,然后一去不回,之后进京赶考,巧了,主角光环的庇佑下中了状元,又巧了,被牛丞相看中了,然后当了新郎官,人有两大喜事,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从此这个不入流的小子走向了人生巅峰。
但是...家里面还有一个呢,人家嫁给你的时候还是黄花闺女,青春貌美,而且家里还有爹娘呢,他把这事和牛相说了...
我不知道牛相是咋想的,反正还非他不可了,细想想,他堂堂丞相,一人之下,要找谁不行啊,非得找个有妇之夫,其中也一定有什么猫腻。
而我们的男主,也半推半就的应下了,就这样平安无事,没事发发牢骚的过了三年,闲的连他爹娘的画像都认不出了...
然后就出现了开头所引的“琴诉河池”:
〔贴〕相公,你如保恁的会差。莫不是故意卖弄,欺侮奴家。
〔生〕岂有此心,只是这弦不中用。〔贴〕这弦怎的不中用。〔生〕俺只弹得旧弦惯,这是新弦,俺弹不惯。
〔贴〕旧弦在那里?
〔生〕旧弦撇下多时了。
〔贴〕为甚撇了?
〔生〕只为有了这新弦,便撇了那旧弦。〔贴〕相公何不撇了新弦,用那旧弦?〔生〕夫人,我心里岂不想那旧弦,只是新弦又撇不下。
贰
有男主必然有女主,而这部剧没有女主...但是塑造了两个,几乎是按照传统道德伦理对女性的要求的大尺丈量出来的“完美女性”——赵五娘,牛小姐。
赵家和蔡家按道理来说是门当户对,赵五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明媒正娶,她若是想在家里掀起什么波澜,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然而并没有。
这位出身还不错的姑娘简直就是贤妻的典范,堪比近代的“张幼仪”,丈夫进京,三年没有消息,她吃糠咽菜伺候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既然你是爸妈给我的礼物,那你就永远陪着他们吧”。
蔡老爷夫妇去世的时候,就连坟都是她用手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然后身无分文,靠着卖艺进京找她的丈夫。
叁
牛小姐在其中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她的善良也至关重要,试想如果她像陈世美里的公主那样,性格蛮横,嚣张跋扈,那保不齐蔡伯喈就成了另一个陈世美。
而且,剧中隐含着一条隐形线索,蔡伯喈没有孩子...
这也是很奇怪的,结婚三年,没有孩子,这在那个时候是极其重要的,这么看,那新弦旧弦似乎也别有所指.....其中是非自己脑补。
当牛小姐看到赵五娘之后,立刻把她收到了羽翼之下,说起了做大做小的事情,试问她丞相之女,怎么可能做小,而且一个和男主一起三年,一个才两个月......
但是,一切矛盾戛然而止,三人像童话里一样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喷出一口老血....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男主,成了全忠全孝的典范,受人敬仰,没人会纠结他有什么错的,毕竟他的错全都被两个媳妇缝补的天衣无缝,而他的所有被迫,似乎对他本人来讲,没啥太大坏处,所以,渣男是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