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买房是最佳时期?
答案就两个字:以前!
面对日益飞涨的房价,很多人认为只要回到过去,早点买房,就不用为房价发愁了。其实不然,你以为古代人买房就那么容易吗,不然为什么连杜甫都要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信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的买房史。
西周时期土地都是分封制,分给你多大就是多大。那会儿地广人稀,每家每户有个几十亩地并不是什么难事。一亩地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半篮球场。也就是说你去隔壁串门都得打个车。
汉朝时期实行均田制,按人头来分配土地。如果你想住大房子,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生孩子,毕竟多子多孙多财路。买房的政策也很坑爹,房子只能买隔壁的,如果你看上了隔壁的隔壁的小周的房子,那你也只能买到隔壁老王的房子。也就是说,如果你住在了城外郊区,但在城里上班,想买套离上班点近的房子,那也就只能想想了。
唐朝虽然是盛世,只可惜人太多了。人们即使有钱也没地方住,当官的也只能租房上下班。当时国家还出台了奇葩的限购政策。
《唐会要》卷85记载:“天下诸郡,应有田宅产业,先已亲邻买卖。”
意思就是,无论你是想买房还是卖房,都得经过你的家人和街坊四邻的签字同意。因为在当时社会,宗族观念很强,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住在一起。这样谁家孩子受欺负了,打起架来也好叫人不是。
到了宋朝的时候,买房就更加难了。宋徽宗时期,一个普通的书记员每月3贯钱,而开封一套普通的住宅就要9400贯。也就是说这位书记员不吃不喝要两百六十年才能买下这套房子。于是宋朝百姓集体进入了蜗居时代,老百姓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像欧阳修、苏东坡等身居高位的人一直也是以租房为生。
明朝时候,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很关心百姓的住房问题。
《明太祖实录》记载:“京畿民庶之众,鳏寡孤独废疾无依者,多旧养济院,隘不足容,命于龙江择闲旷之地构260间以处之。从之。”
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他逼着官员给百姓建房,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生活。并且朱元璋为了防止百姓炒房,实行了特别得民心的“找房款”政策,也就是如果甲花10万买了乙的房子,后来房价涨到了100万,那么乙还可以向甲追要90万的房产差价。这样的制度下,自然没人敢囤房。
到了清朝,房价终于有了逆天的好转。据记载,当时新街口附近一套普通房子85两,一个七品官员的年薪是90两。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京官,省吃俭用刨去生活开支,大概两年收入就足够在京城买一套私宅。但是,当时计划生育没搞好,导致旗人越来越多,于是把汉人都赶到了郊区,还下令出台了许多霸王条款,旗人只要花很少的银子就可以将国家的房子据为己有。如果你不幸是个汉人的话,那或许只能在城外喝西北风了。
其实从古至今,买房都是我们跨不过的一道坎,也许正是因为居不易,中国人才更爱房子,毕竟“房才有家”这个概念比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