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建盏,两根冰棍一只碗
“话说啊,当年在村里转悠,收点老桌子老板凳什么的。一看,一家人门口用来喂鸡那几个黑碗可是好东西啊。但这时不能露出兴趣来,假装谈好要收的那几样东西,随口说,老乡,你喂鸡那碗挺结实,也给我拿回家给狗喝水呗, 多少钱啊。老乡一高兴, 就说,不值钱,送你了!哈,一个碗其实比一屋子老桌子板凳都值钱。 ”
“话说啊,当年在村里转悠。看到一户人家桌上有个黑碗真是好货色,去问价,那老乡也精,怎么都不卖,我开到 800 块钱都不卖。村里有个小青年过来搭讪,说 850 他就给我搞到手,赚 50 手续费,第二天晚上来拿货。第二天,他果然给我把碗拿来了,我问他怎么说服老乡的,他说,他搞了个卖冰棍的箱子,给老乡卖了两根冰棍,顺手就塞在箱子里牵走咯⋯⋯”
“话说啊,当年在村里转悠,看到田里露出一排黑碗,都倒扣在地里用来垫脚走路。建盏嘛,铁胎,结实,垫了在烂泥里做步道正好。我就给了 20 块钱农民,让他们挖出来都给我拿走了。 ”(讲述者,建瓯收藏家协会吴宗平、林建辉)
虽剩残片,仍不输藏品
目前,传世的三件完整的曜变作品都在日本。国内有一个残片,是 2009 年上半年在杭州市上城区原东南化工厂出土的。这个化工厂距离南宋皇城旧址很近,这件残片大约保有原貌的四分之三,但圈足(指陶瓷器物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宋以后盛行,各类器皿几乎全有圈足,很少例外 )几乎都保存下来,茶碗原本的器型也相当清楚。从照片上看,它的曜变斑纹格外显眼美丽,色调偏蓝,随着光线进入的角度呈现紫红光彩,比起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藏品也毫不逊色。
据八卦,这个曜变茶碗最开始是从建筑工地上挖出来的,以 2500 元卖给一个在杭州瓷片帮的江姓河南人,后来一口价15000 元转给河坊街古董店,再以几十万转卖给福建大老板。目前,它在杭州某个民间藏家手上。
大师与小贩,一桩扑朔迷离的疑案
话说那日有大师带本刊记者逛周末的建盏跳蚤市场。大师是建盏大师, 又是仿古大师,跳蚤市场上谁人不认识他?见他三步两步到一小贩面前,指着一只柿红釉问 : “到底卖不卖,几多钱?”
“一万。 ”开价。
“五千。 ”还价。
“六千。 ”成交。
大师喜悦,说盯了这只碗几个星期了,那小贩嘴硬,死活不降价,今天总算合理价格买下。才说完,后面有人过来拉大师衣襟 :“大师,加你 500 元,6500 卖我可好?”
“不好。 ”大师摆摆手。
“7000 可好?”又来拉。
大师摆摆手 : “不好。 ”得意地说, “瞧,不到五分钟,已经赚 1000 元。 ”本刊记者自是眼红。大师大步流星前行,却又有早前相熟的村民小哥拉着记者衣襟跺脚 : “那是大师帮你们买的吗,不要买啊不要买啊,赶紧出手啊,是假的啊,是做旧的啊。 ”
记者大骇 : 大师被打了眼?去提醒大师,就等于扇大师耳光啊。 小哥骗人?又图什么?
各种情节反转上演,可能性有许多 :
可能性一,碗是假的,大师一时看走眼了。但卖主见记者在场,怕大师回过神来,事情闹大不好看,情愿多给点钱收回来。于是串通旁人演出戏。
可能性二,碗是假的,大师亦知是假的,但做旧技术是真的好到难以辨别。那么,大师都说是真的, 自然也就可以卖出真的价来。可能性三,碗是真的,大师慧眼识宝,天下太平。
结局花开两朵,一朵,记者特地跑到村民小哥家里,去问那只碗的详情,小哥和盘托出,谁做的,几时做的,怎么做的,怎么之前不敢卖给大师,后来还是卖了。
另一朵,几天后,再见大师,大师喜滋滋地说,那碗已被识货藏家以 2 万元收走,价格不错,唯有割爱。这个世界,真真是扑朔迷离吖。
有一只曜变,让我们相信不如有平行时空
文玩江湖上都在传 : 2005 年,厦门恒升拍卖行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曜变天目(网上消息又有写是兔毫盏)以 1300 万人民币成交。
江湖上消息灵通一点的人士, 都在传: “那只曜变根本是只高仿的,可怜了买家。 ”
江湖上消息灵通得不得了的人士,还在传另外两个消息 : 一是,那只曜变出自建盏一代“豪侠”黄美金之手,就是那个做金油滴的黄美金 ; 二是,那只曜变出自建盏一代宗师孙建兴(或者是孙建兴徒弟)之手,就是那个国家级非遗传人孙建兴。
记者向二位大师都求证过这则传闻,黄大师说,悔不该当初低价就卖了一只曜变 ;孙大师说,悔不该当年纵容那孽障徒弟拿了师门技术去冒充宋瓷。两位大师对于它的身世,如何流转,各层价格,如何最终在文件上乱了真,都各自有一整套说法。
明卖杂货,暗渡黑碗
池中村的阿法是没落的大户人家子弟。17 岁那年在家务农,有一天遇到考古队经过,知道是去挖宋代建窑遗址,于是就跟着看热闹。看着看着, 也就顺便到窑址里顺一点出来,一个卖几块钱,左手卖完,右手花掉。
那时候对盗窑打击力度大,村里已经有人因为盗窑被判刑了,有一天村支书指着阿法,勒令他去投案。吓得阿法带着母亲和妹妹连夜搬离村庄,到水吉镇租房开杂货店度日去了。
风头一过,在当地有势力的朋友帮助下,又开始明卖杂货,暗渡黑碗,就靠这样也成了镇上有头有脸的人,日子长了,也就练就一双看建盏的毒眼,被称为鉴别建盏真伪的专家,连当年要捉拿他的村支书,都拿着建盏上门来问真伪。
合该运背。某天一个藏家带着一批建盏上门请教,只说是家里带来的,也不说就在当地买的。阿法喝多了两杯,胆气一壮,行事说话就不如平时谨慎,把这个如何接底,那个如何老胎新釉说了个透。藏家二话不说就拿去原主那边退款走人,也不地道,把阿法给端了出来。
气不过的原主带人把阿法海扁一顿,两厢都不是什么太合法的事情,阿法案也不敢报。伤疤是会好的, 干“工兵” (盗墓贼的“江湖称呼” ,因为盗墓需要带着工具,所以戏称工兵)这一行,没点传奇,也是不成人生。
文:蔻蔻梁
图:丘/网络
本文系茶源地理首发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并注明来自茶源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