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师曾和我讲过,他说读书就读源头性书籍,以前并不以为然,自从有了孩子,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理解的源头性书籍,就是指读经典、读名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确实很多,比如群经之首《易经》,还有《道德经》、《大学》、《孝经》等等,名作就更加多了,四大名著、《简爱》、《呼啸山庄》、《飘》等。
那为什么说,有了孩子,我明白了其中道理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带女儿读过弟子规。有天我叫女儿过来给我帮忙,女儿小跑到我身边,嘴里还说着:“父母呼,应勿缓”,当时就把我乐开花了。
还有一次,女儿把小手弄破了一点,我心疼的说:“宝贝,快让妈妈看看。”女儿来了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紧接着补充道:“对不起妈妈,让妈妈担心了”。还记得当时的我,简直就是震惊。
当然了,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买过很多儿童绘本,她也吸收了不少,可我发现,经典就是经典,她对经典里的语言,记忆尤深,甚至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只是要教孩子知识,更要从小引导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那么读经典、读名作是可以提升我们和孩子的精神修养的,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我呼吁,在我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时,当我们不知道带孩子一起阅读什么书籍时,我们不防拿起经典、名作,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滋养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