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无戒365挑战营的第三十天,先来说一下前29天的成绩。
>>>>>日更29天的数据
10月26日至11月23日,更文29篇,更文字数64000+、30篇总阅读量1500+、喜欢数190+、评论数252+、赞赏数2,其中,日更字数最高4276、阅读最高330、喜欢最高33(与阅读最高是同一篇)、评论最高56(与阅读最高是同一篇)。
按每篇文章平均向4个专题投稿计算,共投稿116次,除去【无戒365挑战营专题】,前后共14个专题收录文章,收录共43次,占总投稿数的37%,5次被首页推荐,收录按次数排序:婚姻育儿8、散文6、故事5、首页5、成长励志5、谈谈情说说爱4、社会热点和疼痛说各2、情怀、与世说、每天写1000字、谈写作、微小说、城市故事各1,小部分为专题编辑自行收录,未做统计。
被收录专题最高的一篇为《那个夜夜睡不着的女人》 ,一篇写寂寞女人婚外情的故事,有5个专题收录。
在这29天里,日均2000+字数的文字输出,内容包括个人心理的动态、社会热点的评论、脑洞大开的故事、情绪发泄的随笔以及看到的所思所想。
在更文的过程中,我有满脑子要写的兴奋、满腹想法写不出的苦恼;有日日想更文的决心,日日无流量的失落;有文章被收录时的鸡血满满,有文章被拒的不明不白;有写完之后松一口气的畅快,有到夜晚21点日更未完成的焦虑;有自认为好的选题的喜悦,也有为支撑选题而素材枯竭的抑郁......
总之,日更的这29天,我是情绪多变的,我是焦虑积极的,我是忙忙碌碌的......
>>>>>日更29天的得与失
以一分钟80字计算,对照现成文字用键盘往电脑上输入,平均日更2000+字数,校对时间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
于我这样,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又有点观察生活敏感度的人而言,要将“想法”变成“一堆文字”,不是难事,然而,要将“想法”变成一篇“文章”,甚至是一篇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拍大腿”冲动的文章,绝非易事。
1、患了多年的“拖延症”得到初步治疗。
对照于我,每日更新文章,至少两小时。这两小时,于我实际情况而言,是绰绰有余,定能完成的,我工作轻松,每日只需专心工作半天,就能完成当天的工作。然而,多年的体制内单位工作习惯,我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常常一天的工作,要好几天才完成,习惯了拖至最后一刻才草草完成。
日更开始后,我晚上更文。
我一个人,要带娃、要做饭、要吃饭、要陪娃写作业、要陪娃读书、要陪娃玩,一套流程下来,最快要到21点左右才能空下来,空下来后,已经精疲力尽,只想“葛优躺”。
更文就成了压力,渐渐掩盖了对文字的喜爱。更文就像工作一样,草草了事,为了完成任务,将我脑海里那些个人认为不错的选题,敷衍了事,匆忙完事,最开始这样干的时候,我尚能应付,日更差不多一周左右,我感到乏味,开始后悔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两日一更、一周5000等等降低标准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在耳朵响起。
回想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十几年,从我手上溜走的时间,就像我这十几年吃过的饭一样多,对比那些如今在写作上有成就的作者们,我曾经也像他们一样,在各大网站开过博客、注册过帐号,也获得了小众人群的喜欢,然而,这些帐号和粉丝,就像没花钱得到的物品,到手容易,舍弃更容易。
我与他们,缺的只是坚持和真正为爱好付出的毅力。
近一周,我改变了更文时间,在工作允许的情况,我早晨坐车时,想好更文内容,上班后,第一时间开始写,在下午下班前,再进行校对和调整,晚上再发布更新。
改变了更文时间后,正常工作当然不能耽误。因此,我将以前用来翻翻朋友圈、刷刷微博、玩玩游戏、逛逛淘宝的时间,安排工作,不然,文章更完了,爱好坚持了,工作却丢了。
这样坚持几天,以前必须到最后一刻完成的工作,现在我为了要日更文章,我有工作就第一时间完成,给自己预留了检查、修改时间,这样下来,我的工作质量也有了改善,不像以前一个“通知”发出去,都会漏洞百出,我觉得,如果坚持下去,我多年的“拖延症”或许能治好。
2、读了那么多书,终于学会了一点点运用。
日更时间越久,越觉得懂的道理太多,读的书太少,所有懂得的道理,都只是道理,无法用有利的证据去支撑。
为了更好的日更,我开始认真看书。这里指的“认真”是相对以前而言。之前看书,只能是看书,看过之后就忘。
现在看书是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边留心人家的遣词造句,一边记录当时的看后感想。
一个方法或一个道理,我们在没有尝试或验证的时候,可能我们会觉得尝试过的人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无法体会那个道理的精髓,更无法感知那个道理在自己身上验证成就感。
在调整看书习惯后,每天在固定的时候,准备好本子和笔,看到产生共鸣的地方做标记、写体会,第二天再看的时候,花几分钟翻看前一天的标记,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3、写了那么多字,终于明白了一点其中的奥秘
好几年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中,有一个固定游戏环节,好像叫“我说你猜”,还是“我做你猜”,游戏大概是四、五个人,分别站在用隔断隔开的小隔间里面,第一个人正常情况下,看一段文字或听一首歌,或学一个动作,第二个人起都戴上耳机(听不见声音),由第一个人将自己看到、听到的内容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转述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又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用同样的方式告诉第三个人,以此类推。
每期游戏到最后一个人,理解的内容都与第一个人传递出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游戏,一方面反映了“传话”的滑稽,一方面也验证了看到未必能传到、传到未必能理解到。
据我观察,一个想法,用“说的方式”表达,大概只能表达出整个想法的70%左右,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一般人大概能表达出30%至40%左右,接收“想法”的人,通过听或看的方式,经过自己的理解,最后这个“想法”,大概只有原来的10%,甚至面目全非。
个人认为,写文章,无外乎释放内心、表达观点、引起共鸣,大部分情况下,初写文字的人,能够做到“释放内心”就不容易了,常写出来的与心中所想大相径庭,这就需要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接着到达“表达观点”阶段,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精炼的语言,将内心的思想概括出来,这就需要作者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体会,直到最后,引起读者的共鸣。
近两个月,参加了一些写作培训班,听了大部份课。不否认,每次报名参加这样的培训班,都是被他们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如,100000+的爆文怎么写、30天带你用写作包养自己等等吸引,听课之后,其捷径和根本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三者缺一不可,读再多书,不去思考,等于吃过的饭,经过没有消化功能的肠胃,怎么进怎么出;思考再多,不去付诸于实践,不去体现在行动上,就如同空想家一样,整天抱着理论睡大觉。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挑战第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