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笔记
最令人震惊的是,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信口开河。(西塞罗,古罗马政治家、辩论家、作家)
轻贱得随时可以四起,却又厚重得难以轻易制止。(赫西俄德,希腊诗人,写谣言和流言)
迭代式新闻报道,网络新闻的伪哲学
什么是迭代式新闻:不做任何调研和核实,就立即播发疑点重重的信息,并且持续不断地报道
驱动力:播发正确的消息成本昂贵,而第一时间播发消息则成本低廉,发布错误的消息不断成本更低,每更正一次,就要发表一篇新的博文,也意味着更多的页面访问量,能让博主赚更多的钱。
迭代式新闻特点:
用废话填充新闻:为免责,采用保守词汇报道不经核实的信息,还有一种做法是发布其他人都在报道的
恶果:
迭代式报道使得新闻的生产成本低廉,但阅读成本却无比高昂。
【对受众而言】呈现谣言、半真半假的消息,劣质的新闻报道和海量无意义信息,和无休止的预测臆想。
每位读者却随机地阅读着这些处于迭代过程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得出结论。
错误的信息形成印象后,之后的更正和完善都纯属于无用功。
【对博主而言】不断发消息赚流量,指望别人来指出错误,送上最新消息,甚至等待信息源头主动和他们联系。
【对企业而言】容易遭受对手恶劣的不名誉谣言攻击(这也是现在媒体推手经常操作的空间)
后遗症:
失控,容易捏造或操控的消息,一旦发布就无法控制,它们传播迅速,而且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阈值,读者的兴奋阈值会不断提高,条件反射地期待更加劲爆的独家新闻,可能导致媒体造假。
19章笔记
更正消息只是个传说
整个社会中,一大群人在有组织地传播谎言,另外又有一大群人在有组织地反驳谎言。(厄普顿·辛克莱,《大财团给报界人士的贿赂》作者)
只有当新闻符合了人们的“新闻兴趣”,它才成为了新闻,等新闻报道了之后,它的意义得到了认可,新闻就成为了历史。(罗伯特·E·帕克,社会学家)
迭代新闻悖论:
说出真相,只会为证实原始消息增添砝码;
保持沉默,意味着新闻没有机会迭代发展;
承认这一悖论,又等于否定了迭代式新闻这一有利可图、名家力荐的新闻报道理念。
博主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意看到读者的负面反馈。
传播正确消息,不是博主的从业理念。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指出错误,除了以传播消息为生的人们。
如果希望博主更正错误的消息:奉承博主,告诉他们出现这种错误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不配合,就要冒着和他们关系弄僵的风险,找网站发布商出面协调。
恶果:
博主拒绝更正消息(他们最不愿重写或删掉自己原来的那篇文章),博主更新消息方式,把更新消息放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让消息形同虚设,或直接把苦主的邮件内容黏贴在博文下方,意在说明,是苦主认为他们错了。
PS:博主常规操作:在第一天发布耸人听闻的谣言获得页面访问量,第二天再发布一条帖子否认之前的谣言,又获得一次页面访问量。可以不断循环。
更正往往会失败,更正消息只会让读者再一次回顾原先的错误消息,读者不会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抛弃旧的想法,而只会加固自己的原有认知。
错误的信息更容易被传播。那些耸人听闻的浮夸消息就像刚从水管中喷涌而出的流水,瞬间一泻千里,而更正消息这样实实在在的事实,就像被困在封闭大坝里的库存水(厄普顿·辛克莱)
附赠:
认知失调:
事情闹得越大,人们就越不想搭理这个烂摊子
认知刚性:
大脑一旦接受了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就会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构建起一个框架,之后接收到的信息往往会成为捍卫前一解释的论据,我们下意识地加工后面接收到的信息,使它符合我们之前构建的认知框架。就算支撑前一论点的所有事实都不存在了,这个结论依然会存在,我们的总体见解也不会改变。
信息过量、忙碌、快速和情感惰性等因素都会加剧这一现象。读者接触虚构和耸人听闻的消息越多,他们的判断力就越弱,会变得更加容易混淆真假信息。
图文无关,选这图原因是觉得,它很好地表现了现在媒体现象,表面和真相未必是一致的
图【Hard corals, Raja Ampat, West Papua, Indonesia】:Split shots are made half over and half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To get a nice split you need a so called "dome port" in front of the underwater housing. The shots are no collages.
摄影者:Tobias Friedrich
链接:https://www.beha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