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那些被性侵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答:死了,难道呼吸就一定是活着吗?
大概两周以前便读完这本书,再次想来却还是心痛。终不愿下笔,一来是不忍回忆书中的经历细节。二来是胆怯,怕那一个个真实存在的房思琪在我笔下成了消费。怕那些个被伤害的女孩子在我的文章里又被伤害一次。怕我没有勇气没有重量去挑起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
直到最近频繁刷新的报道——鲍毓明性侵养女疑云。眼前恍的又划过房思琪的影子。像小刀刀刀划在心头,只剩下血滋滋的流。心下想:又是一个房思琪。遂决定下笔,哪怕能有多一个人因此而关注这个世界上无辜的小思琪们。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多少个房思琪呢,以后又会有多少?
当选择打开这本书开始,无论你情愿与否,林奕含就这样把家暴与性侵血淋淋的放在你面前,似在告诉在每一个阳光下拼命生长的植株,有这样一群花儿终日见不到阳光,生命里永无白昼。可无奈的是,即便知道了这样惨痛的事,于我们而言,能做的也只有甚微。一时间,文字竟成了这世间最无力的东西。而我们,也只是被上天眷顾得以完整保留下来的孩子。
书中的故事简单,却真实的窒息。已婚名师李国华五十岁,诱奸十三岁的房思琪之前,经验已十分老道。在性侵五年中,思琪多次尝试自杀未果,最终神志不清进入病院。而那时,她的同双胞怡婷才最终通过日记发现了这一切,此时却为时已晚。而另一边,嫁入钱家的伊纹在忍受家暴的同时也成了思琪的守护者。在很多个瞬间,伊纹的关怀成了思琪最后的希望。可最终,那片片阳光暖不化地底的冰窖。自我救赎都已成奢望的伊纹又何谈去拯救别人。
全书不遗余力的讲述了诱奸前后及过程中思琪语言和行为的变化。文章由始至末,如同吞噬人灵魂的现场直播,读完便同房思琪一起,彻彻底底的死了一次。再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往昔,黑暗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步步的,李国华借以文学的精神控制,家庭对于性教育的淡漠和贬低,周围人对性侵的冷漠和偏见,是打垮思琪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华大学硕士蔡宜文发表书评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倘若全书均为虚构,便不足以打的人如此之疼。可现实是,那是发生在这个世界阴影处的真实的故事。林奕含在后记里写道:“我怕消费任何一个房思琪。我不愿伤害她们。不愿猎奇。不愿煽情。我每天写八个小时,写的过程中痛苦不堪,泪流满面。写完以后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写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写。女孩子被伤害了。女孩子在读者读到这段对话的当下也正在被伤害。而恶人还高高挂在招牌上。我恨透了自己只会写字。”很多时候,冷漠源于无知。人们记住了文学中一个个性侵作品中人物的名字,记住了现实社会一个个惨痛的案件,却没有把它当做现实的教训,任由他们发生。家庭,社会,是否存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家庭。从古至今,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一直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国家。即便在21世纪,很多家庭对性避讳不谈,孩子接触到的性教育是少之又少。可现实是,那些侩子手们不会因为她仅仅是个孩子就放下屠刀。当今社会,对性的教育需要所有家庭的重视。
社会。很多时候,当性侵发生时,社会不仅仅是性侵的协助者,更是施暴者本身。经常听到一句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多么滑稽,很多人跟女孩子说不要穿的太暴露走在大街上,却很听到人教育男孩子要有起码的准则。社会面对性暴力的时候,往往会站在施暴者一方。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让我咋舌:“李星星在受到侵害的3年期间为什么不跑?”暂且不提问这个问题的人有怎样的观点是善是恶。我们不去谴责孩子的亲生父母教育的缺失,不去关心相关部门的漠视,不去探讨相关法律是否完备,却指问着一个14岁的小孩子,为什么不逃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不要忽视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的力量,是我们能为小思琪做的最后一件事。
最后引用蔡宜文写的一段话:“在这一刻,让我们一起幸存于这个时空,拥抱那些被社会谋杀了的女人的思绪与感受,牢记这些感受,然后。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