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因为自以为自己还很年轻,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也很年轻,所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付出,顺理成章的忽视着父母的老去。当有一天,父亲也开始给我打电话,絮絮叨叨的询问放假是不是回家;当有一天,回到家里,父亲也开始婆婆妈妈的问要不要吃这个吃那个的时候,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原来我的父母双亲已经不再年轻,正如许多年前我对他们的依赖一样,他们现在开始对我有了依赖。
而自己,一边继续没心没肺的挥霍着父母亲的爱,一边傲慢无礼的伤着父母亲的心,直到某一日,记忆里忽然风起云涌般地翻腾着成长中与父母亲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原来,与父母亲的距离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而父母亲的情是那么深那么热,而自己却是那么淡那么冷——
父亲与我
三四岁的时候,深更半夜,哭闹着要玩捉迷藏,父亲坚决陪伴,依稀记得应该是比较冷的季节了,父亲躲在卧室外边的那个屋子,我自己却是藏在温暖的被窝里向外探头提问,父亲还得配合着回答,一点没有不耐烦,换个角度,如果现在是父母如此要求我,估计早就不耐烦了,就像那个关于麻雀的故事:父亲老了,和儿子坐在大树下的一条凳子上,儿子看着报,父亲先后问了三遍:“那树上是什么?”父亲问第一遍的时候,儿子说:“那是麻雀”。等到问第二遍的时候,儿子开始有些不耐烦了,还是回答:“那是麻雀!”第三次的时候,儿子彻底生气了,把报纸一扔,回答到:“你是不是有病啊,我都告诉你了,那是麻雀!”父亲掏出一本日记,对儿子说:“你三岁的时候我抱着你,也坐在这,你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一连问了我几十遍,每次我都高兴的不得了,我都不厌其烦的回答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想来也只有父母对待孩子可以这么无条件的给予耐心,换做是我们对待父母恐怕早就不耐烦了吧?
幼年的自己喜欢收集硬币,每次父亲出差回来都会从父亲包里扒拉出一大把硬币,后来才知道为了满足我的需求,每次出差的时候父亲都是不舍得花硬币而特意攒着,如今,那满满的一大储蓄罐硬币依然存在,只是早就被塞到柜子深处了,关于父亲、我和硬币的故事,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忆不起来了。
记不清几岁的时候,寒冬里跟着父亲去赶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脚早已冻的麻木了,是父亲摘下手套,用温热的双手捂热,然后欢天喜地的去买鞭炮、买灯笼,现在想起来依旧很温暖,只是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记得了。
六岁的时候,因为不想上幼儿园,每次父亲送到幼儿园门口,待父亲转身离开时,我便会偷偷地跟在后面回家,不知道如此反复了几次后,终于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据说屁股都打到青紫了,自己是一直都不记得疼也没有恨,甚至会开玩笑道如果不是父亲那一顿揍,说不定没有我的今天呢,这也是实话。但是母亲会经常提起,提起父亲打完后的深深自责……
上学前的有一段时间,貌似很喜欢学习,于是几乎每天都会缠着父亲出一些题目,有拼音题、有算术题、有猜字题,自己经常会会不分时候的去追问父亲这个那个,即使很忙,父亲也会停下手中的事情耐心讲解,我承认自己肯定没有这份耐心。
小学甚至初中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偷懒,也可能是为了小小的虚荣,很多时候作业一旦比较多,就会把作文放到最后,留给父亲深夜下班后代为完成。那时候父亲是三班倒,也只有下晚班的时候我才敢这样,因为等他回来我早已入睡,而辛劳一天的父亲还得替孩子写完不该由他来完成的作业才能休息,第二天清早起来自己抄写一遍,说不定就可以作为范文被老师在全班表扬了。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父亲为什么能够再而三的纵容自己,相信肯定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这是我的小把戏了。
初中的时候,经常会跟父亲讨论班级的事情,当然更多的还是求助于父亲帮忙策划黑板报或者组织其他活动,那个时候,感觉父亲好伟大、好神圣,竟然什么都知道的,那时候的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如此诋毁或责怪父亲没本事吧?很是羞愧!
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意见不合,自己一时任性报考了中专,是父亲到处托人找关系,总算把我的学籍从中专调到了高中,后来给初中同学写信,同学说这是冥冥中注定你还是要读高中的,包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大部分知道这个故事的朋友也这么说,只是有谁知道当初父亲为了让我能读高中,耗费了多少心血?恐怕我自己都不知道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非常想离家远行,所以志愿书上写的不是最北方就是最南方,最后在爷爷奶奶和姑姑们的劝说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填报了山东省内的学校,因为这一点心里怨恨了父亲很久,甚至偷偷猜测他肯定是为了省钱,也狠狠的发誓毕业后一定要走出山东,只是直到现在我依旧在省内晃悠,虽然还是很有一些遗憾,却不再想远行!不知道父亲当时的真正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只是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去纠缠不休了,现在,大家一切都好,这已经足够了。
大学的时候,正是我和弟弟同时在外求学的时候,父亲一人养活一家四口,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家里的生活水平不如以前了,父亲甚至卖掉了门前那棵长了20多年的梧桐树,后来每当父亲提及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会很愤怒,甚至责怪他不该这样,因为那是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带着我种植的,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如今想想,父亲为什么总是要提及,也许他内心深处也是怀有愧疚而不自知的吧?!
再后来,毕业、就业、换工作、再换工作、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再从另一个城市回到原来的那个城市,全部是自己为自己做主,不再需要父亲出谋划策了,自己的本事是逐步增大,收入也在逐渐提高,心却越来越封闭,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之前的伟大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消失,甚至还多出了对父亲的几许抱怨与责怪,却从不曾想过变了的是自己,而不是父亲!
感谢父亲在我没本事的时候承担了对我的抚育教养的重任,也感谢父亲在我自以为本事见长的时候承受了来自我的很多的冒犯与不尊重!
母亲与我
三四岁的时候,不知道母亲是从哪里弄来了一棵小树苗,再后来,那棵树一直都在,当时种树的情景记不很清楚了,只是记着后来是母亲还是姥姥告诉我当时母亲拎大桶,我拎小桶一起种下的,这应该是记忆中关于母亲与我的最早记忆了。
五六岁的时候,最多的画面就是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俩去姥姥家,最早的时候是用小推车一边绑上一个大筐子,我和弟弟一边一个,母亲就用这辆小推车推着我们步行8公里到姥姥家,吃上一顿午饭然后再步行8公里回来,在这一方面,母亲对自己母亲的功课做得还是很好的;再后来,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坐稳了,母亲便改骑自行车,我和弟弟一前一后。经常是,因为自己太小,而自行车后座又太高,每当中途停下来我便没法自己再上去,往往是折腾好长一段时间才可以继续前行,所以每次母亲都是战战兢兢地避免中途停车。而每次父亲陪我们一起去姥姥家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们姐弟俩,母亲自己骑车,或者并肩而行,或者一前一后,那种感觉很安心。
母亲的手很巧,小时候我们姐弟俩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母亲用旧衣服改制的,尤其是打毛衣的时候,为了满足我们的臭美心,母亲会特意配上很多图案,可谓费尽心思,儿时最喜欢的就是飘雪的冬天,依偎在热热的炕头,窗外看到的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安静的飘扬落地,室内看到的是母亲的手指灵巧的带着毛线上下攒动,熟睡的猫咪蜷缩在身边,偶尔还会听到从其肚子里发出来的此起彼伏的咕噜声,姥姥经常说这是猫儿在念佛,动静相宜,想起来就很美,只是那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岁月静好这个词儿!所以小时候的我从来都不需要羡慕别的小朋友的衣服是新买的,因为自己的也不差。高中的时候,为了臭美,便会以穿棉裤跑操太笨重为由拒绝再穿棉裤,而母亲还是会用柔软的布料中间加一层薄薄的棉花,这样既暖和又轻便,甚至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棉裤,只是当时并不曾体会到中间不仅仅是棉花,更多的是母亲默默的关爱。
小学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母亲不会而恰逢父亲不在家,母亲便会带着我和作业本去找二爷爷讲解,而每逢此时,我心里都会抱怨自己的母亲的学历为什么这么低,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母亲那样什么都懂,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所以在学习方面便不由自主的疏远母亲。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母亲才没有揭穿我故意把作文作业留给父亲代劳的把戏,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充当“帮凶”,甚至监督父亲一定要完成作业才可以休息。幸好,我的写作水平一向不算太差,否则是不是同样会把这个问题也归咎于父母的纵容?
小学包括后来初中的时候,关于母亲与我似乎没有其他太清晰的记忆了,也许是因为跟随姥姥生活,也许是因为刻意回避与母亲的交流,总之母亲不会有太多的言语,需要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帮你解决困难,不需要的时候她也在旁边,只是静静的等着。就像餐桌旁,我和父亲滔滔不绝,母亲吃完或者去忙别的活计,或者就是那样静静的坐在旁边听我们聊天。
再后来,姥姥去世了,我的生活便又交还母亲照料,那时候,很多同学早晨是不吃饭的,确切的讲,不是不吃而是没的吃,堂哥就是自己起来煮方便面吃,而我的早餐从来都是母亲摸黑起来做的,等到我起床收拾好,母亲早已将早餐准备好,再小一点的时候,甚至是我忙着吃饭,母亲忙着为我打理头发,从来都不会因为赶时间来不及吃饭,或者因为等着吃饭而耽误时间,即使同样是煮面,母亲也会做一个煎蛋加在里面,而自己一直以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真是太没良心太不知感恩了!
高中的时候,因为要求住校,每次放假都是在像逃荒,回家的时候带一大包脏衣服,回校的时候带一大包洗干净的衣服外加一大包吃的,母亲恨不得把家里有的都给带上,每到周末母亲还要派父亲或者弟弟到学校救济一次,经常是下课准备去午餐的时候,便会听到同学高呼:“XXX,你弟弟又来给你送吃的了。”而我竟然没感觉出这个“又”字背后蕴藏着的情感。不知道是不是我那时候很笨,母亲总是要求我多吃核桃多喝牛奶,说是可以补脑,因为核桃仁长的很像脑子,然后就逼着父亲晚上一起砸核桃,后来父亲开玩笑说:“如果核桃长的是像猪脑子,吃了就不聪明了。”不知道当时母亲听到这句话是什么反应,但是高中三年,我的确是吃了很多核桃。至于牛奶,那个时候蒙牛、伊利这种大品牌貌似是还未来得及光临到我们那个小镇子上,所以当时知道的就是当地的一个早已忘记叫什么名字的品牌了,盒装的,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之所以能有几天的成绩,也许真得感谢母亲的核桃与牛奶吧!
高三的那一年春天,母亲为了多攒点钱准备我们上大学,白天忙碌苹果园的事情,晚上还要熬夜做手工活编制篓子,一个成品赚到的微乎其微,辛苦熬了好几个月,工钱还没拿到,却被我的一场感冒耗费完毕,那是我第一次对母亲有内疚感,后来也开玩笑说:“你就不该赚这个钱,这不工钱还没到手就让我花完了。”
高考前2个月,母亲突发中风昏迷,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建议放弃治疗,否则即使保住性命也会是个植物人,是父亲和姑姑们坚持要求治疗,姑姑们甚至都给医生跪下了,就是为了孩子们不能没有妈妈。而为了不影响我的高考,竟然没有人通知我,如果不是二爷爷担心真的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偷着到学校接我们去医院,恐怕自己仍然不觉知。好在母亲坚强的走过来了,虽然留下一些残疾,但并不影响自理和照顾我们。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弟弟给我说母亲从醒来后,便安排弟弟天天给观音菩萨烧香,后来自己能活动了,便自己来做,为了就是让菩萨保佑不要因为她生病而影响我的高考,还好我没有落榜,否则按照我的脾气肯定会发怒会抱怨,而母亲也肯定会比我还要自责的。
再后来,从外出求学到在外工作,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家,母亲便开始忙活。有段时间,甚至到我不敢说喜欢吃什么,甚至不需要你说,每次回家她一定能献宝似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已经过季很久的那种你爱吃或者她记着是你爱吃的食物。比如,我说很怀念小时候姥姥做的槐花,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便会从冰箱里拿出一盘存放了许久都已经有些变色的槐花,说是槐花开的时候想着你喜欢吃,就让父亲摘些加工后放在冷冻里;或者寒假回家的时候,母亲要么从冰箱里拿出冻得硬邦邦的已经初加工过的小白菜或者煮熟的已经干到发皱的玉米棒子,说是应季的时候特意多存了一些在冰箱留着你回来吃;再或者,春节回家的时候拿出来几个看起来脏兮兮软乎乎几乎拿不成个的柿子,说是自己家门前树上长的,想着你爱吃所以一直放在冷的屋子里存着,因为时间太久了,大部分都坏掉了,就剩下这一个了;再或者,当我还在梦乡的时候,母亲会用那只尚可以活动的手颤巍巍的端着一碗荷包蛋来到床边,说先吃点东西再睡觉,不吃早餐哪能行……很多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自己喜欢吃的,所以现在想起来这些画面很让我感动,但是当时我的确是很不耐烦,甚至感觉母亲有些神经不正常,我何曾说过自己喜欢吃,那种粗暴的回应一定深深伤害了母亲那颗炙热的心吧!
生病之前,母亲是寡言少语的。而生病之后的母亲似乎是变了一个人,每天都在喋喋不休的说着同样的或者前后矛盾的话语。而我,以前很喜欢喋喋不休,现在似乎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独处,所以每次回家,很不情愿和母亲相处,即使没办法躲避,基本也会用我的沉默和不耐烦来回应她的热情,时间久了,母亲总算退却了,每次都是欲言又止,怯怯的似乎害怕什么,而我也似乎没有顾虑到这么多,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母亲终于闭嘴了。如今想来,我们为什么可以包容、忍让一些并不亲近甚至是完全陌生的人的缺点,却无法接纳父母的丁点儿不完美,甚至还会无事生非的去挑剔出许多的不足来?
一直以为母亲在我的生活中,仅仅是充当了一个保姆式的角色,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的衣食住用,所以一直以来我也不曾和她深聊,和母亲最多的相处便是给她买很多的衣服或零食,以至于奶奶说你妈每天换好几身衣服,当时听到这句话,我依旧是有些不耐烦的,现在想来母亲也是有情感需求的,之所以要喋喋不休的讲话,之所以要不停的换衣服,或许只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不是我认为的她是因为生病而影响了正常的思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十六岁背起行囊独自离家开始,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家的思念却愈久愈浓。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在经历了母亲的父母亲,父亲的父亲的陆续离去,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的母亲,以及自己越来越絮叨的父母亲,会有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歉疚,也会有对在世亲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与恐惧感。父母一辈子都在等我们,等我们出生,等我们长大,等我们放学回家,等我们下班回家,等我们放假回家……等到他/她们老了,我们大了,却依旧在等,只是,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
父母之爱,深如大海。父母之恩,是一种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的爱。“我爱你”,多么简单的三个字,轻松到不用一秒钟就能说完,却沉重到让许多人用一生去犹豫,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沉默的父亲,在严厉的表情背后,藏了这句话;辛劳的母亲,在慈祥的眼神中藏了这句话;年少的孩子,在叛逆的心深出压抑了这句话。也许我们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这种爱,也许我们是用另外一种行动诠释了这种爱,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感恩父母,祝愿天下父母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