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何以为家》后,你有什么感受?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悲观地认为人来到这世上,就是来受苦的。
同时也认为,父母生下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绝大多数父母不会事先预想要花多少时间去陪伴、怎样去教育孩子。只是男人和女人想要孩子了,或者意外有了孩子,也不管一个生命是否愿意来到这世上历经病痛生死和爱恨愁苦,便自私地生下一个孩子。
后来我之所以不那么悲观,是因为在承受生命愁苦的时候,我还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偶尔也从亲朋好友那里汲取温暖,所以我告诉自己要乐观,虽然生活不易,却依然有美好的瞬间。
但是赞恩和我不同,在他的生活里,看不到希望,得不到温暖,物质条件决定了他的生活只会一天比一天更差。
他厌恶自己像屎一样的人生,于是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们生下了我”。
在十二岁的年纪,赞恩无法像正常小孩一样去上学。
无法上学他忍了,除此之外还要去当童工,千里迢迢给别人送煤气。
当童工他也忍了,但是打完工回家发现自己的妹妹要被卖了,十一岁的小女孩却要成为老男人阿萨德的妻子,他再也忍不了。
他想要带妹妹逃走,最终失败。
他只能自己逃走,逃离这个悲惨家庭。
同时也意味着,他要抛弃这个家。
影片中最令人同情的,不是赞恩,而是他十一岁的妹妹萨哈。
这个小女孩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住过干净的房子,没有吃过一顿佳肴,穿过最漂亮的衣服是在被当作商品卖给老男人的那一天。
她饱受贫穷、父母的狠心、老男人的侮辱,最后因怀孕失血过多而死。
萨哈用短短十一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命运的残忍。
她挥不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旗。
她是一个真正被命运抛弃的人。
萨哈之死,罪魁祸首是阿萨德。
无知的阿萨德将淫欲之手伸向十一岁的萨哈,他将萨哈的初潮称为“开了花”。
我想看到阿萨德说出这句话的观众,都愤怒地抡拳头想要暴揍这个老男人!是他带给萨哈最恐怖的经历,也是他最终导致了萨哈的死亡!
阿萨德是个罪人,愚昧无知又色欲熏心。
可为“萨哈之死”递刀的人,是萨哈的亲生父母。
因为是叙利亚难民,寄阿萨德之篱下。
因为担心违背阿萨德的意愿,就会没房子住,所以同意阿萨德与萨哈结婚。
他们无知又懦弱,贫穷又贫穷。
我讨厌父亲为自己开脱的那段话:
“别人都说,不生孩子日子就没指望。还有人说孩子能给我们支持,让我们挺起腰。”
一个父亲生孩子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好,让他们不再贫穷。
却没想过,孩子要像他一样,忍受贫穷的痛苦。
但我却无法猛烈抨击萨哈的母亲,因为她和萨哈一样,也是在十一、二岁的年纪就嫁为人妇。
我没有经历过她的不堪,所以我没有资格站在舒适圈里去批判阶级鸿沟下的无可奈何。
如果萨哈没有死,也许十年后就会成为她的母亲。
说到底,这一家子的悲惨命运,全仰赖他们处于社会底层。
没有身份证,没有稳定的工作,像虫子一样活着。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插曲,赞恩想要离开黎巴嫩,到瑞典去。
赞恩先是抛弃了家,现在是要抛弃国了(赞恩一直以为自己是黎巴嫩人,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叙利亚难民)。
一开始以为是家的问题,后来才发现是国的问题。
是国的混乱,让国人像虫子一样活着,没有物质的基础保障,更别谈知识文化上的事儿了。
片名“迦百农”,导演Nadine Labaki在面对澎湃新闻的采访时,是这么解释的:
“这片名的意义就是表达一种失序。其实在文学领域,很早就有人用这个词来表达“混乱”的意义,所以拍电影时我也想到了这个题目。”
当国家都失序,又何以为家。
无国则无家。
影片的最后,赞恩对法官说,希望我的父母别再生孩子了。
穷人究竟有没有生孩子的权力?
我不觉得穷人生孩子,就一定是错误的。
也不是所有的穷人都养不好孩子。
所以不应该以任何方式去剥夺穷人生孩子这样一个作为人的权力。
只是,量变终究会导致质变。
穷人也许养得起1个孩子,却养不起3个孩子。
赞恩的父亲只听到过别人告诉他:“不生孩子日子就没指望。还有人说孩子能给我们支持,让我们挺起腰。”
其实他更需要听到别人告诉他:“生孩子只会让你变得更穷,生得越多越穷。”
The end
我是阮唐小乔,公众号:阮唐小乔时光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