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认知优势3个阶段:
1、 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2、 知识获取速度构件认知优势
3、 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认知深度: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一开始就能够带来的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学习“无用之用”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1、 为什么要进入这个新业务板块,初始动机和商业模式是什么?
2、 这种构思要实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推动这一目标的结构动力是什么?
3、 现在的态势与我们的关键目标是否匹配,从内部构架到用户需求之间要做哪些工作?发展关键节奏是什么?
低水平勤奋陷阱:摘记更多知识。
读书方法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放慢速度:让事半功倍,不是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到的启发内容
升级后的读书方法如下:
读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刻意放慢速度。不仅仅摘记名言,要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的方法。
我们的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读的所有书都将为我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发现临界知识:
读书——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候,主动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及书籍。
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可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到什么领域。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1、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增长,就要面对和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有价值的地方。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别人是那个人自身的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就不这样想了反而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红灯思维:遇到了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映: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用它来帮助自己,多考虑新观点的优点和用途。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2、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就像练武功,我们首先要打通奇经八脉,保证了自己身体底层的心法已经成熟,再学习新技巧、新方法这些招式,才能有快速的长进。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是: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发现知识误区,帮我们发现错误,矫正行为;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每日反思八个习惯
1、 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
只有了解事实才能积极
2、 现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3、 要事第一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事
拖延或委托不重要的事
4、 双赢思维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
不要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愿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5、 先理解别人再正确别人的理解自己
只有先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6、 协作增效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 不断更新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8、 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过程。
2、以教为学
学习是一个输入知识的过程,为什么教别人能够促进学习呢?
这是因为,教别人的过程表面上是知识输出,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还有额外的三个价值:
1、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堵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2、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具体以教为学的方法应用中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在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心理表征,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我们在元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上的差异。从本质上讲,本书提及的所有的方法和努力,都是在追求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但是,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既有的思考过程有强大的惯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一系列方法来改变它。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刻意练习在改变我们的元认知。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运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如下三点:
对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是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1、如实记录
如实记录有两个价值:
第一、如实记录,可以让我们过去和别人同样的时间后,有丰富的资料材料拿出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第二、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清楚更深层的规律。
从书写升级为记录,有两方面要改变:
一是,要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的去解释为什么;
二是,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这件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
2、定期回顾
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周回顾:审视问题的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的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3、付费购买
我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
从宏观角度上看,有助于提升认知效率的努力方向有两个:一是想办法提升自己学习内容的质量,并增加数量;二是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这两个因素中,时间是更刚性的因素,我们无法把一天24小时再多掰出来哪怕一分钟,因此我们只能优先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而付费就是在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1.一切学习和努力的三个目标:(1)解释问题,(2)解决问题,(3)预测问题
2.知识管理
(1)定义: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2)三个维度:①数据管理(技巧),②信息管理(应用),③底层规律(认知深度)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一、学习临界知识的基础假设
1.复杂现象背后是简单规律,但简单是有限度的,且不适用于所有系统
2.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累加,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二、发现临界知识的方法: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1.兴趣入手
2.找到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三、天赋和临界知识的关系
1.努力寻找天赋→找不到天赋兴趣凑→天赋不是神奇而是理所应当→从热爱的事情入手发现临界知识
2.“尝试新领域的各种可能性是发现天赋的一部分。——肯·罗宾逊”一旦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更可能愿意深入钻研下去,如果你还知道在这个领域可以挖到临界知识,以此指导你的热情,那么,你就比别人更早地理解这些规律,也能更深刻地运用这些方法。
3.方法和技巧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四、临界知识的应用
1.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
2.在不同的场景中、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同一个临界知识。
3.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精英日课)
4.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
(2)大量持续联系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5.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1)学习知识的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2)掌握临界知识,克服应激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获得关键预见性认知
(3)结构性反应:不仅接触到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导致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
(4)系统化思考:不是对问题本身做出反应,而是将问题背后推动的原因纳入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5)解释的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和通用规律解释):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①现象解释是应激反应,直接对表面的现象做解释
②技术规律则要更深刻,能够找到这个专业领域的重要规律
③底层规律跨越了专业限制,用更加基本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6) 未来的竞争是“预见性认知”的竞争,我们的认知方式大致分为归纳和演绎两种
(7) 我们时时一个想法的可能性在不断提高,成本在不断降低,底层认知越来越重要
五、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1.能力圈: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2.实战级预见性认知必须处于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之中,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因此我们要跳出舒适圈,拓展能力圈(很困难)
3.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瞄准!扣动扳机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从长期来看,一直投入最大赔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
1.老司机的经验之谈很可能是错误的,生活是概率分布的。
2.物理概率(频次概率):计算一件事情发生的频次占结果总数的百分比。
3.主观概率:就是猜。生活中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来提高准确性。
4.决策树理论:列出目标或问题→列出实现目标的所有方案→对列出有方案可能的结果及其实现的概率→计算
5.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小概率下总有“幸运儿”,难以复制
6.概率是动态值:与和你相似的群体对比成功的概率,通过极致的努力改变获胜的概率。
黄金思维圈1.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2.
3.生活的各个角落都需要黄金思维圈;想要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比别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4.在what层面不会有创新,从why的层面思考问题,可以在how的层面产生创新想法。5.每个人不能只囿于自己的岗位,觉得只做好分内之职就可以了,要对职位之间相互关联产生的结果负有一定责任。
系统思考
1.最高效的方法总是反直觉,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2.系统思考的两个重要假设:系统结构决定“部分”的行为,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
3.时滞:系统思考中非常关键的概念,系统的关键常常被时滞带来的假象隐藏起来。
4.系统思考,通过系统模型分析,找到关键解(一个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
5能从关系入手思考问题,了解系统背后结构的人知道一个秘密:.最有效地解决方案,行动的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并非紧密联系。
6.系统思考能力的训练
(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2)分析系统结构;(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4)关系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